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1 10:03

  本文关键词: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4年

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

刘倩竹  

【摘要】:在早期的宗教皈依研究中,学者将宗教皈依定义为“自我的转换”,即通过宗教皈依获得新自我。随着宗教心理学的日益发展,研究者不断对宗教皈依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当前研究者对宗教皈依的定义是:朝向更具有宗教性的信念(belief)、行为(behavior)和献身(devotion)的一种转变。宗教皈依者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接受新的宗教文化价值体系,个体的自我和价值体系发生改变。Markus提出自我建构理论,后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现已趋向成熟。自我建构是指个体从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角度理解自我的认知结构,自我建构理论为自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综上所述,在自我建构理论的视野下,研究宗教皈依对自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建构量表(SCS),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为研究工具,探索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人格对自我建构的中介作用,试图建立宗教皈依通过影响人格特质影响自我建构的中介模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的自我建构类别存在人口学变量(性别、学科类别、年龄)差异。表现为男性倾向于独立型自我建构,女性倾向于依存型自我建构;理科生倾向于独立型自我建构,文科生倾向于依存型自我建构;高龄组倾向于独立型自我建构,低龄组倾向于依存型自我建构。 (2)大学生宗教皈依情况存在性别、户口所在地差异,表现为女性皈依者显著多于男性皈依者;农村户口皈依者显著多于城市户口皈依者。 (3)宗教皈依可以影响个体的自我建构。宗教皈依者的自我建构类型多为独立型自我建构,非宗教皈依者的自我建构类型多为依存型自我建构。经历宗教皈依之后,宗教皈依者接受了宗教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使自我建构发生改变,表现为独立型自我建构增强,依存型自我建构降低。 (4)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收到人格特质(顺从性)的中介作用。宗教皈依使个体顺从性特质降低,宗教皈依者建立相对独立的自我图示,自我建构中的依存型自我建构降低。 本文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宗教皈依者与非宗教皈依者的自我建构和人格特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有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了以人格顺从性特质为中介变量,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影响的中介模型。宗教皈依的研究正处在发展时期,,未来的研究可以针对宗教皈依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宗教皈依影响自我建构和人格特质的心理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2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昕亮;;当代西方宗教心理学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顾家山;;2000-2010年我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3 梁丽萍;关于宗教认同的调查与分析[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3期

4 刘艳;邹泓;;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5 杨宝琰;万明钢;王微;刘显翠;;基督教青少年的宗教性:以甘肃农村基督教群体为例[J];心理学报;2008年11期

6 王昕亮;乐国安;;宗教与认同:宗教对自我认同发展的作用分析[J];心理学探新;2010年06期

7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皈依历程:以山西佛教徒与基督教徒为对象的考察[J];宗教学研究;2005年01期

8 王裕豪;袁庆华;徐琴美;;自我建构量表(SCS)中文版的初步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6期

9 李彩娜;周伟;;大学生社会适应与五因素人格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姚若松;梁乐瑶;;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NEO-FFI)在大学生人群的应用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生化:主宰与义理的根源与基础——儒教天论之脉络与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立峰;;适度干预下原始宗教对外来宗教的抵御作用——以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宝华乡龙甲村哈尼族社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鹰;杨立峰;;从原始宗教仪式看习惯法的团结凝聚作用——以红河州红河县宝华乡龙甲哈尼族村寨的喜丧仪式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董西彩;宗教信仰:一种心理逃避还是超越[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S2期

5 陈占江;;“基督下乡”的实践逻辑——基于皖北C村的田野调查[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6 范进学;人权三论[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7 程丽华;;血色的追求——评电影《最爱》的主题[J];电影文学;2012年05期

