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4 14:45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兼论历史文化认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云南大学》 2012年

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研究

姜炎炎  

【摘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在血与火的炼狱中面临着全方位的危机。其中在政治领域,伴随着传统经济的逐渐解体,传统政治体制越来越滞后于国内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换,既定政治秩序在诸多因素的冲击之下显得十分脆弱。为挽救这一现状,许多爱国之士致力于寻求和探讨社会政治变革的不同方案,而通过民族建立国家的思路则几乎是当时所有政治流派的共识。其中,梁启超的“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由于其深刻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成熟性,在当时以及后来救亡图存运动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主要出于两个现实的考量:一是民族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先解决哪一个的问题;二是国家共同体内部秩序和参与哪个更重要的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梁启超主张首先解决外部民族矛盾,实现民族独立。经历过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梁启超,身为一个热心经世学问的知识分子,于他而言最为切肤的体会是解决外部民族矛盾的迫切性。梁启超对内部民族矛盾的理解主要源于他对民族间竞争所作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假设:主体间的生存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力量的竞争;主体是为了应对这种外部生存竞争而进行内部整饬的。所以梁启超主张联合国内诸民族共同熔铸一个新的民族,以这个新的民族为整合国内离散力量的凭借,从而增强国家维持生存和应对外部竞争的能力。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梁启超的选择是秩序优先。由于他认为当时政治体的生存危机主要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政治体必须具备参与竞争的基本竞争力。而内部有序是参与外部竞争的前提,秩序的达成和维持是获得竞争力的充分条件。所以,秩序理所当然成为第一位的诉求。同时,受严复《天演论》的影响甚深,梁启超主张一种理性的渐进观,即倾向于认为事物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演变过程。当国家制度能力低下甚至还不具备相当的制度准备时,由基本不理解制度精神的参与能力地下的公民去操纵完全陌生的机构体系的运作,这样的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毁灭性的。只有经过开明专制的系统引导和规范训练,当公民具备相当的政治参与能力尤其是代议能力时,政治参与的需要才会被提上日程并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之下进行民族建国,首先要在内部实现一种包容性的民族统合,即联合国内诸民族共同熔铸一个新的“大民族”。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对待满族的问题,为此梁启超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最后他得出满族和满清政府不是一个重合的概念以及满族在现实中已经被同化的结论,反对排满即以一种激烈的方式实现民族统合。其次为适应开明专制的制度需要,新建立的民族国家在性质上是集权的。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认为政治能力低下的公民需要在开明专制者培养和监护之下才能参与政治,政治过程中的决策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依赖于民主形式之下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而是凭借开明专制者的智慧而进行独断,只要这种独断的结论符合专制客体的利益,那么它就是合法的。相应的,梁启超很坚决地维护国家内部一元绝对权威的存在,这主要是出于对政治体秩序和生存的担忧。只有在一元有效权威的主导下,秩序才能得到维持和延续,力量才能得以整合和巩固,政治体的生存危机才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09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陈其泰;;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兼论历史文化认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孟永;;近代救亡意识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观与民族主义——以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凡;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6 刘亮红;;浅析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的特色[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余世明;;“不言《新学伪经考》”与“民族是历史之主脑”——梁启超民族史观论略[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马先彦;清末民初民族融合思潮考略[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9 张顺昌;;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10 王春风;;文化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伟杰;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邵安;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乔晋燕;梁启超国家思想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张艳;田益琳;;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思想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6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8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欧群慧;巴战龙;;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以云南省景洪市勐罕镇中学为例[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丁钢;;书院传统及其现代精神[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戴光宇;;满族文化中的环太平洋文化因素[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6 时晨;;社会记忆与文革影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檑;;多民族兼容的纽带——读《走向和谐——岑努村人类学考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9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社团发展轨迹的历史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兵;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周艳;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春梅;近代民族主义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陈秀;;梁漱溟东西文化观形成历程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4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5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7 高放 ,韦庆远 ,刘文源;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探索[J];东岳论丛;1980年02期

8 王凡;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J];佛山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9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J];共产党员;2006年07期

10 刘亮红;;浅析梁启超文化民族主义的特色[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煌;;论1905-1907年间梁启超的民权思想[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08期

2 李宜霞;论梁启超的宪政思想[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蔡永飞;;梁启超“开明专制”思想述评[J];政治学研究;1988年04期

4 宋仁;;浅谈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J];法学杂志;1989年04期

5 罗兴佐;梁启超论帝国主义思想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6 雷颐;再读梁启超[J];寻根;2001年03期

7 韩冬;;大师的交际之道[J];宁波通讯;2009年04期

8 周晓东;李锐;;略论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宪政之路的理性思考[J];文史博览;2006年10期

9 暨爱民;“新民”与“新国”:关于梁启超民族主义的内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秀华;;梁启超与日本明治维新[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绍春;;梁启超关于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王韬;;毛泽东对梁启超新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宋守鹏;;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苏艾平;;论梁启超文化人格的意义[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肖良武;;公德·开拓·进取——梁启超“新民”观的历史启示[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6 耿云志;;孙中山与梁启超——中国现代化的选择[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郑匡民;;日本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8 手代木有儿;;梁启超的史界革命与明治时期的历史学——关于晚清的进化论和历史观[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9 周俊利;;梁启超在护国运动中[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10 吉扬;;“戊戌后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福志;[N];中国矿业报;2002年

2 王凯;[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李端 刘东虹;[N];光明日报;2002年

4 李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5 记者 王大庆 庄建;[N];光明日报;2010年

6 孙杰;[N];中国审计报;2002年

7 陈代湘;[N];光明日报;2010年

8 张家康;[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郭松民;[N];协商新报;2005年

10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2 郑流爱;“平生怀抱在新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方红梅;梁启超趣味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8年

4 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郭刚;梁启超与清末的西学东渐[D];武汉大学;2006年

7 王明伟;近代日本国民主义与梁启超国民国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9年

8 姚雅欣;梁启超科学文化知行论稿[D];山西大学;2005年

9 敖福军;梁启超民族国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莹;梁启超“新史学”观念生成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汪平秀;梁启超民族思想研究[D];宁夏大学;2003年

3 张红霞;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雷蕾;徘徊在理想与现实的关口[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蒋海燕;鲁迅早年思想和梁启超新民说[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艳红;论梁启超的新闻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7 陈勇军;仁爱之治与自由之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跃安;政治与文学的双重无奈[D];湘潭大学;2005年

9 姜炎炎;梁启超“群”视野下的民族建国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靳路遥;“学术”背后的“思想”[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初民族观的历史演进——兼论历史文化认同在中国近代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12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