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1 19:07

  本文关键词: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建筑大学》 2013年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

刘嘉茵  

【摘要】: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城市色彩作为保留和传承这份历史文脉的方式之一,对北京城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近年来西方文化的融入传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没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慢慢地丧失了历史积淀下来的本土色彩,城市色彩与现代化城市色彩逐步趋同。北京自2002年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以来,一直在为保护北京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本文以历史文化保护区为背景,以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为典型,展开了对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的探讨研究,寻找传统街区色彩与现代城市色彩共生发展的途径。 本文主要以色彩学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色彩空间与色彩构成的角度,通过对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现场调研,结合北京城市色彩空间文化意蕴、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沿革与区位特点等相关内容,对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适用色谱进行了归纳总结与表现。 对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的探讨,主要以建筑色彩、商业色彩以及街道景观色彩为对象,这三者对于构成历史街区色彩而言缺一不可、皆为重要。对这三者的调研结果主要从色彩空间(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与色彩构成(色相、明度、彩度)两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色彩的总体趋势,再通过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中“南锣鼓巷地区”规划要求的研究,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及色彩分析结果,总结出色彩问题产生并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原则建议。 本文最后对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希望能够将其借鉴到北京旧城其他相关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色彩控制研究中,使其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为北京旧城城市色彩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14;TU1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苹芳;;论北京旧城的街道规划及其保护[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谭烈飞;北京城市色调的演变及特点[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赵文婕;卢璐;;从老北京胡同到京城“创意空间”——南锣鼓巷特色店调研报告[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李嫣;;论北京旧城保护与城市文化发展[J];城市环境设计;2008年04期

5 汪芳;严琳;熊忻恺;吴必虎;;基于游客认知的历史地段城市记忆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历史地段为例[J];地理学报;2012年04期

6 任怀乡;卫星遥感影像支持下的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建筑空间形态分析[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4期

7 张雪;戴林琳;;城市中轴线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街区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2年02期

8 张惠琪;陈立;;南锣鼓巷文化休闲商业街发展调研[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9 戴林琳;盖世杰;;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华中建筑;2009年05期

10 田继忠;;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J];经济论坛;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玮蔚;城市环境色彩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刘梦园;上海城市色彩景观研究与对策[D];东华大学;2010年

3 辛烨婷;传统街区色彩保护与演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黄成豪;上海市南京东路东段历史街区内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胡明杰;宁波中山东路街道色彩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杨古月;传统色彩、地方色彩与现代城市色彩规划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7 孙旭阳;基于地域性的城市色彩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孙丽;近代居住性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马宁;基于特征提取的建筑色彩聚类分析方法初探[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高盛;传统风貌商业街区空间特点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黄晓燕;;历史地段综合价值定量评价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3 林云;刘庆;;以洛带古镇为例谈古镇规划过程中的遗产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4 陈蓓;;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记忆与集约空间的结合——苏州慈济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5 蔚芝炳;旧城整合进程中的大规模改造与小规模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新华;;保护传统 发扬特色——提高名城传统建筑文化品位[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桂林;蔚芝炳;;脱离对立,走向和谐——浅谈面临快速发展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骆传龙,米保仓;风、日照和噪声对高层建筑中的环境影响[J];安徽建筑;2000年03期

9 胡厚国;;安徽省黟县文化遗产地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10 张烨;;合肥市城市更新模式初探[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祖群;;试论南北锣鼓巷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北京”建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张欣;刘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陈辉;刘松茯;;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的艺术性与原真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苏春雨;;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及保护研究——以欧洲两大城市及中国上海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6 田长青;任继鑫;;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体系”建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史学民;李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地域文化的表达——以开封市中山路商业街街景文化艺术研究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8 陈谦;郭兴华;毕晓莉;;甘肃省青城镇保护研究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9 施德法;黄扬飞;吴建华;夏建中;;浙江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宏伟;阙龙开;;论西藏江孜古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与保护对策[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安平;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沛林;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9 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芳;历史文化视角下的内陆传统城市近现代建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赵倩;浚县老城区空间格局整体性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温文瑞;城市街道景观中的建筑色彩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蒋健;浙江山水型历史文化村镇外部空间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张春瑜;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旅游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楠;延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纳杰;在适应中生长[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杨红;基于旅游开发理念的伯延古镇保护与传承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10 郭春苗;哈尔滨工业遗留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斐;郭清华;;青岛保税区建筑色彩及立面形象改造[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张妲;廖江平;;浅谈长沙城市色彩规划[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杨春风,万屹;在灰沉沉与金灿灿之间——北京古城建筑色彩之魅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莫天伟;;上海里弄开发与保护的新天地[J];百年建筑;2003年Z1期

