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十六国时期的佛教

发布时间:2017-04-15 10:08

  本文关键词:十六国时期的佛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产生于印度,东传中土之后,伴随着不同时期的传播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历经魏晋至十六国,佛教可谓进入了急剧发展时期。十六国时期的显著特点即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此时期北方佛教的发展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而且对后世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故本文将从十六国时期五胡入华的背景入手,将着重探讨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发展的关系、十六国僧官制度、寺院经济、译经事业等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可以尽量展现十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面貌。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从十六国政权更替、统治者对佛教态度、著名僧人在各国政权中的作用三方面,对十六国时期政治与佛教发展关系加以阐述。其间,论述十六国政教关系时,对佛图澄、道安、鸠摩罗什、昙无谶等僧人从相关史籍中做了梳理。这些高僧在十六国政治和军事中都扮演着非常中国要的角色,对十六国时期佛教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章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从十六国时期统治者对待佛教态度以及佛教在时期发展的盛况分析僧官制度建立的原因。然后以后赵佛图澄和前秦道安各自领到的僧团为例,探究统治者和僧团本身寻求管理统治僧团的途径和方式,并且详细论述拓跋魏、后秦僧官制度建立的内容和特色。根据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总结,阐述十六国时期僧官制度的影响及意义。第三章主要讨论十六国时期寺院建立的总体情况,进而分析寺院经济的来源,以及寺院封户、依附民阶层的出现,得到十六国时期是寺院经济发展的胚芽时期,为北朝寺院经济的独立发展奠定基础。第四章从译经事业的角度阐述十六国时期佛教发展状况。根据对当时译经国家的整理,重点论述了此时期后秦、西秦、北凉译经事业的发展。在论述后秦译经事业时,着重强调后秦国家译场制度的建立及对后世中国佛教的影响。
【关键词】:十六国 佛教 政治 僧官制度 寺院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9;K2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一、十六国时期政治与佛教9-22
  • (一)十六国时期佛教发展背景9-14
  • (二)十六国时期政治与佛教14-22
  • 二、十六国时期的僧官制度22-28
  • (一)僧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3-24
  • (二)僧团管理制度的酝酿24-25
  • (三)僧官制度的建立25-27
  • (四)十六国僧官制度的影响及意义27-28
  • 三、十六国时期的寺院经济28-30
  • (一)十六国时期寺院建立情况28-29
  • (二)十六国时期寺院经济29-30
  • 四、十六国时期的译经事业30-37
  • (一)后秦时期的译经事业30-33
  • (二)河西地区译经事业33-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后记40-41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昌武;;十六W fB期佛教,

本文编号:308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08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