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Fenton氧化法和过硫酸盐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31 09:24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钢铁、焦化行业所产生的焦化废水急剧增加,污水厂经过处理后排放的污水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钢铁、焦化行业废水零排放准则。对于现行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无法满足其要求,这就需要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以达到排放甚至回用要求,使焦化厂废水闭路循环实现零排放。本文以山西省长治市某焦化厂中焦化废水经A2/O工艺处理后出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用Fenton氧化法和过硫酸盐氧化法进行深度处理,研究初始pH值、初始投药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最佳工况条件下研究出水UV254和BOD5的变化情况,得到如下结论:(1)采用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最佳反应参数为:pH=3、H202投加量15mmol/L, FeSO4·7H2O投加量为3mmol/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0min。出水COD去除率达到54.29%,色度去除率达到87.88%,氨氮的去除率为57.91%。采用Fenton氧化法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要求。(2)采用过硫酸盐氧化法对焦化废水进...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主要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焦化废水来源
    2.2 废水特性及危害
    2.3 焦化废水处理现状
        2.3.1 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2.3.2 A/O法(缺氧-好氧)
        2.3.3 A2/O法(厌氧-缺氧-好氧)及其改进型A2/O2
        2.3.4 SBR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2.4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现状
        2.4.1 混凝-沉淀-过滤法
        2.4.2 O3氧化及其组合法
        2.4.3 活性炭吸附法
    2.5 高级氧化技术
        2.5.1 Fenton氧化技术
        2.5.2 过硫酸盐氧化技术
第三章 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3.1 实验药剂及仪器
        3.1.1 实验水样及药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测定项目和测定方法
        3.3.1 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CODc
        3.3.2 倍数稀释法测定色度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H对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3.4.2 H2O度对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3.4.3 Fe2+浓度对Fe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3.4.4 反应温度对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3.4.5 反应时间对Fenton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3.4.6 最佳条件下Fenton试剂用量的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硫酸盐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焦化废水来源
        4.1.2 实验设备及药品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初始过硫酸盐浓度对过硫酸盐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4.3.2 初始亚铁离子浓度对过硫酸盐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4.3.3 pH对过硫酸盐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4.3.4 反应温度对过硫酸盐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4.3.5 反应时间对过硫酸盐法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最佳工况下两种高级氧化法的研究比选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装置
        5.2.3 实验药品
    5.3 实验方法
    5.4 测定项目及其分析方法
        5.4.1 BOD5测定
    5.5 结果与讨论
        5.5.1 两种高级氧化法对COD去除的对比
        5.5.2 两种高级氧化法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5.5.3 两种高级氧化法对色度、BOD5以及UV254降解的研究比选
        5.5.4 两种高级氧化法的药剂和反应条件的探讨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课题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本文编号:3943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43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