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发展进程、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

发布时间:2016-06-06 22:03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发展进程、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阅江学刊》 2014年01期

投稿

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发展进程、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

 

【摘要】:我国是一个花卉文化极其繁荣灿烂的国度,无论是园艺种植、花事观赏,还是文学、艺术创作都极为丰富繁盛。我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秦的始发期、秦汉至盛唐的渐盛期和中唐以来的繁盛期。从审美认识水平着眼,我们将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为"物质实用时代"、"花色审美时代"和"文化象征时代",三个阶段间呈不断累积演进之势。我国花卉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我国自然条件、社会文化广泛的历史基础。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丰富,给花卉园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我国发达的农耕文明对花卉园艺生产促进良多。我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构成了花卉文化创造的主力,无论是外延的拓展,还是内涵的提升,都主要得力于他们的奉献,也主要体现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文化理想。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一体、崇尚自然的文化观念对花卉观赏的影响从来都是正面、积极的,历史上从未出现其他民族那种基于特定教义对花卉使用的严格限制,西方中世纪普遍禁止那样的现象。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花卉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也决定了我国花卉文化的民族风格。我国观赏花卉以我国原产的木本和经济应用品种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名花、名树体系。我国人民比较重视自然生长、园艺种植的植物生姿,特别欣赏植物的生机天趣,西方社会那种花环、花冠等采结献赠为礼的方式在我国并不多见。在花卉象征上,我国士大夫阶层最终形成了"比德"、"写意"传统,即通过花卉形象寄托人的道德品格和高雅情趣,体现了我国崇尚伦理道德的文化精神,与西方花卉象征多具宗教意义颇有异致。我国花卉象征中的吉祥寓意,体现着我国民众独特的幸福观,有着鲜明的民间、民俗色彩,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系统"花语"。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
【分类号】:F326.13;G122
【正文快照】:

所谓花卉文化是人类围绕花卉所展开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总称。所谓花卉一般用其广义,指观赏植物,而“花”即观花植物是其重点。文化的范围历来至大无外,虽然花卉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或一个专题,但涉及范围是极为广泛的,包托植物、园艺、园林、民俗、文学、艺111术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市川桃子;蒋寅;;[J];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05期

2 程杰;;[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苏秉琦;;[J];考古学报;1965年01期

4 冯秋季;管成学;;[J];农业考古;1992年01期

5 任耀飞;陈登文;郭风平;;[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朱良志;;[J];学海;2009年04期

7 胡相峰;华栋;;[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8 沈利华;;[J];艺术百家;2009年06期

9 王达;[J];中国农史;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蔚;;[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董玲玲;张启翔;;[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罗杰,谢宜勤,陈峰;[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3期

4 袁留斌;[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4期

5 马济民;王迪;;[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6 陈海妹;;[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1期

7 刘仁坤;;[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5期

8 刘亚中;;[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关传友;[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2期

10 杨承清;[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夏伯顺;王彩云;;[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2 经秀勇;;[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3 罗春梅;;[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珂;;[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建福;;[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原雅玲;张延龙;;[A];中国园艺学会球根花卉分会2008年会暨球根花卉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邢震;刘灏;张启翔;;[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8 姬常平;吴多;徐婷;王金刚;;[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9 邢大洲;吴沙沙;刁义维;吕英民;;[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10 赵西宁;王文和;郝培;;[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隋晓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丽;[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胡俊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赵娜;[D];西北大学;2011年

5 何圣伦;[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杨亭;[D];西南大学;2011年

7 朱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学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雪梅;[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建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建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晓琳;[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佳;[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群;[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任立超;[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刘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韩屹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薛芳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J];考古;1961年10期

2 高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庄学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4 吴应祥;[J];世界农业;1984年03期

5 陈心启,吴应祥;[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1年01期

6 周维权;[J];中国园林;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粟坤;;[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5年03期

2 韩基灿;;[J];经纪人学报;2006年03期

3 徐世栋;;[J];青海师专学报;2006年S2期

4 鲍一飞;张向瑜;金顺根;;[J];大视野;2003年10期

5 傅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2年01期

6 吴正光;[J];当代贵州;2005年20期

7 刘喜宝;王鑫;;[J];大庆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赵耀鑫;;[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9 房亚明;;[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年03期

10 吴绵绵;;[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巫其祥;;[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天明;;[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寿山;;[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4 王岗;;[A];北京古都风貌与时代气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公武;杨连登;田定湘;李军林;;[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巫其祥;;[A];《今古中国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元龙;;[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秉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彭林绪;杨明;;[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何星亮;;[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菱;[N];四平日报;2006年

2 实习生 黄莞;[N];贵州民族报;2007年

3 议德吉;[N];海南报;2008年

4 索龙高娃;[N];甘肃日报;2010年

5 陈康;[N];阿坝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管炜;[N];通辽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林涌泉 本报通讯员 秦佳;[N];广西日报;2009年

8 毛娜;[N];西藏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庞革平 谢建伟;[N];人民日报;2008年

10 ;[N];海南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帕哈尔丁·伊沙米丁;[D];新疆大学;2001年

2 东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华;[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贾文丽;[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芦茵;[D];清华大学;2004年

4 张俊杰;[D];外交学院;2007年

5 林伟;[D];江南大学;2008年

6 刘翔;[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杨;[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高芯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吴海霞;[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10 孟祥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花卉文化的繁荣状况、发展进程、历史背景和民族特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9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