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淮安东站深基坑不同分区开挖顺序对围护结构和地表沉降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10-13 18:28
  新世纪以来,高速铁路让城市与城市之间实现同城化,让现代城市之间的概念发展为“城市圈”,很大程度上平衡了经济圈、交通圈,城市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高铁车站同样是最大化利用地下空间的基本标志。车站基坑的稳定性对工程安全有重大影响,深基坑的建设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有必要确保基坑开挖的顺利进行,并且不会损害共同建造的高架高铁车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以淮安东站交通枢纽深基坑工程作为研究背景,将工程实际测量数据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分析进行比较,充分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该项目施工实践中相关变形位移规律给与总结,以及不同分区开挖顺序过程中围护结构位移与地表沉降规律进行深度分析对比。采取科学合理的开挖顺序方案可以大幅度缩短建筑工期、工程造价以及加快施工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淮安软土地区接下来的基坑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介绍了基坑开挖导致的围护结构位移、周围地表沉降以及基坑底部隆起等变形原因以及相应位移常用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常用支护结构类型的性能和计算理论,提出了几种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2)选取基坑...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坑变形研究现状
        1.2.2 基坑监测研究现状
        1.2.3 基坑数值模拟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深基坑支护类型及变形理论分析
    2.1 基坑支护形式
        2.1.1 围护结构
        2.1.2 内支撑体系
    2.2 基坑变形理论及影响因素
        2.2.1 墙后土体位移的变形机理
        2.2.2 围护结构位移的变形机理
        2.2.3 基底土体隆起的变形机理
    2.3 基坑变形规律及理论计算方法
        2.3.1 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及计算方法
        2.3.2 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及计算方法
        2.3.3 坑底隆起变形规律及计算方法
    2.4 支护结构计算理论
        2.4.1 静力平衡法
        2.4.2 弹性地基梁法
        2.4.3 有限单元法
    2.5 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淮安东站深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工程背景
        3.1.2 周边环境情况及管线
        3.1.3 工程设计概况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3.2.1 工程地质概况
        3.2.2 水文地质概况
        3.2.3 主要不利地质因素分析
    3.3 工程土方开挖与支撑体系
        3.3.1 深基坑总体开挖方案
        3.3.2 土方开挖分区
        3.3.3 土方开挖方法
        3.3.4 基坑支撑体系
    3.4 基坑开挖监测概述
        3.4.1 监测目的
        3.4.2 监测控制值
        3.4.3 监测点位布置原则
        3.4.4 施工工况分解
    3.5 监测数据分析
        3.5.1 围护桩水平位移数据分析
        3.5.2 地表沉降数据分析
        3.5.3 内支撑轴力监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淮安东站深基坑数值模拟
    4.1 MIDAS/GTS简介
        4.1.1 MIDAS/GTS软件特点及工程应用
        4.1.2 MIDAS/GTS软件的使用步骤
    4.2 深基坑工程数值模拟
        4.2.1 计算假定
        4.2.2 本构模型的选取
        4.2.3 土体与支护结构单元参数确定
        4.2.4 深基坑模型建立
    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对比
        4.3.1 围护结构侧移对比
        4.3.2 地表沉降分析
        4.3.3 Peck曲线验证
    4.4 预留土体宽度对基坑变形影响
    4.5 开挖顺序对基坑变形影响
        4.5.1 不同开挖顺序下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分析
        4.5.2 不同开挖顺序下地表沉降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53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853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