5 赵文婕;卢璐;;从老北京胡同到京城“创意空间”——南锣鼓巷特色店调研报告[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曾晓云;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J];包装工程;2005年04期

7 马林兰;视觉与色彩[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崔剑锋;色彩与质感——关于建筑的色彩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郑时龄;上海优秀近代建筑评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李秀珍,,肖笃宁;城市的景观生态学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申予荣;;20世纪北京城垣的变迁[A];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C];2000年

2 郭红雨;蔡云楠;;广州市城市色彩控制方法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余虹;;色彩影响心理[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毛白滔;;色彩与建筑环境创造[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松涛;;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研究——以哈尔滨城市色彩规划研究为例[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苟爱萍;吴伟;;国外城市色彩规划的发展概况[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于汉学;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涛;旧城商业街区人性化环境整治[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单虎;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3 苏晓静;街道本意的回归[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王颖;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谭晓红;城市街道空间地域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杨古月;传统色彩、地方色彩与现代城市色彩规划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7 钟军立;旧城区传统商业街改造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4年

8 张咏梅;中国人色彩审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晶;城市色彩的识别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吴新华;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色彩标准问题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通讯;2004年19期

2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J];规划师;2006年S2期

3 陈蓬勃,陈景丽,苏云龙;敞亮敞亮——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4期

4 边兰春;;什刹海·烟袋斜街[J];北京规划建设;2007年05期

5 王奉慧;;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曲际水,贺广民,杜孝民;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危改试点片保护与更新的探索[J];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06期

7 孙岱;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难题 东城[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8 常宏达;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利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2期

9 胡敏,赵中枢;回禄之灾——历史文化保护区不能回避的问题[J];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04期

10 张玉庭;冯运玲;穆祥纯;宋志华;;论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工程设计[J];中国勘察设计;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王欣然;;关于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思考[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星;王欣然;;谈天津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梁春杭;李丽;;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新与城市生活形态的互动——以成都宽窄巷子改造利用为例[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刘伯英;黄靖;;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与技术[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5 朱莉;;谈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翔;李光旭;王朝晖;姚燕华;;对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探讨——以广州市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瑞玲;;关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实施情况回顾与分析[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8 刘瑞玲;;《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实施情况与分析[A];当代北京研究(2011年第1期)[C];2011年

9 朱跃华;马东玲;苏云龙;陈蓬勃;;北京旧城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实施案例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珺;;北京旧城保护区保护与更新的回顾与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杜托;[N];昆明日报;2010年

2 驻黑龙江记者 朱超;[N];中华建筑报;2011年

3 ;[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田桂丹;[N];建筑时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亢振洲;[N];团结报;2001年

6 黄琼红 邓光民;[N];中华建筑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沙蕾;[N];中华建筑报;2004年

8 ;[N];北京日报;2002年

9 刘扬;[N];北京日报;2003年

10 广东建设报记者 陈果 通讯员 陈国清 张磊;[N];广东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吴卉;城市更新中的广义规划与设计倾向[D];天津大学;2012年

3 廖卫华;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D];暨南大学;2010年

4 王敏;广州市华侨新村地区城市形态演变及动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敏;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吴琛;天津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变异与承继[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茵;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2 刘磊;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管理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3 贾琦;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更新类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张国际;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外胡同分类保护与积极改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5 曹馨妍;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色彩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6 王宁;天津原法租界区形态演变与空间解析[D];天津大学;2010年

7 石炀;基于社会转型与产业发展的北京历史街区保护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张悦;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刘隽瑶;整合与织补[D];清华大学;2013年

10 孙岩;郪江古镇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南锣鼓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色彩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0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0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