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负载型过渡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04 02:31
  染料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染料对水生生物和人体都有致毒性。本论文以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二氧化硅多孔球为载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其表面负载钌吡啶配合物、血晶素和CuS,以核磁、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元素映射等对样品的组成,结构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和刚果红(CR)的催化降解活性,探究了H2O2用量,pH值,催化剂用量对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两种钌吡啶配合物(Ru[(Hctpy)(bpy)Cl]Cl,Ru[(Hctpy)(phen)Cl]Cl),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用氨基改性。探究了负载前后钌配合物在可见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类芬顿催化降解性能,并研究了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光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Ru[(Hctpy)(phen)Cl]Cl对亚甲基蓝有...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简写词表示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高级氧化技术(AOPs)
    1.3 芬顿(Fenton)催化氧化发展进程
        1.3.1 传统的Fenton催化氧化
        1.3.2 负载型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
    1.4 类芬顿(Fenton)催化氧化
        1.4.1 钌金属催化剂
        1.4.2 铜金属催化剂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钌吡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钌吡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2.2.4 二氧化硅负载钌吡啶配合物
        2.2.5 降解实验
        2.2.6 表征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2.3.3 核磁共振图谱分析
        2.3.4 元素分析
        2.3.5 晶体结构分析
        2.3.6 ESR分析
        2.3.7 样品形貌分析
        2.3.8 XRD图谱分析
    2.4 钌吡啶配合物的光Fenton催化性能研究
    2.5 Ru2催化剂的稳定性
    2.6 机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血晶素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血晶素修饰SiO2纳米粒子的制备
        3.2.4 SiO2载体球负载血晶素的制备
        3.2.5 表征方法
        3.2.6 Fenton催化降解实验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紫外光谱分析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SEM-EDS分析
        3.3.4 Fenton降解性能研究
        3.3.5 不同因素对Fenton反应的影响
        3.3.6 活性氧在血晶素-SiO2/H2O2 Fenton体系中的作用
        3.3.7 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S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CuS复合材料的制备
        4.2.4 表征方法
        4.2.5 催化降解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红外光谱分析
        4.3.2 XRD图谱分析
        4.3.3 拉曼光谱分析
        4.3.4 SEM-EDS-mapping图谱分析
        4.3.5 XPS能谱分析
        4.3.6 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
        4.3.7 CuS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研究
        4.3.8 CuS/SiO2(A)/H2O2类Fenton体系中活性氧的作用
        4.3.9 催化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本文编号:3851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851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