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合作与对抗

发布时间:2017-05-15 16:08

  本文关键词:论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合作与对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慕容诸燕降臣是北魏极为重要的一个降臣群体,他们分别是从西燕、后燕和南燕降附北魏的。与征召、考试等形式入仕北魏的人不同,他们是在上述诸燕政权任职期间,通过主动归顺或北魏归降而入魏的,他们拥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归附北魏后对北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将结合传世文献和墓志资料,对慕容诸燕降臣的归附、与北魏的合作与对抗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一部分是慕容诸燕降臣的归附。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展现慕容诸燕降臣归附的具体情况。从慕容诸燕降臣的构成、归附的原因和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重点探讨慕容诸燕降臣归附北魏的原因,指出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主动归附和被动归降。其中对主动归附的探讨,主要从国灭来奔、为谋求更好的政治出路而降魏、国内政局动荡、因反叛失利而入魏四个方面进行,而被动归降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的降附与战争密切相关,或因战败被俘,或因兵临城下、内外交困而降魏,不过被动归降者人数较多,是慕容诸燕之臣入魏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分析了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合作情况。本部分依据慕容诸燕降臣的特殊情况,将其分为慕容宗室和非宗室降臣两部分,分别探讨他们与北魏的合作情况。文章主要从他们与北魏合作的原因、合作的具体表现和合作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非宗室降臣尤其是汉族士人与北魏合作的情况,他们凭借丰富的统治经验和文化上的优势,在北魏政治制度建设、天文历法、文化教育、军事、地方治理和外交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确立了北魏初期的官爵制度、礼乐制度和法律制度。他们与北魏的合作不仅为其本身获得了官爵地位的提升和物质方面的赏赐,也有利于维护家族利益,扩张家族势力,同时也推动了北魏政权的逐步汉化,为孝文化汉化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论述了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对抗情况。本部分也是分慕容宗室和非宗室降臣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他们与北魏对抗的原因、对抗的具体表现和北魏统治者的应对政策、对抗的影响。慕容宗室和非宗室降臣因为身份地位和文化程度的不同,与北魏对抗的原因也差异甚大。就对抗的具体表现而言,慕容宗室多是企图谋反或外奔,他们在尚未付诸行动之前便被发觉赐死,而非宗室降臣则因身份地位的不同,采取的对抗形式也不同,相对而言,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多采取的是相对平和的对抗方式。此外,对抗的程度与他们的处境关系较大,在中央担任官职者,其对抗的影响力较小,而在地方者,他们多是趁乱起兵谋反,对地方的稳定统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至于对抗的影响,最为明显的体现在对抗者本人和其家族上,对抗者本人或被免官,或被诛杀,而其家族方面,慕容宗室是不得不改变姓氏以避难,而且多数被贬至北镇或偏远之地任职,地位逐渐下降。非宗室降臣方面,其家族则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慕容诸燕 降臣 北魏 合作 对抗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3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21
  • 1.选题意义11-12
  • 2.研究现状12-18
  • 3.写作思路18-21
  • 第2章 慕容诸燕降臣的归附21-39
  • 2.1 慕容诸燕降臣的构成26-28
  • 2.1.1 慕容宗室26-27
  • 2.1.2 非宗室降臣27-28
  • 2.2 慕容诸燕降臣归附的原因28-35
  • 2.2.1 主动归附28-32
  • 2.2.2 被动归降32-35
  • 2.3 慕容诸燕降臣归附的方式35-39
  • 2.3.1 率人来降35-36
  • 2.3.2 据地而降36-37
  • 2.3.3 个人归附37-39
  • 第3章 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合作39-77
  • 3.1 慕容宗室与北魏的合作39-44
  • 3.1.1 慕容宗室与北魏合作的原因39-41
  • 3.1.2 慕容宗室与北魏合作的具体表现41-43
  • 3.1.3 慕容宗室与北魏合作的意义43-44
  • 3.2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的合作44-77
  • 3.2.1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合作的原因44-49
  • 3.2.1.1 北魏军事实力的强大44-45
  • 3.2.1.2 北魏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45-47
  • 3.2.1.3 维护生存和家族利益的需要47-49
  • 3.2.2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合作的具体表现49-71
  • 3.2.2.1 加强北魏的政治建设49-60
  • 3.2.2.2 发展北魏的天文历法60-61
  • 3.2.2.3 促进北魏文化的发展61-64
  • 3.2.2.4 参谋军事与率军征伐64-67
  • 3.2.2.5 协助北魏统治者治理地方67-70
  • 3.2.2.6 促进北魏与周边政权的交流70-71
  • 3.2.3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合作的意义71-77
  • 第4章 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对抗77-97
  • 4.1 慕容宗室与北魏的对抗77-83
  • 4.1.1 慕容宗室与北魏对抗的原因77-78
  • 4.1.2 慕容宗室与北魏对抗的具体表现及北魏的应对措施78-81
  • 4.1.3 慕容宗室与北魏对抗的影响81-83
  • 4.2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的对抗83-97
  • 4.2.1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对抗的原因83-88
  • 4.2.2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对抗的具体表现及北魏的应对措施88-94
  • 4.2.3 非宗室降臣与北魏对抗的影响94-97
  • 结语97-99
  • 参考文献99-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松;;《魏书》校勘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3期

2 罗新本;《魏书》、《陈书》勘误二则[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东波;《魏书》《通鉴·梁纪》勘误各一则[J];中国史研究;2002年04期

4 黄征;《魏书》俗语词辑释[J];语文研究;2003年02期

5 张莉;;《魏书》编撰性质考论[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6 马艳辉;;论《魏书》史论的特点及价值[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4期

7 李晓明;;傅玄《魏书》蠡考[J];文献;2007年03期

8 王昭义;;隋朝重修《魏书》述略[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常志伟;;《魏书》点校献疑[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曾晓梅;;《魏书》校正——以碑刻为材料[J];北方文物;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栾继生;;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室祝文与《魏书》史料辨疑[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高贤栋;;《魏书·李冲传》“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辨析[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新海;;北魏初期的都城——平城[A];中国古都研究(第七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历史研究所 李传印邋陈得媛;《魏书》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N];光明日报;2008年

2 李叶花;魏书[N];今日信息报;2006年

3 何星亮;创新的概念和形式[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华;北朝婚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志伟;北朝社会风尚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韩雪松;北魏外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柏贵喜;四—六世纪内迁胡姓家族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河;北魏监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杨龙;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哲坤;国图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所见元肃政廉访司职责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陶华荣;论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合作与对抗[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杨必新;《魏书》“秽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闫爱萍;王沈《魏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5 刘雅溪;《魏书》殿本考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康倩;北朝文献整理活动综述[D];吉林大学;2012年

7 罗欣;北魏选官制度的变迁[D];南昌大学;2007年

8 靳佳佳;北朝人口结构和人口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洪吉;北魏皇帝的巡幸[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涛;北魏皇族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慕容诸燕降臣与北魏的合作与对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8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5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