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胡适何以“暴得大名”?——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研究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0 12:16
  五四新文化运动史的研究成果虽然丰硕,但仍有四个面向值得关注和重视:第一是民国初年基督教会发起的反孔教运动,以及该运动的反孔教表述同之前章太炎及之后陈独秀、吴虞等的关联异同;第二是关于基督教青年会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特别是基督教青年会主办的杂志及其所鼓吹的论述对于《新青年》和五四一代青年的影响情况;第三是胡适与新文化同人如何利用媒体制造话题,炒作、夸大新旧之争的问题;第四是关于吴宓和《民心周报》针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开启了之后《学衡》派立论的先河。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天主教会的反孔教努力
二、青年会的先导作用
三、英雄造时势
四、吴宓和《民心周报》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日运动在山东:基于五四时期驻鲁基督教青年会及英美人士的考察[J]. 高莹莹.  近代史研究. 2017(02)
[2]面对“新潮流”的顺势与逆反——新文化运动中两派势力的较量[J]. 沈卫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3]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J]. 周月峰.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6)
[4]“五四”语境中的基督教新文化运动[J]. 刘畅.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6)
[5]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 王奇生.  近代史研究. 2007(01)
[6]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J]. 罗志田.  历史研究. 1995(05)

博士论文
[1]民初“孔教会”研究[D]. 裘陈江.华东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639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639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