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文官补缺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0 03:02
  官缺是明代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明前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人才大量流失,文官队伍数量匮乏,内外各级、各类官署空缺普遍严重。统治者通过建章立制,多种渠道招揽人才,为王朝输送了大量的官员,至明中期,官缺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英宗至武宗时期,宦官权力逐渐膨胀,对官员群体造成了一定的迫害,导致一些官职频繁出现空缺。明后期,皇帝普遍呈现出消极怠政的状态,常常不问朝纲、不补官缺,致使官署多空。在皇帝懒理政事的情况下,不同群体为争夺官员人事权而展开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官员辞职、不赴召的情况频频发生,官缺问题逐渐恶化。为了应对官缺问题,明代统治者探索出了文官补缺的多种路径。内阁、九卿及地方督、抚出缺,采用“会推”的方式补缺;京堂官及在外方面官出缺,由吏部负责进行官员推升,即为部推;各衙门低级办事官员出缺,则统一由吏部通过大选、急选等常规办法补缺;地方文职要员诸如布政、按察二司官员、知府、知州、知县以及监察御史出缺,宣德至成化年间采用保举的方法进行补缺,但由于保举法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端,明后期不再沿用。此外,一些重要的官职诸如内阁、吏部尚书及总督、巡抚出缺,还常常采用特简的办法,由皇帝亲自进行选补;...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辨析
    二、选题意义
        (一)历史意义
        (二)学术意义
        (三)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思路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明代文官的概况
    一、明代文官的设置
        (一)明代中央文官
        (二)明代地方文官
    二、明代文官的类别
        (一)在任官员
        (二)候缺官员
        (三)听选官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明代文官官缺的态势
    一、明前期文官官缺
        (一)官缺状况
        (二)官缺成因
    二、明中期文官官缺
        (一)官缺状况
        (二)官缺成因
    三、明后期文官官缺
        (一)官缺状况
        (二)官缺成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明代文官补缺的路径
    一、高级文官之会推
    二、中级文官之部推
    三、低级文官之常选
    四、地方文官之保举
    五、重要文官之特简
    六、科道官员之考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明代文官补缺的情势
    一、明前期文官补缺
        (一)重视官缺,积极补缺
        (二)权力集中,补法单一
        (三)不拘资格,因才擢用
    二、明中期文官补缺
        (一)因时损益,补法调整
        (二)中官秉权,权力制衡
        (三)渐循资格,利弊相生
    三、明后期文官补缺
        (一)消极怠政,官缺不补
        (二)补法不行,官员壅滞
        (三)阁部斗争,权力更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明代文官补缺制度的功能与影响
    一、明代文官补缺制度的功能
        (一)维护国家机构平稳运行
        (二)保持官僚队伍动态平衡
        (三)促进权力的分配与制衡
    二、明代文官补缺制度的影响
        (一)对当时的影响
        (二)对后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686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9686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7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