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从文化与政治角度解读“五四”前后的李大钊

发布时间:2022-01-06 14:03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但在迎接马克思主义之前,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李大钊的影响不可小觑。李大钊于1916年发表的《青春》一文,可以说是对托尔斯泰"复活"微旨的诠释,其意无非要让垂死的中国复活,问如何以理性自觉创造新文明?破旧立新的方案何在?他终于在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中找到答案。李大钊因十月革命的成功而重视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庶民胜利"的秘方。他自迎接十月革命后,一直在中国领导以俄为师的革命运动,成为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促成国共合作的要角、华北工运的主导者。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其对学理的创发,而在于其革命行动,最终他虽然牺牲,却为下一阶段的革命活动开启了契机。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李大钊与托尔斯泰
二、迎接俄国革命
三、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四、托翁的影响余波荡漾
五、十月革命是庶民的胜利
六、李大钊以俄为师的挫折
七、馀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J]. 刘文英.  历史教学问题. 1959(04)
[2]五四前后的李大釗思想[J]. 匡裕从.  史学月刊. 1958(05)
[3]李大钊同志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J]. 李龙牧.  历史研究. 1957(05)



本文编号:3572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72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