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02:10

  本文关键词:明代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徽州家谱是徽州宗族记载家族史实的一部综合性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在对明清时期徽州家谱进行梳理探究时我们可以发现,明清两代所编修的徽州家谱在编修内容和编修体例具有十分清晰的演变痕迹,明代徽州家谱上承宋元时期家谱编修内容与体例,下启清代以及民国的家谱编修内容与体例,是中国家谱内容与体例发展的分水岭。因此对明代家谱的发展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探寻其内容与体例创新之处,把握住明清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演变的脉络。论文以收集到的明代徽州存世家谱为研究对象。首先,结合相关文献和家谱资料来对中国历史上的家谱的内容与体例的发展演变做了一个基本的概述,后介绍了家谱当中几种基本的内容和体例。从相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家谱体例与内容的演变是以宋代为界限的,宋代以前主要是官修家谱,而宋代和宋代以后家谱逐渐开始变为宗族私修。其次以明代徽州家谱为对象,深入分析其内容与体例,从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年代与分布是以嘉靖朝为中心的,而明代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的演化也是以嘉靖朝为分水岭的,在明代嘉靖后期的徽州宗族形态发生改变,原本只是作为“奠世系、辨昭穆”的宗族谱牒也逐渐演变成宗族管理的典籍。故而明代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的发展在嘉靖朝达到高峰,到了隆庆、万历朝则正式定型,其内容与体例为后世家谱所沿用。最后以万历时期纂修的《休宁范氏族谱》和崇祯时期纂修的《临溪吴氏宗谱》为例,深入探究这两部家谱中体现出来的明修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方面的特色。通过对明代徽州家谱的内容与体例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以引起学界对于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重视,进而更好的利用和开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献。
【关键词】:明代徽州家谱 内容 体例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20.9;K24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5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9-10
  • (二)学术史回顾10-13
  • (三)研究思路与特色13
  • (四)研究的主要方法13-14
  • (五)本文结构及主要观点14-15
  • 一、中国古代家谱的演化15-24
  • (一)家谱演化概述16-20
  • 1. 宋代之前家谱的演化16-17
  • 2. 宋元时期家谱的演化17-18
  • 3. 明代家谱的演化18-20
  • (二)家谱内容与体例概述20-24
  • 1. 谱序20
  • 2. 凡例20-21
  • 3. 世系图表21-22
  • 4. 谱传22
  • 5. 族规家训22-24
  • 二、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演化24-41
  • (一)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年代与分布情况24-25
  • (二)明代徽州存世家谱内容与体例的演化25-34
  • 1. 明修徽州家谱内容的演化29-31
  • 2. 明修徽州家谱体例的演化31-32
  • 3. 明修徽州统宗谱体例与内容的演化32-33
  • 4. 明修徽州家谱演化之原因33-34
  • (三)明代徽州存世家谱的特色34-41
  • 1. 扩大记载范围35-36
  • 2. 借鉴史书体例36-37
  • 3. 关注家谱断限37-39
  • 4. 保存文献资料39-41
  • 三、个案研究41-52
  • (一)范涞与《休宁范氏族谱》41-47
  • 1. 范涞生平考述41-42
  • 2.《休宁范氏族谱》的纂修42-43
  • 3.《休宁范氏族谱》的纂修内容43-45
  • 4.《休宁范氏族谱》的纂修体例45-46
  • 5. 结束语46-47
  • (二)吴元孝与《临溪吴氏宗谱》47-52
  • 1.《临溪吴氏宗谱》的纂修内容47
  • 2.《临溪吴氏宗谱》的纂修特点47-48
  • 3.《临溪吴氏宗谱》的纂修体例48-51
  • 4. 结束语51-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60
  • 致谢60-61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论明清徽州望族的衡量标准及其类型[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2 卞利;明清时期徽州的民间禁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瑞;一部富于学术创新的徽州社会史研究力作——读卞利《明清徽州社会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吴媛媛;;明清徽州灾害初探[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5 史五一;;试析明清徽州会社的兴盛及其原因[J];中国地方志;2008年12期

6 何巧云;;徽州祭祀文书与徽州社会[J];寻根;2008年06期

7 王传满;;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家庭义务[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8 郑小春;;从繁盛走向衰落:咸同兵燹破坏下的徽州社会[J];中国农史;2010年04期

9 姚雪梅;;清代徽州名媛略论[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赵华富;论明清徽州社会的繁荣[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乃华;;清代至民国时期徽州社会的赡养方式——以徽州“分家书”为中心[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因;;关于徽州社会现代转型问题的一点想法[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彭家国;;徽州村志的研究价值——读绩溪新编村志有感[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周致元;;清代和民国徽州乡镇志中所见的民间救荒措施[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绍泉;;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8 卞利;;明中叶以来徽州争讼和民俗健讼问题探论[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9 胡中生;;徽商的人文精神与明清徽州的和谐社会[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振忠;;万历《歙志》所见明代商人、商业与徽州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向前;徽州宗教文化的特色[N];光明日报;2003年

2 刘伯山;发达的徽州教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安徽大学 卞利;徽州谱牒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考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李琳琦 储常连;简论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9年

5 王振忠;徽州文书:商人与社会[N];文汇报;2011年

6 李方泽;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的灵魂[N];光明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陈菁霞;千山夕阳:王振忠谈徽州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唐力行;怎样的互动促成了江南的繁荣[N];北京日报;2005年

9 陆峰 余超;浅谈徽州“三雕”的艺术性[N];安徽日报;2005年

10 阿风;徽学的兴起与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巧云;清代徽州祭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覃华瑞;明清徽州的家族人口与生计变迁[D];厦门大学;2009年

4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菲菲;徽州木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2 李敏;明代徽州史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灿;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陋俗及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4 黄静静;明清徽州饮食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鲍骏;徽州蒙学初探[D];扬州大学;2016年

6 吕春阳;明代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7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陈培波;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色[D];安徽大学;2010年

9 陈岩;明代徽州佛教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丁佳丽;20世纪初至抗战前徽州近代教育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徽州家谱内容与体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43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9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