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春秋时期齐、鲁女性群体性格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8 07:07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齐、鲁女性群体性格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春秋是一个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大背景下,齐鲁女性展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气质和鲜明的时代风采。她们的代表人物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或品德高尚,深明大义;或舒缓豁达、足智善辩;或性格内敛,有礼有节。总的来说,,齐、鲁分野还是十分鲜明的,它表现了区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见于史书记载的鲁国女性的群体性格多是内向道德型的,而齐国女性的群体性格比之鲁国更加自由开放,更具智慧且重功利。齐、鲁两国女性在群体性格上的异同,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在东夷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齐鲁两国文化的相同与互异、冲突与融合。本论文将主要依据《左传》、《国语》、《列女传》等史籍所记录的历史事件中女性的言行,来探寻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女性的群体性格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两国女性群体性格的文化内涵。其主要内容: 第一章论述齐国女性的群体性格特色。齐国女性历来被视为最开放、最活跃的先秦女性群体之一。其群体性格特色鲜明:追求时代风尚,在两性观念上自由开放;对礼持矛盾态度;行为上舒缓豁达,足智善辩;崇尚功利,有着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强烈愿望。 第二章论述鲁国女性群体性格特色。鲁国文化是西周文化的拷贝,周礼的影响无所不在,养成了鲁人“拘礼”的文化性格。既使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鲁国女子也多为遵守道德的典范。鲁国女性守礼、贞顺,两性观念上重视男女之别;好学重道,行为上重义轻利;性格多懦弱,逆来顺受,不善权谋。 第三章从制度文化、风俗文化和道德礼教文化三个方面来看齐、鲁女性群体性格的文化内涵。性质内涵不同的区域文化,对人们的文化性格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关键词】:春秋 齐鲁女性 群体性格特色 齐鲁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25;D669.68
【目录】:
  • 目录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导论9-16
  • (一)本文的选题意义9-11
  • (二)学术史回顾11-16
  • 一、春秋时期齐国女性群体性格特色16-40
  • (一)两性观念自由开放16-25
  • (二)对礼的矛盾态度25-29
  • (三)矜功名、足智善辩29-40
  • 二、春秋时期鲁国女性群体性格特色40-57
  • (一)守礼贞顺40-45
  • (二)鲁国贵族女子性格懦弱且不善权谋45-51
  • (三)好学重道51-57
  • 三、从先秦齐鲁文化看齐、鲁女性群体性格的文化内涵57-83
  • (一)制度文化与群体性格58-66
  • (二)风俗文化与群体性格66-76
  • (三)道德礼教文化与群体性格76-83
  • 结语83-85
  • 附表85-100
  • 参考文献目录100-106
  • 致谢106-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奇;齐鲁宗教文化述论[J];东岳论丛;2003年04期

2 郭丹;《左传》人物形象系列及其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3 颜炳罡,孟德凯;齐文化的特征、旨归与本质——兼论齐、鲁、秦文化之异同[J];管子学刊;2003年01期

4 侯强;再谈齐“巫儿”婚俗[J];管子学刊;2003年03期

5 梁娟娟;齐文化与齐人性格的形成[J];管子学刊;2004年04期

6 孙超;;《孟姜女传说》与齐鲁文化——兼谈其中的主要文化素[J];管子学刊;2011年01期

7 杨朝明;“文姜之乱”异议[J];管子学刊;1994年01期

8 刘斌,李民;齐国女性的自身价值观[J];管子学刊;1999年02期

9 彭安湘;;论《左传》中齐鲁两国女性的风貌及其文化内蕴[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晓;先秦妇女离婚琐议[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白路;先秦女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莉;古希腊与先秦妇女地位的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罗晓蓉;婚姻礼制和社会生活中的春秋妇女[D];四川大学;2005年

3 马媛媛;春秋时期政治婚姻下的女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齐、鲁女性群体性格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2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02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