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1 01:08

  本文关键词: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年

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

姬艳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象征,又是城市历史沿革的足迹,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我们留下了每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脉,是人类深厚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历程信息的集中体现。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些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一些文物古迹等城市特色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建设的浪潮中渐渐消失,出现“千城一面”的城市特色危机、文化危机现象。于是一些专家、学者开始重新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的相关内容展开研究,促使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趋于完善。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现场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历史文化名城延安的城市特色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应用分析、整理、总结的方法凝练出构成延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要素。文章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延安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得出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对策。 文章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概念提出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性规划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概况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危机,总结了延安的历史状况和城市发展历程,对构成延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在做好这些前提工作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现状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名城景观保护性规划的对策。并以延安市滨水湿地景观规划研究为案例,提出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规划方向和理念。希望文章结论能对我国类似历史文化名城景观的保护和规划起到可借鉴的作用。最后,作者在总结文章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历史文化名城景观的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建设工作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98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新;;黄河兰州市区段河道景观综合治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1期

2 朱磊;;日本文化名城保护——从“官督民办”到“官民协作”[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3 陈少牧;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4 胡云;城市特色漫谈[J];城市问题;2001年05期

5 张春祥,王富华;论新世纪我国城市特色的构建[J];城乡建设;2000年10期

6 王守春;论古代黄土高原植被[J];地理研究;1990年04期

7 刘金声;法国对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的监管机制:介绍法国国家建筑师驻省代表处[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4期

8 阮仪三;丁枫;;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战略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9 郭红霞;;城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思考[J];上海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10 栗德祥,侯正华;共创有特色的城市[J];建筑学报;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松;[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淼;[N];中国改革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楠;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贺文敏;延安三十到四十年代红色根据地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朱宇静;延安红色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汪晓鹏;延安市旅游竞争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佘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3 唐由海;邓幼萍;贾刘强;;浅谈熵与城市[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4 郑正球;陈岚;杨仁鸣;;建筑空间形态之占领与围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5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6 赵祥;梁爽;;改善生态住宅声环境的设计措施浅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7 王丽洁;姜允芳;;对生态小区绿化设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9 黄晓燕;;历史地段综合价值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10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刘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陈辉;刘松茯;;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的艺术性与原真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康君;;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域文化的关联[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苏春雨;;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及保护研究——以欧洲两大城市及中国上海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田长青;任继鑫;;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体系”建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史学民;李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地域文化的表达——以开封市中山路商业街街景文化艺术研究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宋珊珊;刘松茯;;哈尔滨近代城市肌理探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9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10 陈谦;郭兴华;毕晓莉;;甘肃省青城镇保护研究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丁亚琦;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炜;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及其植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费;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3期

2 王妙;游客与移民对社会文化影响之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3期

3 胡晓玲;;以文化的视野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4 方竟成;;历史文化名城可识别性保护及金华的实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5 张复明;城市定位问题的理论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6 王林;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7 周干峙,郑孝燮,罗哲文,刘小石,杨鸿勋;关于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建议[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8 赵中枢;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及保护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9 常晓舟,石培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持续发展之比较研究——以西北4座绿洲型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J];城市规划;2003年12期

10 张松;;上海城市遗产的保护策略[J];城市规划;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乾;[N];中国建设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崇宝;长春市绿地系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安定;西部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玲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年

2 黄晓燕;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刘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张继之;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如何延续古城历史文脉[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余书敏;论“红色古镇”之历史信息、历史遗存的传承和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6 梁军;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袁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的中外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博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事妮;;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研究[J];规划师;2009年06期

2 ;山手地区景观保护[J];国外城市规划;1994年03期

3 刘滨谊,张国忠;旅游开发中的景观保护对策——以新疆四地州旅游战略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05年01期

4 黄佳;;浅析城市景观保护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8期

5 黎小清;蔡晴;;论乡土文化景观保护观念和方法的演进[J];农业考古;2012年03期

6 ;日照:开展《日照市城市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研究》[J];城市规划通讯;2012年13期

7 郑文俊;;乡土文化景观保护路径探析——以广西省柳州市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8 白丁;王双英;;桂林房地产开发与山水特色景观保护矛盾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9 Arnold R.Alanen,宋力,郝菲;审视平凡——美国风土景观保护[J];中国园林;2005年09期

10 龚道德;张青萍;;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特点[J];中国园林;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晓辉;丁娟;黄鹏;;景观保护与地块开发控制强度量化研究——以昆明市西山“睡美人”景区保护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梁任键;杨宏烈;;水村鱼市,一缕孤烟细——广州长洲岛洪福圩古风景观保护规划[A];华南地区古村古镇保护与发展(广州)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朱隽;;从古村落文化保护到村落文化景观保护[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珏;张慧琴;;文化遗产景观保护传承的探索性实践——以杭州六和塔景区保护性提升整治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戴全胜;;颐和园景观保护小议[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王琦;[N];杭州日报;2009年

2 叶云 浙江记者站 徐文潇;[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N];杭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傅一览;[N];杭州日报;2011年

5 ;[N];光明日报;2003年

6 吴正懿;[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记者 方晗;[N];巢湖日报;2008年

8 记者 梁现瑞;[N];四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莉;[N];柳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压芳;生态博物馆理论在景观保护领域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滢璐;老城区景观保护的完整性探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安亚明;京杭运河(杭州城区段)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余思奇;基于景观保护的桥下空间设计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晓敏;福建省古道景观保护恢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姬艳;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廖科;古镇聚落景观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牛丹丹;古村落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金雪丽;韩国庆州历史景观保护的经验与启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9 周蝉跃;北京高校历史景观保护研究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王婧;城市历史公园与文化景观保护[D];华侨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延安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与规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64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