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8 14:39
  作为史家经典和文学范例的《史记》,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生成与发展、写人摹事的艺术与技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蒲松龄镕经铸史,奋武揆文,他所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从《史记》和《聊斋志异》这两部宏伟巨著在创作动机、创作思想、创作技巧等方面显露出的相似性和典型性来看,《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史记》为《聊斋志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丰富资源,从求奇尚曲的创作追求到采善罚恶的批判精神再到崇尚侠义、崇拜英雄、雅好悲剧的史家审美,在《聊斋志异》中都得到了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它是《聊斋志异》取得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的成功助力。本文正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司马迁其人对蒲松龄的影响,设置了三个小节的内容:司马迁著史动机对蒲松龄的影响;司马迁精神气质对蒲松龄的影响;司马迁审美取向对蒲松龄的影响。第二部分论述《史记》文体结构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主要以《史记》评论形式、纪传体体例、主题构建等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究《史记》文体结构对《聊斋志异》的影响。第三部论述《史记》文本内容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主要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旨意三个方面入手,探究... 

【文章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研究综述
    二、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及选题价值
第一章 司马迁其人对蒲松龄的影响
    第一节 著述动机的一脉相承
        一、文章憎命的文人选择
        二、立言不朽的文人使命
    第二节 精神气质的共鸣生发
        一、实录精神的传承
        二、批判精神的承继
        三、侠义复仇精神的承袭
    第三节 审美取向的千载传承
        一、悲天悯人的审美心态
        二、好奇述异的审美追求
第二章 《史记》文体结构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品评方式
        一、形式灵活,情理并重
        二、师法史传,情感真切
    第二节 纪传体体例的开创
        一、人经事纬的传记形式
        二、以传记体叙小说之事
    第三节 命意传统的继承
        一、以命意统摄人事,布局谋篇
        二、以孤愤为命意核心,展开叙事
第三章 《史记》文本内容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第一节 《史记》故事情节在《聊斋志异》中的运用
        一、以情节典故比附人事
        二、对情节结构改造重述
    第二节 《史记》典型人物在《聊斋志异》中的展示
        一、典型人物在《聊斋志异》中的再现
        二、典型人物在《聊斋志异》中的比附
    第三节 《史记》主题旨意对《聊斋志异》的沾溉
        一、恩仇主题在《聊斋志异》中的情感共鸣
        二、感士不遇主题在《聊斋志异》中的演变
第四章 《史记》艺术手法对《聊斋志异》的影响
    第一节 生动传神的写人艺术
        一、典型事例透视人物个性
        二、形神兼具彰显人物个性
        三、对比烘托突出人物个性
    第二节 情文相生的语言艺术
        一、雅俗兼容的语言风格
        二、凝练蕴藉的语言特色
        三、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
    第三节 描摹尽致的叙事艺术
        一、叙议交融的创作手法
        二、迂曲变化的叙述方式
        三、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
        四、庄谐相映的表达方法
结语
引文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清人对古文传记“小说气”之批评[J]. 王庆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论小说观念形成初期在子史间的错位与游移[J]. 张莉,郝敬.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3]论“春秋笔法”与《史记》人物形象的塑造[J]. 刘金文.  齐鲁学刊. 2017(01)
[4]论清代的《史记》文学评论[J]. 张新科.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5]《聊斋志异》与前四史[J]. 赵伯陶.  长江学术. 2015(01)
[6]侠义复仇精神从史传到小说的嬗变——以《史记》、《聊斋志异》为例[J]. 康清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7]《史记》与《聊斋志异》之“藕断丝连”——论《史记》对《聊斋志异》的影响[J]. 郑翠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05)
[8]《聊斋志异》与《史记》及杂史传关系论略[J]. 冀运鲁,马兆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2)
[9]《史记》的叙事特点及小说因素分析[J]. 刘新生.  齐鲁学刊. 2011(02)
[10]《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艺术论略[J]. 刘尚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

博士论文
[1]“春秋笔法”研究[D]. 刘金文.曲阜师范大学 2016
[2]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 何悦玲.陕西师范大学 2011
[3]《聊斋志异》叙事艺术之渊源研究[D]. 冀运鲁.上海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聊斋志异》对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D]. 陈书慧.沈阳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08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308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0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