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两魏周齐对峙中的平阳地区

发布时间:2017-05-18 11:01

  本文关键词:两魏周齐对峙中的平阳地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平阳”之名最早见于《左传》,取义于平水之阳。本文所论平阳地区并不是特指秦汉之平阳古城(平阳县),而是包括汾河流域内、约与今临汾地区辖地相近的一片广阔区域。这一地区不仅为中华文明之摇篮,且自古多兵争,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时至两魏周齐相争,尤其是东魏丢失了河东之地后,平阳地区成为了两国交锋的前沿阵地,战略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究竟平阳地区为何拥有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它又是如何在两魏周齐战争中发挥枢纽作用的?发生在平阳地区的晋州之役何以决定了周齐双方的存亡命运?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一进行探究,并尝试从地理、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多个切入点对主题进行论证、分析,希望能将平阳地区在两魏周齐史上的重要作用加以较为全面的阐述说明。第一章为引言,主要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选题的研究意义加以阐述说明,同时对该问题上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撰写此文时使用到的研究方法加以总结和交代。第二章从平阳地区的地理特点入手,通过介绍平阳地区河流、山脉以及其连通晋阳的运转道路,将其“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的特殊战略地位加以说明。第三章追溯平阳地区历史,并重点分析了其在两魏周齐时期的建置沿革情况。本章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得出了东魏北齐晋州大致的辖地范围。第四章则介绍了平阳地区在两魏周齐战争中所发挥的枢纽作用,本章按照时间顺序,分节将平阳地区在不同时段所发挥的战略作用加以介绍,并最终得出随着周齐双方的反复拉锯交锋,平阳地区战略地位逐步加强的结论。第五章是第四章的延续,主写北周攻灭北齐的起点——晋州之役。本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写周齐双方晋州之役的战前背景;第二节将周齐晋州之役过程分为四段加以分析,把双方于此次战役中如何攻防转换及各自成败原因交代清楚;第三节则对晋州之役的结果和影响加以总结分析,进而指出平阳地区的丢失之于北齐政权的重要影响;全文最后作一小结,回顾全文,点明主题。
【关键词】:两魏周齐 平阳地区 战略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39.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引言11-14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11
  • 1.2 学术史回顾11-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平阳地区的地理特点14-26
  • 2.1 平阳地区的河流14-17
  • 2.1.1 黄河14
  • 2.1.2 汾河14-17
  • 2.2 平阳地区的山脉17-18
  • 2.2.1 吕梁山17-18
  • 2.2.2 太岳山18
  • 2.3 平阳地区的矿产18-19
  • 2.4 雀鼠谷、千里径、统军川之考略19-26
  • 2.4.1 雀鼠谷道19-20
  • 2.4.2 千里径20-22
  • 2.4.3 统军川22-24
  • 2.4.4 雀鼠谷、千里径、统军川之于平阳地区的作用24-26
  • 第三章 “平阳”地望及其历史演变26-44
  • 3.1 平阳地区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6-32
  • 3.2 两魏周齐史上的平阳地区32-44
  • 3.2.1 东魏北齐晋州建置的由来32-34
  • 3.2.2 东魏北齐晋州辖地34-40
  • 3.2.3 故平阳城、白马城、今临汾之考略40-44
  • 第四章 两魏周齐战争中的平阳地区44-52
  • 4.1 东魏初立、平阳为高欢西征之跳板44-47
  • 4.2 弘农沙苑战败、东魏失河东之地47-50
  • 4.3 平阳地区成为交战前线50-52
  • 第五章 周齐晋州之役52-63
  • 5.1 晋州之役战前背景52-53
  • 5.2 晋州之役过程53-60
  • 5.2.1 北齐部署失当、北周多方筹备53-54
  • 5.2.2 北齐救援迟误、北周速取晋州54-57
  • 5.2.3 北齐围攻晋州、北周避敌锋芒57-58
  • 5.2.4 北齐后主奔逃、晋州之役惨败58-60
  • 5.3 晋州之役结果及其影响60-63
  •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7-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9-70
  • 承诺书70-7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飞;;试析中国古代的“天地人”观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李文才;义熙伐蜀与晋末宋初政局[J];河北学刊;2001年01期

3 饶学刚;;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苏东坡黄州贬滴文化现象探微[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饶学刚;;黄冈人如何读东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李英来;;试论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禹浪;孙军;王文轶;;大、小凌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与历史文化[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1期

7 陈金凤,段少京;隋炀帝与江南[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姚会强;;孔甲墓葬在哪[J];黑龙江史志;2009年22期

9 朱文慧;王元林;;宋代广南西路的三大博易场和海南岛的对外贸易[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合群;;再论北宋定都开封——兼与宋长安和洛阳之比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翠琴;;瓦剌境域变迁考述[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2 曹象明;周庆华;;山西省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的区域保护与利用策略[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惠玲;张雨及其《全陕边政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曹鸿杰;杨一清《关中奏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8 林义元;古桥与泉州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晓艳;明代两京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毅;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矿冶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两魏周齐对峙中的平阳地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75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