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5 21:22

  本文关键词:汉江上游历史时期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游地区位于秦岭南部和大巴山地的北部,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与暖温带相接,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区域。汉江上游东段的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干旱、洪涝和寒冻灾害直接或间接影响该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研究该区域历史时期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对我国水资源跨流域调配及合理利用有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干旱、洪涝和寒冻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大,尤其当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大时,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深远的影响,甚至导致一个王朝的灭亡。研究本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也有利于预防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地区农业气象灾害,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以史料记载历史时期(公元前208年至1990年)汉江上游地区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寒冻灾害等主要气象灾害为研究数据基础,首先,借助Excel、DPS和MatLab等软件,分析三种主要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包括发生频次、季节与月份特征和周期特征;其次,运用ArcGIS分析灾害发生的空间规律;再次,在SPSS软件平台中,对三种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灾害发生的总体特征和规律;最后,运用关联图分析灾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历史时期汉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次最多,其次是干旱灾害和寒冻灾害。洪涝灾害发生了323次,平均6.81a发生一次,时间变化特征明显。清代道光年间前期、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后期至今为洪涝灾害多发期,洪涝灾害集中发生在5月、6月、7月、8月和9月,共占总数的90.56%。从季节上看,发生频次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洪涝灾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以安康盆地为中心向南、向北、向东、向西递减,汉江上游谷地最多。从灾害等级上看,以中度洪涝灾害和重度洪涝灾害为主;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间上滞后于重度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具有持续性。造成汉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有大气环流引起的降水量的强度和季节变化、地形起伏大小、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干旱灾害共发生了303次,平均7.19a发生一次。在时间变化上,干旱灾害发生频次波动增加,清末至今,是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干旱灾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809A.D.之前,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低,波动较小平均61.11a发生一次,峰值出现在280-329A.D.和680-689A.D.;第二阶段为810-1749年之间,是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相对较高的时期,波动中增加;第三阶段为1750-1990年,是干旱灾害发生最频繁的阶段,平均1.83a发生一次。从灾害发生的季节和月份上看,发生频次夏季春季秋季冬季,6月干旱灾害发生次数最多。季节性连旱(春夏连旱和夏秋连旱)发生年份与重度干旱灾害和特大干旱灾害发生的年份相对应。从周期变化特征上看,干旱灾害存在50a、90-100a、150a、180a和220a等大尺度周期,以及不显著的2-5a的周期变化,低纬度海洋的大气活动和太阳活动是引发干旱灾害的因素之一 (3)汉江上游地区共发生寒冻灾害104次,平均18.94a发生一次,是三种主要气象灾害中发生频率最低的。寒冻灾害发生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大约在公元1439年之前,寒冻灾害发生频率最低,平均202.85a发生一次,波动性小,峰值出现在20-29年、290-299年、420-439年、810-819年、1180-1189年和1290-1299年;第二阶段为1440-1919年之间,是寒冻灾害灾害发生频次相对较高的时期,平均11.4a发生一次;第三阶段是寒冻灾害发生频率最高时期,从1920-1990年,平均1.27a发生一次,发生频次最多,且波动增加趋势明显。在季节上,春季寒冻灾害发生频次最高,且以霜灾为主。从寒冻灾害等级上看,该地区以中度寒冻灾害为主,轻度和重度寒冻灾害发生频次相对较低。在时间上,各个等级的寒冻灾害发生频次经历了最低期-频次相对较高期-频次最高期三个阶段的变化。寒冻灾害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旬阳发生频次最多,其次是镇安、留坝、柞水,郧西、汉阴、石泉、岚皋等地发生较少。 (4)汉江上游地区历史时期主要气象灾害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干旱灾害与洪涝灾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0.994;寒冻灾害与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96,寒冻灾害多时,水旱灾害发生次数也较多。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群发性和贫发性,气候恶化期和不稳定期,各种气象灾害都会增多,破坏强度大,对社会政治等影响深远。