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弗洛伊德的宗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2 18:2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ued,1856—1939)是20世纪创建精神分析学派的著名心理学家。他对包括宗教在内的诸多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最深层的动机出发,对宗教现象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考察。尽管有着诸多的缺陷,但毋庸置疑地,他的研究视角和观点不论在宗教学领域,还是在心理学领域,都给予后人许多启发,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除了他在宗教起源问题上的研究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之外,其他方面的观点却被学术界普遍地忽视。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弗洛伊德的原著,将他的宗教思想置于理论框架之中,力图真实、全面、深入地对其思想加以阐述,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对其进行客观中立的评价,以期对宗教学及其宗教心理学的研究做一点微薄的贡献。本文包括六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前人的研究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指出了前人研究的局限性,以此作为本研究的出发点。第一章为弗洛伊德的生平和著作简介。笔者将弗洛伊德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其生平、精神分析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重要著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从思想渊源、理论前提和发展脉络三个方面对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进行阐述。思...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7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 宗教学领域的意义
        (二) 宗教心理学领域的意义
    二、研究动态和创新
        (一) 国外研究成果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弗洛伊德的生平及著作简介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的奠基期(1856-1905)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的深究期(1905-1915)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的修正期(1915-1939)
第二章 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渊源
        一、弗洛伊德宗教态度形成的摇篮:家庭环境
        二、弗洛伊德宗教批判的引路人:费尔巴哈
        三、弗洛伊德宗教研究的推动力:比较宗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四、弗洛伊德宗教研究的工具: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 潜意识理论
            (二) 本能论
            (三) 人格论
            (四) 力比多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节 弗洛伊德宗教思想的理论前提
        一、原始人、儿童和神经症患者心理状况的一致性
        二、记忆痕迹
    第三节 弗洛伊德宗教思想形成的脉络
        一、尝试阶段
        二、巩固和发展
第三章 弗洛伊德宗教思想之一: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 万物有灵论、巫术和思想万能
        一、万物有灵论是人类第一种宇宙观
        二、思想万能是万物有灵论阶段原始人的心理特征
        三、灵魂观和魔鬼是潜意识心理内容向外投射的产物
        四、巫术是原始人在思想万能法则下形成的对付外部世界的技术
            (一) 思想万能是巫术的法则
            (二) 巫术和科学的关系
            (三) 巫术和宗教的关系
    第二节 宗教的起源和发展
        一、宗教的起源
            (一) 图腾崇拜是最初的宗教形式
            (二) 弗洛伊德对图腾起源论的述评
            (三) 弗洛伊德对图腾崇拜起源的解释
            (四) 弗洛伊德宗教起源观的影响
        二、宗教从图腾崇拜至基督教的发展
            (一) 从图腾崇拜到人形神崇拜的发展
                1、图腾餐中的图腾动物和动物献祭中的牺牲动物都是父亲的替代物
                2、神是人的创造物
            (二) 从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的转变
                1、母性神
                2、英雄
                3、父性神形成的内在原因是儿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
                    (1) 在人神合一的人祭中儿子再次实现了杀死父亲的愿望
                    (2) 在基督教的圣餐中儿子终于战胜并取代了父亲
        三、犹太教的形成:精神分析的解释
            (一) 摩西是个埃及人
            (二) 摩西和犹太教的形成
            (三) 犹太教形成的内在心理因素:精神分析的解释
第四章 弗洛伊德宗教思想之二:宗教的本质
    第一节 宗教观念
        一、宗教观念产生的根源
            (一) 无助感是宗教观念产生的情感基础
            (二) 渴望父亲的保护是宗教观念产生的内在心理动机
        二、弗洛伊德关于宗教观念产生的心理根源研究的影响
        三、宗教观念的实质
            (一) 宗教教义没有可靠的基础,是荒谬的
            (二) 宗教教义是幻觉,是人类愿望的满足
        四、宗教教义的功能
            (一) 宗教教义的三种功能
                1.宗教的教导功能
                2.宗教的安慰功能
                3宗教教义的要求功能
        五、宗教教义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宗教经验
        一、对宗教的皈依,是儿子对父亲的屈服
        二、神秘体验是原始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恢复不受限制的自恋
            (一) "大海般"的感受不具有普遍性
            (二) "大海般"的感受与个体早期阶段相联系,旨在寻求恢复不受限制的自恋
            (三) "大海般"的感受并不是宗教情操的起源
        三、罪疚感
            (一) 罪疚感的实质
            (二) 罪疚感产生的来源
            (三) 罪疚感和宗教的关系
                1.基督教的原罪源于人类最初的罪疚感
                2.宗教使人类对罪疚感的体验更为深刻
    第三节 宗教行为
        一、宗教行为是一种强迫性行为
            (一) 症状相似
            (二) 特点相同
            (三) 内在形成机制相同
            (四) 效果相同
        二、禁忌
            (一) 乱伦禁忌源于乱伦恐惧,乱伦恐惧是一种心理幼稚症
            (二) 禁忌与矛盾情感
        三、献祭
            (一) 献祭的牺牲是父亲的替代物
            (二) 献祭是儿子指向父亲的矛盾情感的宣泄
    第四节 教会
        一、教会是以爱为纽带形成的群体
        二、教会中的认同机制
            (一) 教徒对基督的认同
            (二) 教会成员的认同
        三、教会的对外排异性
第五章 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 弗洛伊德的宗教文化观
        一、弗洛伊德对文化的理解
            (一) 文化的定义
            (二) 文化的构成内容
            (三) 文明的起源:始于图腾时代,建立于爱欲之上
            (四) 人类文明是以牺牲人的本能为代价建成的
            (五) 文明的进程是爱欲和攻击性本能之间的斗争过程
        二、宗教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的心理产物,是人类用以追求幸福的一种貌似完美却有害的手段
            (二) 如果不彻底抛弃宗教,文明社会将会冒更大的风险
    第二节 宗教和道德的关系
        一、宗教和道德同根同源
        二、宗教和道德的关系
            (一) 宗教道德对文明的保护作用
            (二) 道德神圣化的风险
            (三) 宗教道德的消极作用
        三、宗教道德的本质
        四、道德的未来
    第三节 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一、宗教宇宙观和科学宇宙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宇宙观
            (一) 科学宇宙观的特点
            (二) 宗教是科学的敌人
        二、科学代替宗教是历史的必然
            (一) 科学取代宗教的必要性
            (二) 科学取代宗教的可能性
                1.宗教不是保护文明的必要手段
                2.宗教的慰藉作用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3.人类的理性可以胜任保护文明的重任
            (三) 科学代替宗教的必然性
                1、宗教的影响已经慢慢地减弱
                2.以科学代替宗教不是幻觉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弗洛伊德的社会理论[J]. 谢燕清.  南京社会科学. 2007(09)
[2]弗洛伊德论宗教与科学[J]. 黄忠晶.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3]荣格与弗洛伊德“心理结构理论”的差异比较研究[J]. 郅利聪.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4]弗洛伊德民族心理学思想述论[J]. 李静,杨须爱.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3)
[5]试论弗洛伊德的文明观[J]. 杨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6]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它的实证研究与评价[J]. 苏永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4(04)
[7]弗洛伊德与荣格心理学中的象征与象征作用[J]. 李英,王超.  上海精神医学. 2004(05)
[8]从东西方文化看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差异[J]. 曾玲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3(02)
[9]弗洛伊德的宗教起源论透视[J]. 吕占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10]弗洛伊德晚期三大理论述评[J]. 陈泳华.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3639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639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c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