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0:12

  本文关键词: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汉代以来,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对新疆地区的经营。清代统一新疆后,在新疆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经营活动,农业开发成效显著。文章通过对清代新疆农业开发背景、性质、开发形式、政策、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的全面考察。发现清代新疆农业开发,是由支持进军新疆的军事行动为发端,在边疆人口空虚和内地人地矛盾双重因素作用下,进一步推动发展的边疆经济开发现象。从农业经营的形式来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国家的农业经营行为,即”官营”农业;二是在国家主导下,以内地移民为主体的农业经营,即自耕农经济;三是以内地商人为主体,以营利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即商营农业。这三种农业经营活动,构成了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主要形式。从农业开发的政策演变来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统一前的“断续性”屯垦,二是清中期天山北路的移民开发,三是道光时期的“南北兼顾”,四是清末恢复发展农业经济。这四个阶段农业开发政策的演变,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清前期准噶尔部的反复无常是造成“断续性”屯垦的主要原因,战后北疆人口空虚是移民屯垦的必然选择,而道光时期,“南北兼顾”的开发政策则是清中期新疆人地关系紧张的结果。清中期人地关系处理的失和,最终导致了新疆社会的动荡,社会动荡又成为清末恢复发展农业经济的直接原因。从粮食供给状况来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有效改善了该地区的粮食供给矛盾。清前期的屯垦,保障了军需,促进新疆统一战争的顺利推进;清中期粮食供给矛盾得到极大改善,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出现了粮食供大于求的局面。清末新疆农业经济虽然受到摧残,但很快得到恢复发展,粮食供给又恢复到基本平衡的状况。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深刻影响了新疆社会经济的演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改变了天山南北“南耕北牧”的农牧经济格局,二促进新疆社会管理结构的演进和“行政化”步伐,三是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内地的文化认同,四是维护了边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为近代西北疆域的奠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农业环境的利用及影响的角度来看,集中表现在对人地关系的处理:一是农业与农业用水的关系;二是人地关系与耕作制度的问题;三是气候、水土条件与种植结构的关系;四是农业开发与土地利用不当问题;五是农业生产与灾害应对问题等。农业开发中人地关系的处理,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改善了农业生环境,保证了新疆农业开发的顺利进行。同时,农业开发中人地关系处理的不当,也在不同程度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植被覆盖率的下降。总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不仅开发成效显著,经营形式多样,而且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演进。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在新疆历史的发展演进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经验得失对于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连接欧亚的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问题的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代 新疆 农业开发 官营农业 自耕农经济 商营农业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49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9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4
  • 1.2 研究依据14-15
  • 1.2.1 现实依据14
  • 1.2.2 理论依据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4
  • 1.4 核心概念的说明与界定24-26
  • 1.4.1 新疆地区24-25
  • 1.4.2 农业开发25
  • 1.4.3 反向移民25
  • 1.4.4“官营”农业25
  • 1.4.5“商营”农业25-26
  • 1.4.6 社会技术体系26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26-27
  • 1.5.1 写作思路26-27
  • 1.5.2 研究方法27
  •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27-29
  • 第二章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基础及经营性质29-57
  • 2.1 新疆农业开发的自然基础29-34
  • 2.1.1 地貌轮廓与地带性特征30-31
  • 2.1.2 气候特征与水热条件31-34
  • 2.1.3 土壤类型的分布特征34
  • 2.2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历史与现实基础34-40
  • 2.2.1 农业开发的历史基础34-36
  • 2.2.2 农业开发的现实基础36-40
  • 2.3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经营性质40-54
  • 2.3.1 兵屯、遣屯及其经营性质41-46
  • 2.3.2 民屯、回屯及其经营性质46-51
  • 2.3.3 旗屯的经营及其性质51-54
  • 2.4 农业开发的经营形式54-57
  • 第三章 清代新疆国家的农业经营及其转轨路径57-76
  • 3.1“官营”农业的兴起与初见成效57-60
  • 3.2 统一后新疆“官营”农业的发展及局限60-68