本文认为从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程度的角度推断当时气候冷暖、干湿,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在研究历史和现代气候时,可以将其作为参考,但需添加其他的参考值和资料,更加客观科学有力的分析,结论更准确可靠。 (5)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寒冻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战乱、人口发展、人体健康、城镇建设等几个方面。对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的往往并不是单一的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而是两种及以上的灾害发生。人类应对三种灾害的能力,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汉江上游地区 干旱灾害 洪涝灾害 寒冻灾害 社会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07;P42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目录9-12
  • 插图清单12-14
  • 附表清单14-15
  • 第1章 绪论15-27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5-16
  • 1.2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16-21
  • 1.2.1 现代气候研究进展16-18
  • 1.2.2 历史时期气候研究进展18-20
  • 1.2.3 汉江上游地区研究进展20-21
  • 1.3 研究区域概况21-23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3-27
  • 1.4.1 研究任务23-24
  • 1.4.2 数据来源24
  • 1.4.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24-27
  • 第2章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地区干旱灾害统计分析27-39
  • 2.1 干旱灾害时间特征分析27-34
  • 2.1.1 干旱灾害频次统计分析27-30
  • 2.1.2 干旱灾害频次的拟合30-31
  • 2.1.3 干旱灾害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31-33
  • 2.1.4 干旱灾害的周期特征分析33-34
  • 2.2 干旱灾害空间差异性分析34-36
  • 2.3 干旱灾害等级划分与分析36-39
  • 第3章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统计分析39-55
  • 3.1 洪涝灾害时间特征分析39-45
  • 3.1.1 洪涝灾害频次统计分析39-42
  • 3.1.2 洪涝灾害频次的拟合42
  • 3.1.3 洪涝灾害的季节和月份变化特征42-44
  • 3.1.4 洪涝灾害序列周期特征分析44-45
  • 3.2 洪涝灾害空间差异性分析45-47
  • 3.3 洪涝灾害等级划分与分析47-50
  • 3.4 汉江上游地区洪涝灾害成因浅析50-55
  • 3.4.1 降水量的强度和季节变化51-52
  • 3.4.2 地形条件52
  • 3.4.3 人类活动52-55
  • 第4章 历史时期以来汉江上游地区寒冻灾害统计分析55-65
  • 4.1 寒冻灾害的概念及特征55-56
  • 4.2 寒冻灾害等级划分与分析56-58
  • 4.3 寒冻灾害时间特征分析58-62
  • 4.3.1 寒冻灾害频次统计分析58-60
  • 4.3.2 利用六次多项式拟合寒冻灾害频次60-61
  • 4.3.3 寒冻灾害季节变化61-62
  • 4.4 寒冻灾害空间特征分析62-65
  • 第5章 汉江上游地区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关性分析65-71
  • 5.1 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65-68
  • 5.2 相关性分析68-69
  • 5.3 小结69-71
  • 第6章 主要气象灾害对社会影响的初步分析71-83
  • 6.1 干旱灾害对社会的影响71-74
  • 6.1.1 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72
  • 6.1.2 干旱灾害对政治的影响72-73
  • 6.1.3 干旱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73-74
  • 6.2 洪涝灾害对社会的影响74-77
  • 6.2.1 对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影响74-75
  • 6.2.2 对人口数量的影响75
  • 6.2.3 对城镇建设的影响75-77
  • 6.3 寒冻灾害对社会的影响77-83
  • 6.3.1 对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影响78-79
  • 6.3.2 影响人口迁移和人口发展79-80
  • 6.3.3 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80-83
  • 第7章 结论83-87
  • 7.1 主要结论83-85
  • 7.2 研究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5
  • 附录95-105
  • 致谢105-107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诗言;卫捷;;2008年1月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过程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2 赵琳娜;马清云;杨贵名;王秀荣;赵鲁强;杨晓丹;吴昊;王志;康志明;毛冬艳;;2008年初我国低温雨雪冰冻对重点行业的影响及致灾成因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4期

3 谢义炳;中国夏半年几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分析研究[J];气象学报;1956年01期

4 陶诗言,陈隆R

本文编号:395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95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