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养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11:20

  本文关键词:明代养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明代统治之初,明成祖朱元璋极力推行“以孝治天下”的政治理论,大力提倡孝道。而本文就从明代的养老制度及其具体的政策措施,来研究明代的养老内容,以此思考明代的养老措施及孝养思想对当代的影响。明代的养老思想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传统,还在其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延伸,在明代“体养”是老人的基本养老保障,而“色养”才是更应重视和推崇的。进而还提出明代“养老观”较前朝的发展之处是“孝”与“义”并重。明代所推崇的养老思想,都在其制度及具体的措施中得到了全面的践行。在养老制度方面,首先是包括优礼高年老臣和任用老人为里老两个方面;其次是关于官吏养亲方面的制度规定,明政府制定了“移亲就养”和“分俸侍养”两条制度,来保障官吏既要做官以报效国家,又要赡养父母以尽其孝心;第三是明代官吏退休后可享用的福利制度,即致仕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物质上的各种优待(致仕优待)以及精神上明政府对老人的慰藉(遗官慰问);四是明政府为养老所制定的相关法律制度,用法律的形式对子女行为进行约束,严惩弃亲之举,又用法律的形式来宽刑对待犯罪子女赡养父母及老人犯罪。在具体的养老待遇方面,则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及思想文化观念几个方面全面体现出来。政治上,明政府为提升老人的地位,根据年龄及社会声望赐予其爵位与冠带;经济上,分别针对官员与庶民制定了定期供给米帛和赐予栗帛等措施,以满足老人的基本物质生活保障;社会层面上,明政府在地方上设立养济院,并对其责任进行具体规定,此外还要求无子女的老人能实现亲戚、邻里共养;在思想和文化层面,明政府从提倡养老、彻底解决忠孝冲突以及优待高年老人三个层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乡饮宾席和旌表建坊两项措施,营造了明代民间的孝养之风。而辞官终养和致仕侍养两项措施,则是对“移亲就养”和“分俸侍养”等制度的补充,其从根本上解决了忠孝难以两全的困境。免丁役和召见高年,则是明政府弘扬其孝养思想与孝道文化传统的又一项重大措施。明代的养老对当代的重要启示在于,国家如何加强立法、监督,社会如何配合养老,以及对社会孝道思想的重建与践行。
【关键词】:明代 养老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6;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前言10-15
  • (一) 选题价值10
  • (二) 学术史回顾10-13
  • (三) 研究方法13
  • (四) 研究目标13-14
  • (五)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14-15
  • 二、养老思想的内涵与发展15-19
  • (一) “老人观”与“养老观”:“色养”重于“体养”15-16
  • (二) “孝养”思想的发展:“孝”与“义”并重16-19
  • 三、制度设置和待遇标准19-39
  • (一) 养老的制度保障19-29
  • 1、任官制度:优礼高年,任作里老19-21
  • 2、官吏养亲:移亲就养,分俸侍养21-24
  • 3、致仕保障:致仕优待,遗官慰问24-25
  • 4、法律制度:严惩弃亲,宽刑以待25-28
  • 5、丧葬制度:等级分明,安葬有地28-29
  • (二) 周全的养老待遇29-39
  • 1、政治荣誉:赐予爵位,给予冠带29-31
  • 2、物质赏赐:供给米帛,赐予栗帛31-33
  • 3、社会养老:设养济院,邻里共养33-34
  • 4、倡导孝养:乡饮宾席,旌表建坊34-35
  • 5、忠孝冲突:辞官终养,致仕侍养35-37
  • 6、优侍高年:免其丁役,召见高年37-39
  • 四、理念和手段先进的养老特点及其制约性39-42
  • (一) 立法完备,监督到位39-40
  • (二) 广开途径,赡养老人40
  • (三) 官民有别,重男轻女40-41
  • (四) 标准较高,范围较小41-42
  • 五、养老践行的现代发展方向42-47
  • (一) 国家重视,立法严明,加强监督42-43
  • (二) 提倡孝道,推崇尊老,养教并重43-44
  • (三) 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44-46
  • (四) 开发人才,实现价值,老有所为46-47
  • 六、结语47-49
  • 参考资料49-52
  • 致谢5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睿;;从《四民月令》看汉代宗族的日常生活[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2 李霄飞;;试论淄博民间宗教信仰的特点、问题及意义[J];大众文艺;2011年24期

3 邹广胜;;话语的权力与权力的话语[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崔永东;;先秦司法思想史研究的两个侧面[J];法治研究;2012年06期

5 邓明艳;;先秦思想中之自然观与西方现象学之存在结构的比较[J];外国文学;2008年04期

6 段晓彦;;检察文化的儒家思想渊源——以儒家典籍中“察”字为中心的考析[J];北方法学;2013年03期

7 郭莉芝;;文学地理学视域下一支文学奇葩——论潇湘文学产生的地理因素[J];船山学刊;2013年03期

8 宁镇疆;;《礼记·檀弓上》“不诚于伯高”再议——兼谈《孔子家语》的相关问题[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3年03期

9 朱安女;;《南诏德化碑》与《文心雕龙》[J];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2010年00期

10 冯志伟;;论清朝刑事案件的地方审判机构[J];保定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黎明;;中国古代“禁伐”思想中的生态意识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2 王启发;;罗汝芳对儒家经典的理会及其思想史意义——以其泛论《四书》、《五经》和专论《语》、《孟》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二辑)——明代国家与社会研究专辑[C];2014年

3 马丽敏;;俞樾的俗文学观及其接受刍议[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4 曾美芳;;从四子部到四科:明初户部组织调整及其影响[A];明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2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高凡;宋代明堂礼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卢永凤;社群主义视野下的荀子政治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6 林林;为谁而歌[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7 程艳萍;中国传统家具造物伦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郑宝华;财政资源配置制度视野里的新农村建设主体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君;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2 贺晓艳;明末清初女性作家—顾若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胡士颖;黄宗炎易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天遥;正史《列女传》事类述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吕丽萍;明代家庭养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三琴;明代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黄晓燕;吕坤社会救济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孙冰;明代笑话文本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孟波;明代官箴文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胡心怡;明清徽州女性的家族礼仪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养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92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