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汉唐丝绸之路农牧民俗文化交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6:04

  本文关键词:汉唐丝绸之路农牧民俗文化交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汉唐朝历史以及丝绸之路中外交流史研究的背景出发,阐述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从汉唐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动力与基础展开,在历史上中原与西域就存在交流,从汉至唐,丝绸之路处于发展巩固时期,而基于双方不同的自然环境形成的经济模式又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此在汉唐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农牧业民俗也相互影响。在丝绸之路的两端,是创造人类农牧业文明的几个策源地,故此,在丝路繁忙而又漫长的商贸往来过程之中,不仅蕴含着双方物种或农牧业物产的互通有无,而且也伴生着农业耕作制度、畜牧业生产及农牧业技术的交流与融通。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饮食文化交流之路,域外客商与中原人民交流频繁,带来了许多域外的食品及外民族的饮食习惯,这些外来食物逐渐流行于汉唐社会,受到人们的喜爱,直到唐代,形成了饮食风俗中的一大特色,即“胡风饮食”十分兴盛,史称“开元来,贵人御撰,尽供胡食。”与此同时,内地的饮食文化也逐渐在西域传播开来。在生活民俗方面,除了饮食文化,双方服饰也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并且大范围地流行;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双方娱乐风俗的交流给中原和西域的文化生活增加了色彩。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种种条件和事物,必须被作为主角来对待,因此大自然是他们关注的首要对象,无论是中原的农耕文明还是西域的农牧兼营,从它们产生开始就存在对自然神的信仰。而农牧业文明的不同,又使双方的动植物崇拜习俗有所不同,中原的神龙和西域的天马崇拜的相融是西域游牧文化和中原文化相联系的重要事件,反映了中原农耕文化和西北游牧文化的互相交融与影响。丝绸之路农牧民俗文化的交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展中,农耕文化或草原文化都不可能完全实行自我封闭,它们不得不接受各种文化的冲击、渗透,从矛盾中取得融汇交通,或是进行互补。汉族农耕文化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向周边进行传播、扩散,在扩散、传播汉文化的同时,也将周边地区胡族的优秀文化因素吸收到汉文化中来,汉唐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塑造着大国气度的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大规模引进并有选择地采撷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优秀文化元素,融合到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系统中,映射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长期而深入地相互渗透与交互影响,使中国古代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丝绸之路 农牧民俗 交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0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目的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选题依据11-12
  • 1.2.1 理论依据11-12
  • 1.2.2 前期工作依据12
  • 1.3 研究概况12-18
  • 1.3.1 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13-15
  • 1.3.2 关于民俗文化的研究15-17
  • 1.3.3 关于汉唐时期东西交流的研究17-18
  • 1.3.4 研究动态评述18
  • 1.4 相关概念与范畴的界定18-21
  • 1.4.1 丝绸之路的范围界定18-20
  • 1.4.2 民俗文化及农牧民俗文化的概念20-21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21-22
  • 1.5.1 研究思路21
  • 1.5.2 研究方法21-22
  • 1.6 论文的创新点22-24
  • 第二章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农牧民俗文化交流的基础24-31
  • 2.1 历史基础24-26
  • 2.1.1 中原与西域的早期接触24-25
  • 2.1.2 汉唐时期丝路交流的发展25-26
  • 2.2 经济基础:农牧经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26-27
  • 2.3 政治基础:社会政治力量的推动27-28
  • 2.4 思想基础:多元民族宗教杂融演化28-31
  • 第三章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农牧生产民俗的交流31-40
  • 3.1 农事活动民俗的东西互引31-35
  • 3.1.1 作物品种东西互引31-33
  • 3.1.2 农具利用和农耕方法相互借鉴33-34
  • 3.1.3 中原水利灌溉技术在西域的传播与发展34-35
  • 3.2 西域畜牧业生产民俗及其东传35-40
  • 3.2.1 西域优良畜种的东传35-37
  • 3.2.2 西域畜牧技术的东传与精细化37-39
  • 3.2.3 畜牧制度的发展39-40
  • 第四章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生活民俗的交流40-50
  • 4.1 饮食民俗的东西交流40-45
  • 4.1.1 食物种类的西来东往40-41
  • 4.1.2 食物制作方法的相互借鉴41-43
  • 4.1.3 饮食文化相互丰富43-45
  • 4.2 服饰文化的东西交流45-47
  • 4.3 娱乐风习的互相丰富47-50
  • 第五章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农牧业信仰禁忌民俗的交流50-60
  • 5.1 自然神信仰与祭祀50-54
  • 5.1.1 西域自然神信仰50-51
  • 5.1.2 中原自然神信仰51-53
  • 5.1.3 东西方自然神信仰的对比53-54
  • 5.2 农业先祖神信仰与祭祀54-55
  • 5.2.1 对炎帝的崇拜54
  • 5.2.2 对农耕始祖——后稷的崇拜54-55
  • 5.3 农牧业中的动植物崇拜55-60
  • 5.3.1 西域图腾崇拜55-57
  • 5.3.2 中原农业中的动植物崇拜57-58
  • 5.3.3 农牧业中动植物崇拜的相互影响58-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作者介绍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B·布朗,章智源;美国俗文化协会的国际化[J];东南文化;1990年05期

2 何旭;林红;;渔俗文化浅论——兼论“中国开渔节”对渔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05期

3 杨玫芳;;我国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平;一次“雅俗文化与我们的时代”讨论侧记[J];文艺理论研究;1994年02期

5 吴尚平;闲话中国茶俗文化[J];华夏文化;1995年06期

6 白永达;俗文化并不等闲[J];读书;1997年01期

7 ;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论坛议程[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8 娄德平;;在“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论坛”上的致辞[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9 范毓周;;保护年俗文化,促进旅游发展[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10 "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与会全体代表;;中国年俗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南京)倡议书[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旭;林红;;渔俗文化浅论——兼论“中国开渔节”对渔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文集[C];2004年

2 翁卫平;郑邦俊;;莆仙民俗文化浅析[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杜道明;;金、元时期雅俗文化的合流与雅俗共赏的审美趋势[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李家成;;从汉阴看年俗文化特徵[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贾军;卓丽环;;中国节庆的花俗文化[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声;年俗文化,也应与时俱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宫苏艺;加快春节申遗 保护年俗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3 陈t煛⊥醴,

本文编号:322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22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