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性别视角下的汉代胡人形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2-01-02 20:23
  汉代艺术中的胡人形象对于研究汉代民族关系与文化艺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相关研究缺乏性别视角的问题,分别考察了汉墓出土图像与汉代文本中的胡人形象的性别表现,发现汉代艺术中胡人女性形象的缺失是由于忽略了胡人形象性别差异的表达。究其原因,是汉代艺术对胡人形象进行性别建构的结果,主要由汉代墓葬艺术形式与功能、胡汉民族风俗差异、民族关系与文化融合三方面造成。 

【文章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8(04)CSSCI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性别视角下的汉代胡人形象探究


四川彭山汉代崖墓出土“秋胡戏妻”画像石

胡人,梧州


反观汉代墓葬出土的胡人形象,过往研究多将胡人的外貌特征归纳为高鼻深目或高鼻大眼、多络腮胡须、头戴尖顶帽,岭南汉墓所出胡人俑座陶灯还呈现出裸身多体毛的形象。不难看出,以上胡人形象的判定标准具有显著的男性化特性,而女性特征的因素在其中难以体现,依此而呈现的胡人形象必然以男性为主。汉代图像中的胡人女性形象在艺术表现上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了个别的性别不明的情况。以广西梧州云盖山汉墓出土的胡人托灯俑为例[11](见图2所示),胡俑形象突出了胸部这一女性特征的细节,然而同时又出现了络腮胡须的男性特征,无法将其简单归为男性或女性。由此观之,汉代墓葬出土图像中的胡人形象整体上具有显著的男性化特征,缺失了胡人女性形象的表达。二、 汉代文本中胡人形象性别差异的忽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汉画像“秋胡戏妻”的空间叙事[J]. 温德朝.  中国美术研究. 2020(02)
[2]汉赋与丝路文化:汉赋胡人书写及其意义[J]. 刘向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3]广州汉墓出土的胡人托灯俑[J]. 黄巧好.  文物天地. 2017(10)
[4]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耳饰形象初探[J]. 赵丽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08)
[5]魏晋北朝胡俑的图像学研究[J]. 朱浒.  艺术探索. 2017(01)
[6]汉代巴蜀吹笛胡人形象的造型特征与文化意涵[J]. 张晓杰.  雕塑. 2014(01)
[7]甘肃发现的两周时期的“胡人”形象[J]. 王辉.  考古与文物. 2013(06)
[8]汉画像中胡人图像的宗教意义[J]. 朱浒.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9]汉魏六朝诗文中的胡姬形象[J]. 邹淑琴.  西域研究. 2013(03)
[10]“车马出行——胡人”画像试探——兼谈汉代丧葬艺术中胡人形象的意义[J]. 王煜.  考古与文物. 2012(01)



本文编号:3564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64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f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