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山海关地区军事防御体系初探

发布时间:2017-04-25 01:12

  本文关键词:明代山海关地区军事防御体系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山海关地区是连接京畿与辽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山海关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其各营路、关堡、卫所之间形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兵制方面,山海关地区实现了由卫所单一兵制向卫所与省镇营兵双轨制的转化,卫所逐渐由军事作战单位转化为后勤补给单位,在明代中后期,省镇营兵成为了朝廷作战与驻守的主力,承担了山海关地区的主要防御任务。在指挥体系上,山海关地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洪武至正德年间部使、守臣、卫所武官共同主事;嘉靖至万历四十六年,省镇营兵指挥体系的建立及完善,以督抚为代表的镇级文职统兵大臣协同治理,文武相制的局面形成;万历四十六年山海镇建镇之后,指挥领导体系的发展演变。明代中后期,随着后金势力的崛起,明朝北部边防的重点由西北部转向东北部。随着战事的逐渐升级,朝廷对派出官员的级别逐渐提升,经略、督师先后汇聚于山海关地区,另外涉及当地事务的总督、巡抚等官受到朝廷的命令移驻于此,加之当地原有的文武官员,山海关地区的权力关系日趋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纵向上不同层级文臣之间的权力关系;二是横向层面上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关系。明代实行军屯制度,而数户屯军聚于一处耕种,共同生产生活,并接受统一的指挥管理,即为军屯处所,简称屯所,建有防御工事者也称为屯堡,山海关地区战事频繁,军屯处所大多建有城池营垒,多为屯堡。明代的屯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属于基层社会。在明代长期的发展当中,卫所屯堡与乡村里甲不断地相互渗透和影响,卫所屯堡对于社会秩序产生的影响逐渐加深。特别是在山海关地区,由于战事频繁,军民杂处,卫所屯堡与社会秩序的互动关系更为复杂,主要体现在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
【关键词】:明代 山海关 军事防御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4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3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13-14
  • 第一章 山海关地区的军兵14-21
  • 一、山海关地区的卫所14-17
  • (一) 山海关地区卫所的建立14-16
  • (二) 山海关地区卫所军士的任务16-17
  • 二、山海关地区的省镇营兵17-21
  • (一) 山海关地区营路的设置17-19
  • (二)山海关地区营兵的来源19-21
  • 第二章 山海关地区的指挥管理体系21-48
  • 一、洪武至正德年间山海关地区的指挥体系21-27
  • (一) 卫所武官的设置及其权力地位的演变21-22
  • (二) 镇守将领驻扎山海关地区22-24
  • (三) 山海关兵部主事的设置及职掌24-26
  • (四) 山海关守备的设置及其职掌26-27
  • 二、嘉隆万时期山海关地区的指挥体系27-36
  • (一) 山海关地区四路参将的设置27-32
  • (二) 省镇级文职统兵大臣的管理32-34
  • (三) 巡按御史与巡关御史对山海关地区的监察34-36
  • 三、万历四十六年后山海关地区的指挥体系36-48
  • (一) 山海镇的建立及总兵的设置36-40
  • (二) 山永巡抚与山石兵备道的设置40-43
  • (三) 明后期驻扎于山海关地区官员及其相互间关系43-48
  • 第三章 山海关地区屯堡与基层社会48-55
  • 一、山海关地区屯堡的设置与分布48-51
  • (一) 山海关地区的屯田48-50
  • (二) 山海关地区屯堡的分布50-51
  • 二、山海关地区屯堡与乡村里甲关系51-55
  • (一) 山海关地区屯堡的管理51-53
  • (二) 山海关地区屯堡与乡村里甲的关系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后记60

  本文关键词:明代山海关地区军事防御体系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25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