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采矿环境影响及综合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2 18:58
  本文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平果铝大型露天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为研究对象,总结前人生态治理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实地野外调查,对固定样地和示范区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多目标决策、生态景观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反贫困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学中的系统分析方法等的基本理论和思想,结合最新政策导向和市场变化,从理论基础、恢复技术、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石漠化生态保护政策等方面,就石漠化区采矿环境影响和生态综合治理技术开展调查与研究。研究石漠化生态治理的技术,根据生态系统的特点,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将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反贫困结合起来,逐步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和生境,建立辐射效应强的复垦示范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为目的。论文首次将“景观生态空间结构分析法”运用于平果铝土矿开采矿区的恢复生态的预测,得到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时间及空间变化。针对影响矿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脆弱生态环境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和时空变化,提出了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和对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论...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机理研究
    2.1 岩溶石漠化及岩溶生态环境的概念
        2.1.1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
        2.1.2 喀斯特生态环境概念
    2.2 石漠化制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3 石漠化的成因机理与过程研究
        2.3.1 土地石漠化的根本原因
        2.3.2 石漠化的内在动力
        2.3.3 石漠化的直接动力
        2.3.4 石漠化的先导因素
        2.3.5 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2.3.6 石漠化进程的驱动力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区生态脆弱性特征与评价研究
    3.1 岩溶生态脆弱性表现特征
    3.2 岩溶生态脆弱性驱动因子
        3.2.1 脆弱性内在驱动因子
        3.2.2 脆弱性外在驱动因子
    3.3 岩溶土壤质量评价
        3.3.1 土壤质量定义及功能
        3.3.2 土壤质量评价原则
        3.3.3 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
        3.3.4 生态环境的土壤养分变异效应
    3.4 岩溶区土壤水分对环境效应的风险预测
        3.4.1 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作用机理
        3.4.2 土壤水的水库效应及参数计算
        3.4.3 岩溶地下水运移风险预测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露天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4.1 平果铝土矿区地质和自然条件状况
        4.1.1 矿区位置及地形地貌状况
        4.1.2 矿区资源分布状况
        4.1.3 矿床地质条件及特征
        4.1.4 矿区与植被特征
    4.2 矿区土地利用与土壤资源状况
        4.2.1 土地资源与利用潜力状况
        4.2.2 土壤资源利用特点
        4.2.3 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特征
    4.3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矿露天矿开采工艺
        4.3.1 平果铝土的剥离工艺
        4.3.2 平果铝土矿的开采回采工艺
        4.3.3 矿山开采工序及流程
    4.4 露天开采区域对生态环境影响特征
    4.5 岩溶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估
        4.5.1 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意义
        4.5.2 Bayes判别分析数学模型
        4.5.3 Bayes判别法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喀斯特石漠化矿区土地利用结构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
    5.1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查
        5.1.1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调查
        5.1.2 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
        5.1.3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系
        5.2.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
        5.2.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系
    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潜力、方案与措施
        5.3.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潜力分析
        5.3.2 土地利用结构方案调整方式
        5.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实施措施
    5.4 平果铝矿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研究
        5.4.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水平测度计算
        5.4.2 影响矿区耕地总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5.4.3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分析
    5.5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对策研究
    5.6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环境预测研究
        5.6.1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结构预测模型
        5.6.2 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评价预测结果
    5.7 喀斯特石漠化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5.7.1 土地评价指标划分
        5.7.2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5.7.3 平果铝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岩溶地区水土保持模式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6.1 项目地区概况
        6.1.1 项目概况
        6.1.2 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内容
        6.1.3 项目地区地形及水文特征
        6.1.4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情况
    6.2 矿区建设及生产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研究
        6.2.1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6.2.2 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预测
        6.2.3 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
        6.2.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6.2.5 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
    6.3 喀斯特石漠化矿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6.3.1 方案编制的原则和目标
        6.3.2 水土防治技术方案编制
        6.3.3 水土流失监测
    6.4 平果铝二期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6.4.1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6.4.2 效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7.1 生态综合治理概述
        7.1.1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可持续发展
        7.1.2 国内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成功模式
        7.1.3 石漠化山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尚存在的不足
        7.1.4 石漠化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目标
    7.2 平果铝土矿工程复垦技术研究
        7.2.1 工程复垦技术条件及可行性方案
        7.2.2 平果铝工程复垦设计
        7.2.3 地质特征及给采空区工程复垦设计的影响
        7.2.4 石芽底板采空区工程复垦技术
        7.2.5 粘土底板采空区的复垦技术
        7.2.6 复垦用土的获取和土壤改良技术
    7.3 平果铝土矿生物复垦技术研究
        7.3.1 国外丛枝菌根应用研究
        7.3.2 国内丛枝菌根应用研究
        7.3.3 丛枝菌根在矿区复垦前景的分析
        7.3.4 平果铝土矿生物复垦技术
    7.4 平果铝土矿采空区土地复垦效果
        7.4.1 平果铝土矿采空区土地复垦特点
        7.4.2 平果铝土矿矿区开采前的生态状况
        7.4.3 采空区土地复垦实施效果对比解析
        7.4.4 历年复垦验收合格土地统计
    7.5 露天矿开采边坡防护决策与生态环境藕合研究
        7.5.1 边坡综合防护方案选择
        7.5.2 边坡综合防护方案的环境评价方法
        7.5.3 坡防护方案决策的主客观赋权综合评价模型
        7.5.4 露天矿开采边坡防护方案评价指标的确定
        7.5.5 评价实例
    7.6 喀斯特石漠化矿区生态重建效益评价研究
        7.6.1 效益理论基础
        7.6.2 经济效益评价
        7.6.3 社会效益评价
        7.6.4 生态效益评价
        7.6.5 生态重建综合费—效评价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政策研究
    8.1 生态保护的战略意义
        8.1.1 生态系统学的概念
        8.1.2 生态系统的振荡性
        8.1.3 生态保护的意义
    8.2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剖析
        8.2.1 环境保护的政策背景分析
        8.2.2 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
        8.2.3 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分析
        8.2.4 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8.3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特点
    8.4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政策探讨
        8.4.1 建立有效生态补偿机制
        8.4.2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法律原则
        8.4.3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措施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总结
    9.1 本文研究结论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本文编号:3993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3993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