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探寻:曾经辉煌的河道总督衙门

发布时间:2021-07-14 16:41
  济宁段大运河始于元代,位于整个运河的中部,号称"水脊"的南旺,其地势高亢,是大运河的制高点,经常出现断流,此处不通全线受阻,是京杭大运河畅通与否的关键。为此,元、明、清三个朝代都把治理运河的重点放在济宁区段,委派能臣到济宁任职河道总督,治理运河,修建水利设施,督理漕运。明代在济宁设河道总督,由朝廷钦命署理,为运河最高行政管理机构。清代把治理运河的最高行政机构和最高军事机构设在济宁。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博览. 2020,(18)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探寻:曾经辉煌的河道总督衙门


河道总督衙门老照片

示意图,济宁,衙门,位置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河道总督衙门坐落在济宁州衙门东(其遗址即在今西门大街西段路北,济宁二中操场坐落的位置),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设有大堂、二堂、三堂,有书院、射圃、演武厅等,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气派威严。据综合记载和高寿老人回忆,时大门四楹(凡三门),左右一对石狮,旁有吹鼓亭两座。大门东西各有一座辕门,辕门外有内道厅、旗鼓厅、中军厅、巡捕厅等,东牌坊上写“砥柱中原”,西牌坊上写“转漕上国”。对着大门有一座高6米、宽20余米、底座厚约2米的影壁。大门内正堂六楹(五间),仪门六楹(三门)。后堂六楹(五间),匾上写“禹思堂”,左右为椽房、茶房,后为部院宅邸。左为“帝咨楼”、东为百乐圃、西为射圃等。清代杨方兴、李从心对此均有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正月河道总督衙门遗址署裁撤,之后的运河分别交由所在省管理,衙门也随之肢解、失修。至1945年日本投降后,衙门的房屋已破坏殆尽。(见图2)明清时期,凡重要城镇,边防要地,均设卫镇守。一般是一地设一卫,而济宁却一直同时设两个卫,是全国少有的。明设济宁左卫、济宁卫;清代,济宁设济宁卫和临清卫。两卫拥兵11200名,加上河标各营及卫标亲从,济宁驻军达数万人。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雍正二年(1724年)济宁升直隶州,所辖的九百三十个自然村中,包含济宁卫和临清卫屯庄三十九个。

衙门,崇祯,济宁,总督


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来济宁治理过漕运;洪武三年(1370年)前后,狄崇任“济宁左卫”指挥使;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命在济宁建“总督河道都御史署”。明宣德二年(1427年),调卫临清,改置军门。清初在济宁设“总督河道部院衙门”,俗称“河道都察院”;乾隆时改为“河道部院军门署”;道光时为“总督河院署”,清代名臣朱之锡、于成龙、林则徐等都在济宁任过河道总督。1974年秋,在市区铁塔寺内中区招待所西北隅建房时,在地表下约40厘米处发现一批铁炮,计十五件,炮口朝北整齐排列,并在周围,同时出土了大小不等的实心铁弹丸数枚。1993年,济宁市博物馆建馆时出土了三枚,后来在霍家街小学东校区又出土了十枚铁炮,再加上在本市废品回收公司征购的十枚,共计三十八枚,皆收藏于济宁市博物馆。中有一枚铭文“……济宁指挥张古臣监造……”与《济宁直隶州续志》记载的“惟两尊者为总河在济宁造”相符,这是首次发现的在山东本地造的铁炮。(见图3)济宁陆续发现的这一批铁炮,不仅说明了济宁在元明清时期所处的地理军事位置的重要性,而且是济宁河道总督衙门军政合一这一特殊职能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清时期的河道总督制度[J]. 牛志奇.  中国水利. 2020(10)
[2]清代济宁“河道总督衙门”[J]. 刘广新.  安徽史学. 1996(04)



本文编号:3284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284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