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靖西旅游景点_广西地名含义_《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19 18:01

  本文关键词:广西靖西县壮语地名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师范大学》 2014年

广西靖西县壮语地名初探

韦良元  

【摘要】:地名既不是地理实体本身,也不是与地理实体毫无关系的虚构,而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代号。现代的地名多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专名定位,通名定类”。就其意义方面说是人们对客体(地理实体)的某种直接或间接的认识的反映,它是历史的产物、地理的反映,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用壮族人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就是壮语地名。” 广西靖西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壮族人口比重达到99.7%,被称为“壮乡中的壮乡”,其境内的地名不仅反映了靖西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域性,还有不容忽视的阶段性、民族性等。还承载着壮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其自然地理环境和手工制作技术,体现壮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为研究广西壮族的历史、文化、语言、民族、社会等提供了有益的佐证。但由于自身语言系统的缺陷和汉化所致,靖西县壮语地名非壮族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论文以今日广西靖西县境内的村名、屯名等地名进行分类,以探究其地名特别壮语地名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其目的在于应用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介绍壮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普及地名知识,保护地名文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928.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光辉;论中国地名学发展的三个阶段[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2 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王际桐;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J];地球信息科学;2001年03期

4 高鲜菊;;现代壮语地名构词法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5 梁庭望;;中国稻作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吴超强;壮语地名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7 覃凤余;;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8 覃凤余;;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吕嵩崧;;壮族地名中的修辞格与具象思维[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10 肖瑜;;中国地名学研究的奇葩——《壮语地名的语言与文化》评介[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双喜;;江总生平与佛教关系考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吴立;王心源;阮铮铮;吴学泽;;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环境考古学观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蕾;;武汉市楼盘名称的语义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4 陆侠;;蒙城县(立仓镇)婚俗方言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5 吴罕砚;;宜昌地名文化语言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李霞;;镇坪县方言地名的语言文化信息解读[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宝贵;街名的构成方式及其拼写[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刘刚;;“江旁十五邑”与陈郢至云梦之路——宋玉辞赋地理考之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李晟爱;;浅析卫辉方言中反映的豫北文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朴炯春;从汉语方言形成的多元性看汉语方言研究[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奇洪;;湖北经济突围之抉择[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谢寿球;;布洛陀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广西古文化沉积层的分布规律[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吕吉波;;浅谈苏元春的边防建设及其现实意义[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罗漫;;布依族与夏文化:论布依族先民的一支属夏禹后裔[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张霄军;;“长安”的同名地名自动识别与指代消解[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6 栾贵勤;孟仁振;田芳;;点轴开发模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杨秀明;;漳州方言形成探索[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高卫华;马艳;;广西壮族民歌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南宁市部分区域的实地调研[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9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10 何公慰;;徐霞客朴素生态文明观简说[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兰静;近代香港外来移民与香港城市社会发展(1841-1941)[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8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媛;陕西关中西府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农海华;“蛮贼首领”与“英雄祖先”:多元族群比较视域中的侬智高形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尹乐;《赤雅》与明代广西民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农建萍;广西壮族医药档案及其价值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乌云高娃;地名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韦佼灵;壮语的类型学描写[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爱萍;温州地名中的方位词[J];方言;2004年03期

2 储泽祥;汉语空间方位短语历史演变的几个特点[J];古汉语研究;1996年01期

3 李锦芳;论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1期

4 孙汉萍,储泽祥;方位标的性质、意义及标的替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5 于逢春;论民族文化对颜色词的创造及其意义的影响[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吴超强;壮语地名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7 元立;壮族地名述略[J];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03期

8 红波;柳州壮语地名考释[J];广西民族研究;1997年02期

9 黄泽;试论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J];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10 周作明;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比较[J];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莉芹;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名管理[J];中国地名;2001年06期

2 王秉新;地名有偿使用刍议[J];中国地名;2001年06期

3 陈征琳;地名的组合和书写格式[J];中国地名;2001年06期

4 张伟夫;完善机制 实现跨跃式发展──辽宁省地名工作侧记[J];中国地名;2002年01期

5 李晓虹;政区地名中“市”的称谓亟待理顺[J];中国地名;2002年03期

6 多吉才让;切实加强地名管理和服务工作[J];中国地名;2003年01期

7 ;务实创新 做好城市地名设标工作[J];中国地名;2003年01期

8 姚子照;有关地名规划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名;2003年03期

9 刘宏伟 ,邹志红;湖州市切实做好地名管理工作[J];中国地名;2003年03期

10 朝民;朝阳市地名管理咨询系统投入使用[J];中国地名;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晓莉;;从理论到实践的地名规划探索——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孔翔宇;徐天祥;;建立科学地名体系提升泉城文化品位的几点建议[A];“迎全运”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唐文刚;奚长元;;基于MicroStation的地名管理信息系统[A];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兰红明;李敏;杨波;;海南省地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忠刚;李晓宇;于圣军;;城市发展与地名演变——沈阳市地名演变规律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7 肖剑平;;基于GIS的武汉市地名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A];2006年测绘新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邹利平;杜清运;;省级地名管理数据库数据组织与更新策略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鸿伟;[N];中华建筑报;2005年

2 刘泱;[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范平;[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实习生 刘航 记者 张淑会;[N];河北日报;2006年

5 徐东坡;[N];河南日报;2007年

6 徐东坡;[N];河南日报;2007年

7 本版编辑;[N];检察日报;2006年

8 记者  曹雷;[N];济南日报;2006年

9 帅勇;[N];南京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刘玉珊;[N];平顶山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萍;基于本体的中国行政区划地名识别与抽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丽;锡林郭勒盟地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俏;城市化进程中杭州的地名文化保护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乌云高娃;地名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谢蓓;蚌埠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杨继玉;信阳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邓永新;城市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雪莲;肥城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8 南吉卓玛;甘南藏区地名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张景艳;忻州市地名与人地关系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艳萍;基于地理学视角下山西省行政地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广西靖西县壮语地名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59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