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革命”的文化运动:“五四”后张东荪的新文化方案

发布时间:2022-09-17 16:17
  张东荪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曾提出过一个相对独特而有统系的文化运动方案,影响甚大。"五四"学生运动之后,他将文化运动视为解决中国问题即"总解决"的第一步,作为其言论、事业之核心。张东荪的文化运动方案有三个显著特征:其一,主张面向中下层平民,唤醒各界,"然后大家抟成一体,方才回头,对于军阀官僚施行总攻击";其二,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时的西方文化一并"解放",在"解放"基础上进行改造,以推陈出新、"走捷径"的方式创造新文化;其三,主张文化运动应以社会主义为方针,"专从第三种文明去下培养工夫",但他并未认定一种具体的社会主义,乃是"浑朴的趋向"。总体而言,张东荪的新文化方案具有革命的倾向却又只是"浑朴的趋向",与《新青年》派、梁启超等人及革命党人的新文化主张均有不同。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转向新文化运动
二、唤醒各界:面向平民的文化运动
三、以解放求改造:一个“革命”的新文化方案
四、社会主义:文化运动的方针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五四运动与张东荪“总解决”方案的形成[J]. 周月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2]五四后“新文化运动”一词的流行与早期含义演变[J]. 周月峰.  近代史研究. 2017(01)
[3]从批评者到“同路人”:五四前《学灯》对《新青年》态度的转变[J]. 周月峰.  社会科学研究. 2015(06)
[4]新旧之争与新文化运动的正统问题——以张东荪与傅斯年等人的论争为中心[J]. 高波.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4)
[5]上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容忽视的另一个中心——以五四时期张东荪在上海的文化活动为例[J]. 左玉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6]时代思潮的地方回应——舒新城和五四新文化运动[J]. 张仲民.  民国研究. 2009(02)
[7]“另起”的“新文化运动”[J]. 袁一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9(03)



本文编号:3679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79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