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从“石保爷”到“九天母石” ——仡佬族生态文化再生产的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8 06:47
  在全球性现代化的强劲席卷之下,地方文化受到了极大地冲击,但从实践上来看,地方文化并非都在全球性现代化的趋势中迷失自我而逐渐被同化。相反,一些地方文化在全球性现代化的趋势中实现了自我的重构,从而焕发了新生。文化作为人们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过程中不断生产的社会现实,其本来就有着明显的动态特征。而文化再生产理论正是指出了文化在动态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并指出文化的再生产能够使得文化与社会得以延续。基于此,在探讨地方文化的变迁方面,文化再生产理论有助于我们提升对文化变迁的实践的学理认识,同时也对于我们理解地方文化再生产的逻辑与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仡佬族生态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石保爷”的生态文化信仰活动展开分析了仡佬族“人-石”之间的生态文化,并通过展现务川自治县仡佬族生态文化从“石保爷”到“九天母石”的变迁,论述了仡佬族生态文化再生产的动态过程;同时通过对经济、政治两个方面的探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仡佬族生态文化再生产的逻辑与目的,并探讨了仡佬族生态文化的开发与保护之关系问题。在研究中,地方政府与地方学者通过资源与权力来实现文化符号的再生产,进而又再生产一套富有神圣意涵的仪式来强化...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文化再生产
        1.2.2 生态文化
        1.2.3 仡佬族文化
        1.2.4 研究述评
2.研究设计
    2.1 理论依据
    2.2 核心概念
        2.2.1 地方文化
        2.2.2 生态文化
        2.2.3 文化资本
    2.3 研究方法
        2.3.1 田野调查与资料收集
        2.3.2 资料整理与分析
    2.4 研究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2.4.1 研究目的
        2.4.2 研究意义
        2.4.3 创新点
3.田野概况与分析
    3.1 仡佬族的历史与文化
    3.2 务川自治县与仡佬族
        3.2.1 务川自治县概况
        3.2.2 务川自治县成立始末
4.“石保爷”与仡佬人
    4.1 “石保爷”
        4.1.1 何谓“石保爷”?
        4.1.2 拜干亲与拜石头
    4.2 石崇拜中的“石保爷”
        4.2.1 “石保爷”的异同
        4.2.2 “石保爷”的功能分析
    4.3 仡佬族“人-石”之间的生态文化
        4.3.1 “人-石”之间的物质空间与物质生产
        4.3.2 “人-石”之间的文化空间及文化生成
5.“九天母石”与文化再生产
    5.1 文化再生产的物质表征:九天母石
        5.1.1 作为故事的“九天母石”
        5.1.2 作为符号的“九天母石”
    5.2 文化再生产的行为展现:祭天朝祖
        5.2.1 祭天朝祖的仪式
        5.2.2 民族旅游的节日
    5.3 文化再生产的象征成果:仡佬之源
        5.3.1 “仡佬之源”的说法出现
        5.3.2 “仡佬之源”的象征实践
    5.4 文化再生产的意识生成:主体认同
        5.4.1 哭嫁的再现
        5.4.2 族源的再造
6.文化再生产的逻辑与思考
    6.1 旅游凝视:文化再生产的经济逻辑
        6.1.1 旅游凝视与价值交换
        6.1.2 旅游经济与市场发展
    6.2 后发赶超:文化再生产的政治逻辑
        6.2.1 压力体制与发展诉求
        6.2.2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6.3 开发与保护之间的文化之思
        6.3.1 开发:权力介入下的文化再生产
        6.3.2 保护:文化传承中的重构及发展
    6.4 主体自觉突显的文化之路
        6.4.1 文化主体性的作用
        6.4.2 文化自觉的新生
7.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传统与现代
        7.2.2 山水与生态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主要被访者信息
附录 B 相关图片信息
附录 C 务川自治县部分家族族谱信息
附录 D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伦与位育:潘光旦先生的社会学思想及其儒学基础[J]. 周飞舟.  社会学评论. 2019(04)
[2]土地改革与新中国主权货币的建立:建国初期“去依附”体制下的反危机经验研究[J]. 温铁军,刘亚慧,唐溧,董筱丹.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9(04)
[3]“合村并组”的政治逻辑与治理困境[J]. 田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J]. 渠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4)
[5]神圣与世俗:空间转换与自我表征——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石崇拜信仰考察[J]. 蒋楠楠,杨嘉铭.  青海民族研究. 2019(02)
[6]政府行为与中国社会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发现及范式演变[J]. 周飞舟.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
[7]基于中国场景的“积极政府”[J]. 徐勇.  党政研究. 2019(01)
[8]中亚的伊斯兰化与现代化:互动及其前景[J]. 侯艾君.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5)
[9]改革开放四十年民族事务的实践与讨论[J]. 郝时远.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04)
[10]“官场+市场”与中国增长故事[J]. 周黎安.  社会. 2018(02)



本文编号:3721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721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