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文臣气节述论

发布时间:2017-04-24 18:11

  本文关键词:明代文臣气节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节,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心理养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屈原、苏武、文天祥、岳飞、辛弃疾、丁汝昌、谭嗣同等无数气节典范,“苟以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都是气节的体现和流露。但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不难发现,明代在气节方面是空前绝后的,其人数之多、坚定性之强、表现方式之极端、社会影响力之大是其他任何朝代所无法比拟的。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方面,其影响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明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程朱理学思想的顶峰时期,“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这一提倡“忠”、“义”、“道”、“节”的思想的影响之下,中国社会对“气节”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处于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的明代文臣群体也深受其影响,并成长为封建礼教的忠实卫道士以及忠国忠君的气节典范,在明代的历史上写下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诗篇。本文仅就明代文臣气节的彰显、形成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明代文臣气节的表现。包括以壬午殉难和甲申殉难为代表,能在国破家亡时舍生取义的殉君之臣;面对朝政的昏庸腐败,能够不畏强权威胁、君王训斥甚至于遭受贬黜、廷杖的惩罚以道事君、直言谏诤的死谏之臣;嫉恶如仇誓死与朝中宦官、女祸、奸佞等恶势力斗争到底、坚持正义的忠正之臣。 本文的第二部分详细论证了明代文臣气节的形成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程朱理学空前兴盛的思想根源。对于这一问题又从统治者的推崇、科举制度的推动两个方面来论证,,指出了统治者对于孔氏家族的尊崇、对崇儒重道行为的旌表、对直言进谏和忠义守节之臣的赞赏以及入仕必由科举、科举必由学校、程朱理学在学校教育和科举命题中的绝对地位、八股取士对封建士人思想的钳制作用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对于明代文臣气节的养成和程朱理学的深入人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的写作重点。其次是君主专制极大加强的政治背景。具体从封建帝王对功臣宿将进行打压以避免其功高盖主的用意以及明朝建国之初在政治、军事、律法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简要分析了明代重视节烈、崇尚气节的社会风气对文臣气节的养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文的第三部分一分为二地对明代文臣气节进行了简要评价。正面作用包括:对君主、宦官、外戚势力的牵制;对正义、耿直、忠贞精神的弘扬两个方面。负面评价包括:空谈道义、忽视能力;盲目忠君、违背规律;蛮力抗争、损失人才。 小结部分主要探讨了明代文臣气节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呼唤社会道德回归,加强官员廉政建设、不断巩固执政党地位的今天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为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公职人员管理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文臣 气节 程朱理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6
  • (一) 关于“气节”的界定11
  • (二) 理论及现实意义11-12
  • (三) 研究综述12-14
  • (四) 学术要点14-16
  • 一、 明代文臣气节的彰显16-42
  • (一) 舍生取义的殉君之臣16-25
  • 1、 壬午殉难17-22
  • 2、 甲申殉难22-25
  • (二) 以道事君的死谏之臣25-32
  • 1、 廷杖打压下的铁骨铮铮26-30
  • 2、 贬黜威慑下的前赴后继30-32
  • (三) 嫉恶如仇的忠正之臣32-42
  • 1、 文臣与宦祸的斗争32-37
  • 2、 文臣与女祸的斗争37-39
  • 3、 文臣与奸佞的斗争39-42
  • 二、 明代文臣气节的形成42-60
  • (一) 思想根源:程朱理学的空前鼎盛42-52
  • 1、 统治者的推崇43-47
  • 2、 科举制的推动47-52
  • (二) 政治背景:君主专制的极大加强52-57
  • 1、 功臣宿将的悲剧53-55
  • 2、 皇权政治的强化55-57
  • (三) 社会基础:明代社会的价值导向57-60
  • 1、 最有骨气的王朝58-59
  • 2、 最重节烈的时代59-60
  • 三、 明代文臣气节之影响60-65
  • (一) 文臣气节的正面作用60-61
  • (二) 文臣气节的负面影响61-65
  • 1、 空谈道义、忽视能力61-62
  • 2、 盲目忠君、违背规律62-63
  • 3、 蛮力抗争、损失人才63-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1-72
  • 致谢72-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东林党议与中国古代清议传统[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2 蔡明伦;;明代官员进谏模式及其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常成;;明代科举制与八股文评价述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陈前进;论明代程朱理学的衰微[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张德信;;明代科考复试述略[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陈宝良;;明代的士大夫、士大夫家族及其关系网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牛海桢,李晓英;论明王朝对蒙古族的政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刘祥学;论明代儒学中的民族观及其影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敖以深;;明代黔东北地域儒学传播及原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李群;;明代“靖难之役”中儒生与皇权的关系——以方孝孺为例[J];管子学刊;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明代文臣气节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24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