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儿童生活

发布时间:2022-05-02 22:24
  本文以“生活”为问题导向,以身份角色为分类依据,在学习与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扩大史料范围,广泛征引话本小说、文人笔记、方志、诗歌(尤以竹枝词为主)等文献材料,并与桃花坞木版年画、婴戏图等图像材料相结合,重点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中下层儿童的游戏生活、生活技能学习与劳作,以及边缘儿童群体的生活与命运。具体内容如下:游戏是儿童幼年阶段的主要实践活动形式,更是儿童接受日常生活世界、逐渐社会化的开始。本文第一章结合图像及文献材料,以游戏互动对象为划分依据,将明清江南儿童常见的几种游戏活动划分为“自然类游戏”与“社会类游戏”,在“自然类游戏”中,儿童能够认识自然的规律,学会运用自然的力量,从而获得生存经验。“社会类游戏”则将目光聚焦于社会关系,儿童通过游戏活动逐渐社会化,学习与锻炼思维、人际交往等能力。总体来看,儿童游戏提供的不仅是娱乐的作用,更是从各个层面上培养个体未来生活的能力。本文第二章分析与研究明清江南地区中下阶层儿童的生活技能学习与劳动生活。儿童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学者们通常都将关注点放到社会中上层的精英教育中,而很少关注社会中下阶层的大众教育,然而大众文化教育...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一章 儿童的游戏生活
    第一节 自然类游戏
    第二节 社会类游戏
    小结 生活、自然与社会
第二章 儿童的生活学习与劳作
    第一节 明清时代的生活背景
    第二节 儿童的启蒙教育
    第三节 儿童的生活技能教育
    小结
第三章 边缘儿童群体的生活与命运
    第一节 贩卖、抛弃或被拐卖的儿童命运
    第二节 生子不举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民众识字问题的再认识[J]. 刘永华.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02)
[2]明清时期徽州杂字盛行原因探析[J]. 戴元枝.  蚌埠学院学报. 2016(06)
[3]浅析清末芜湖育婴堂之“征信”[J]. 周媛.  黑龙江史志. 2014(14)
[4]清代婴戏图分类研究[J]. 黄卫霞.  创意设计源. 2013(02)
[5]元代以收养为名的人口贩卖及其法律控制[J]. 杨淑红.  兰台世界. 2011(05)
[6]清代江南的溺婴问题:以余治《得一录》为中心[J]. 刘昶.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7]我国当前职业乞丐的分类、形成机制及其对策研究[J]. 张云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J]. 李伯重.  清史研究. 2004(01)
[9]明清徽州的人口买卖与婚配[J]. 胡中生.  安徽史学. 2003(02)
[10]论清代溺婴问题[J]. 张建民.  经济评论. 1995(02)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儿童服饰研究[D]. 李雁.苏州大学 2015
[2]明清时期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 张祖平.西南财经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明清时期蒙学教学方法研究[D]. 刘佳艳.首都师范大学 2014
[2]元明清婴戏图艺术研究[D]. 张海燕.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明清女子教育初探[D]. 刘佳佳.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明清时期童蒙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析[D]. 郑映霞.江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50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50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