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我的新汉学观:走向“语义环境”互鉴

发布时间:2017-07-03 09:19

  本文关键词:我的新汉学观:走向“语义环境”互鉴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学研究 新历史时期 中西哲学 不对称 现代汉语 海外汉学 世界文化交流 框架结构 人类命运 道德伦理学


【摘要】:正国际汉学面临一个向直观比照诠释新汉学转变的新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对旧汉学时期的觉醒,对旧汉学困难的克服;它将开启一个文化之间平等、恰当交流与对话,减少误读、误解、误判,较为切实相互理解的新时代。朝着这个新方向迈步的标志,就是在文化间,特别是中西文化之间,实行在彼此语义环境间对照阐释两个文化意义的差别,取代历来所用的将阐释对象的中国事物装进西方语义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中去分析的方法,后者留给我们的多是遗憾的扭曲与误解。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
【关键词】汉学研究;新历史时期;中西哲学;不对称;现代汉语;海外汉学;世界文化交流;框架结构;人类命运;道德伦理学;
【分类号】:K207.8
【正文快照】: 汉确切地说,中国自古形成的对宇宙的认识,不是通过一个唯一外在、远在天边的超越本体源头来叙述的,而是将万物都认识为相系不分、互相依存的。(3)比较中西哲学家安乐哲(Roger T.Ames)认为,我们现在的词典简直是一大灾难,以“天”“道”为例,现在的汉英词典承载着一种与其所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黛云;迎接汉学研究的新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2 季羡林;《汉学研究》第六集·序[J];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04期

3 霍九仓;梳理历史脉络 品评汉学精华——评何寅、许光华《国外汉学史》[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2期

4 H.凯帕,新馨;汉学是一门科学吗?[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5 董国文;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汉学研究问题[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6 阎纯德;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历史演进[J];文史哲;2004年05期

7 王德威 ,季进;“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综述[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8 王德威;季进;;文学行旅与世界想象——“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汉学会议”专辑[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1期

9 何培忠;;国际汉学的出现与汉学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季进;;海外汉学研究 主持人的话[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葛夫平;;北京中法汉学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及其影响[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2 樊书华;;鼐德方案与哈佛大学的汉学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3 阎国栋;;17—18世纪俄国来华使节与俄国汉学萌芽[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4 熊月之;;海德堡大学汉学研究所[A];近代中国(第九辑)[C];1999年

5 李孝迁;;民国时期国际汉学史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葛夫平;;巴黎中国学院述略[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7 聂德宁;;(荷兰)包乐史著《巴达维亚华人与中荷贸易》评述[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宝成;汉学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杨煦生;国学与汉学[N];光明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丰捷 姚晓丹;迎接汉学发展的蓬勃之势[N];光明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杨;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9年

5 ;温儒敏:对汉学研究的姿态和立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姚小平;汉学的变与不变[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弯弯;汉学:在中与西之间[N];北京日报;2012年

8 记者 刘茜;世界汉学大会提出“新汉学”构想[N];中国文化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茜;“新汉学”应面向当下面向世界[N];中国文化报;2012年

10 (西班牙)劳尔·鲁伊斯 王燕、刘莉 译;欧洲汉学更重要的是“欧洲”观念[N];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欣;十八世纪英国汉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慧;怀履光及其汉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辛欣;试析美国汉学研究的演化及发展方向[D];外交学院;2009年

3 上官儒烨;对弗朗索瓦—于连的汉学研究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冯妍;弗朗索瓦·于连汉学研究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晓红;德国汉学视角下的中国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威;从遗忘到真实:英国汉学家庄延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颖颖;汉学研究的平台—皇家亚洲文会北支会图书馆[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塞(José Miguel Vidal Kunstmann);报道中国:汉学东方主义,,殖民话语以及1850-1864的《北华捷报》[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帅;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许路;美国汉学家阿灵顿生平及著作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的新汉学观:走向“语义环境”互鉴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学研究 新历史时期 中西哲学 不对称 现代汉语 海外汉学 世界文化交流 框架结构 人类命运 道德伦理学




本文编号:513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13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1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