8 陈昀;;古琴艺术的人文精神[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5期

9 徐以骅;章远;;试论宗教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路径和范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林彬;略论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赵秀兰;;论佤族神话《司岗里》中美的原则[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张密珍;;历史的演绎与延伸:乡村民俗事象中的仪式与象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汪明亮;;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犯罪生成的一种可能模式[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6 曹小荣;庞润泽;;从科学发展的维度看邪教问题[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7 王爱平;;印尼孔教:中国儒学的宗教化与印尼化——兼谈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传承播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8 邓文;宋丹;;转型期民间信仰的和谐功用探究[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9 安琪;;中国南方“汉臣赐鼓”传说的成因及流变考[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雪;制度化背景中的剪纸传承与生活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6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琳;影响中国、韩国和美国的老年人接受信息科技的因素[D];清华大学;2010年

8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王嘉慧;自我建构与社会规范敏感性对消费者商品属性偏好行为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李崴嵬;浅析国内基督教网站的宗教性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龚石彦;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水意象[D];云南大学;2010年

7 赵秧;辽沈地区信众宗教信仰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婉星;《西游记》诸神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罗卫杰;开封市基督教音乐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建涛;高中生情绪创造力、人格特质和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3 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年11期

4 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方文;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6 陈彪;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思想及其贡献[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4期

7 杨宜音;略论宗教崇拜的社会心理功能[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2期

8 吕大吉;宗教是什么?——宗教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逻辑结构[J];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

9 周晖;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小五”结构[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10 刘艳;邹泓;;自我建构理论的发展与评价[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红;;寻求自我的道路:《人性的污秽》中的身份危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陈蓓蓓;;从凝视的角度浅论约翰·班维尔《海》中的自我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陈蓓蓓;;凝视与自我建构[J];文教资料;2011年14期

4 荀振芳;论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性的实践活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白莉;;艰辛的“成长”之旅——对《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何中华;;中国文化与现代性在相互参照中的建构[J];学习论坛;2011年03期

7 本刊编辑部;;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 专题前言[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4期

8 耿占春;书写与自我建构[J];天涯;2005年02期

9 邹惠芳;罗晓燕;;莫里森和沃克创作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对比[J];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02期

10 廖金罗;;从雅克·拉康镜像视角阐释贝奥武夫的异化[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谷长江;梁承谋;王长生;刘改成;;体操运动员认知复杂性的实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何威;;QMC研究初探[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戴燕飞;钱丹;;沟通生活 激活思维 完善建构——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达到教学优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4 朱百里;;谈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策略[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6年

5 王寒栋;侯志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教学探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梦阮;申睿;;传播学角度的网聊转型研究[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林斐;;自我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范式[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8 严海琳;蒋永华;陆炳新;;网络文化时代的期刊编辑[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五集)[C];2007年

9 董金平;;消费社会视域中的女性身体塑形——以“蔷薇老妈”整容个案为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10 刘睿;;关于定位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几个问题[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赫山区教研培训中心 陈申毛;[N];益阳日报;2010年

2 付艳霞;[N];经济观察报;2005年

3 江苏省教科院 成尚荣;[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鱼爱源;[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贾振勇;[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顾月萍;[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泰兴市教育局 何建华;[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常州市怡康小学 梁晓青;[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9 吉林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利天;[N];吉林日报;2000年

10 访谈人:本报记者 苏令;[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澜;打开学生自我建构之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熊素红;基于个性特质的冲动性购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沈毅;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自传体记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艇;基于互动公平的群体卷入模型研究:理论和机制的探讨[D];浙江大学;2013年

5 陈秀兰;交往中的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贾雪睿;中国人的间接式与美国人的直接式交际与语篇组织风格[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石伟;自尊的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立立;论台湾现代派小说的精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秘;自我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谢辉;《误投尘世》中查尔斯·兰姆利的自我建构[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3 付瑞超;旅游者自我建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丁姣姣;自我建构对低碳消费决策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5 郑静;大学生文化取向对自我建构影响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倩竹;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张兆辉;自我建构、产品类型及自我概念对自我形象—品牌形象一致性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蓓蓓;论约翰·班维尔《海》中的自我建构[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嘉慧;自我建构与社会规范敏感性对消费者商品属性偏好行为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婧;引入自我建构变量的3G服务接受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宗教皈依对自我建构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4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