  • 3.2.1“官营”农业事宜的全面筹划61-64
  • 3.2.2“官营”农业发展的高潮与局限64-68
  • 3.3“官营”农业的衰落68
  • 3.4“官营”农业的困境与转轨路径68-76
  • 3.4.1 改屯升科69
  • 3.4.2 携眷屯垦69-71
  • 3.4.3 遣犯为民71
  • 3.4.4 裁屯归民71-73
  • 3.4.5 渐变转轨73-76
  • 第四章 清代新疆自耕农的农业经营及发展76-99
  • 4.1 内地移民与新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76-85
  • 4.1.1“官为资助”的移民屯垦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76-79
  • 4.1.2 认垦地亩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79-80
  • 4.1.3 私垦地亩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80-85
  • 4.2“官营”农业的转轨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85-88
  • 4.2.1 改屯升科与新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85
  • 4.2.2 遣犯为民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85-87
  • 4.2.3 裁屯归民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87-88
  • 4.3 道光时期新疆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88-91
  • 4.4 清末新疆自耕农经济的恢复发展91-99
  • 4.4.1 清政府恢复发展新疆农业的主要措施91-96
  • 4.4.2 新疆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96-99
  • 第五章 清代新疆商人农业经营的兴衰99-114
  • 5.1 内地商人农业经营活动兴起的经济动因100-103
  • 5.1.1 国家促进商人经营农业的经济动机100-101
  • 5.1.2 商人经营农业的经济优势和动机101-103
  • 5.2 商人的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商品化103-107
  • 5.2.1 商屯的兴盛与商品性农业的发展103-105
  • 5.2.2 租地耕种与园圃种植业的发展105-107
  • 5.2.3 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107
  • 5.3 新疆内地商人农业经营的组织管理107-111
  • 5.3.1 清政府对认垦地亩的组织管理107-108
  • 5.3.2 清政府对园圃经营的组织管理108-109
  • 5.3.3 商人的农业经营管理109-111
  • 5.4 制约商品性农业发展的原因111-114
  • 5.4.1 传统观念的影响111
  • 5.4.2 国家政策的束缚111
  • 5.4.3 运输成本过高111-112
  • 5.4.4 地广人稀,,谷贱伤农112
  • 5.4.5 边疆危机加深112-114
  • 第六章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经济效应114-124
  • 6.1 清代新疆粮食占有状况的研究现状与不足114-115
  • 6.2 清朝前期新疆粮食供给情况(1644-1765)115-116
  • 6.3 清中期新疆粮食供给情况(1766-1860年)116-120
  • 6.3.1 清代新疆粮食供给状况的计算标准116-117
  • 6.3.2 乾隆中后期粮食供给状况117-119
  • 6.3.3 嘉道时期新疆粮食供给状况(1796-1860年)119
  • 6.3.4 清中期新疆粮食生产的不均衡119-120
  • 6.4 清末新疆粮食供给状况(1861-1911年)120-124
  • 6.4.1 新疆局势的动荡与经济的摧残(1861-1880年)121
  • 6.4.2 新疆经济的恢复与粮食的基本自给(1881-1911)121-124
  • 第七章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社会效应124-143
  • 7.1 农业开发与新疆基层社会管理124-134
  • 7.1.1 新疆基层军事系统与基层社会管理的加强124-127
  • 7.1.2 内地移民基层社会管理的强化127-131
  • 7.1.3 回部基层社会管理的“行政化”与新疆建省131-134
  • 7.2 农业开发与新疆农牧经济格局134-136
  • 7.3 农业开发与国家文化认同136-141
  • 7.3.1 北疆农耕文化形成136-137
  • 7.3.2 社会经济文化内涵的丰富137-139
  • 7.3.3 社会文化教育与文化认同139-141
  • 7.4 农业开发与西北疆域的巩固141-143
  • 第八章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的生态效应143-162
  • 8.1 农业开发与水资源的利用143-149
  • 8.1.1 水资源的利用与水利建设143-145
  • 8.1.2 水利建设对农业开发的意义145-147
  • 8.1.3 水利建设与技术局限147-149
  • 8.2 农作制度的调整与适应149-153
  • 8.2.1 种植制度与生态适应149-151
  • 8.2.2 耕作制度的适应与调整151-152
  • 8.2.3 土壤与农作物分布特点152-153
  • 8.3 土地利用不当与次生灾害153-158
  • 8.3.1 盐碱化的发生机制及其应对153-158
  • 8.3.2 植被覆盖率的下降和土地沙化158
  • 8.4 农业灾害及其应对158-162
  • 8.4.1 水旱灾害159-160
  • 8.4.2 蝗灾及其应对160-162
  • 第九章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162-168
  • 9.1 主要结论162-163
  • 9.2 进一步讨论163-168
  • 9.2.1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164-165
  • 9.2.2 农业开发中的赋税和奖惩制度165-167
  • 9.2.3 农业近代化因素的出现167-168
  • 参考文献168-178
  • 致谢178-180
  • 作者简介180

  本文关键词:清代新疆农业开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9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119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7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