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10 14:41
  有清一代,东北地区天灾人祸频繁发生,仅凭国家出资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实际上满足不了所有社会成员的救助需要,因此,民间救济应运而生。民间救济对清代东北地区社会稳定、区域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对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兴起与发展背景的概述,系统阐述了东北地区民间救济发展的三个背景。即东北地区常年受到天灾人祸的侵扰、政府对民间救济的提倡与鼓励,加之东北地区人民深受我国社会救济思想的影响,包括传统儒家救济思想和宗教慈善思想,这些共同构成了清代东北地区民间个人和组织救济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第二章提出了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主体,主要包括乡绅、富户、商人、其他四个部分。并就这四种民间救济主体的活动方式、特征等进行阐述。第三章介绍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天灾人祸之后的紧急救济举措包括义赈、义演和日常以依托慈善机构为主进行的救助行为。重点介绍民间设粥厂、义仓、养生堂等救助贫民;建育婴堂、孤儿院收养孤儿或弃婴;立牛痘局、医院提供医疗救济:办义熟、学校资助教育等方面。第四章首先对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特点进行阐述,包括以个人行为多于组织行为、民间...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核心概念的界定
        0.1.1 东北地区
        0.1.2 民间救济
    0.2 研究综述
        0.2.1 清代东北地区自然灾害及对应研究
        0.2.2 近代东北慈善救助研究
        0.2.3 清代东北地区社会状况研究
        0.2.4 清代其它地区民间救济研究
    0.3 研究意义
        0.3.1 理论意义
        0.3.2 现实意义
    0.4 创新与不足
1 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背景
    1.1 天灾人祸的频繁发生
        1.1.1 自然灾害
        1.1.2 瘟疫与鼠疫
        1.1.3 战争
    1.2 政府对民间救济的提倡与鼓励
    1.3 社会救济思想的影响
        1.3.1 传统行善积德思想的影响
        1.3.2 宗教救济思想的影响
2 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主体
    2.1 士绅
    2.2 富民
    2.3 商人
    2.4 其他
3 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形式
    3.1 灾后应急举措
        3.1.1 义赈
        3.1.2 义演
    3.2 以依托慈善机构为主的日常救助
        3.2.1 设粥厂、义仓、养生堂等救助贫民
        3.2.2 建育婴堂、孤儿院收养孤儿或弃婴
        3.2.3 立牛痘局、医院提供医疗救济
        3.2.4 办义塾、学校资助教育
4 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特点和评价
    4.1 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特点
        4.1.1 个人行为多于团体行为
        4.1.2 民间救济与官方救济平分秋色
        4.1.3 民间救济在长期发展中优化
    4.2 对清代东北地区民间救济的评价
        4.2.1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2.2 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4.2.3 有利于促进地方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72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872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