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硕士论文 >

外墙保温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的影响及节能经济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31 01:48
  建筑节能是国内建筑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它的内涵体现为绿色与生态两个方面,与生态文明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近年来,建筑行业的能耗比重一直较高,逐渐引起了公众的重视,改善建筑物外墙的保温隔热能力是减少建筑物能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国的外墙保温由北方推广开,但不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不同于北方的持续的集中供暖模式,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物使用空调居多,如今,在夏热冬冷地区对空调用能的需求很高,因此,如何降低建筑物空调的能耗已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夏热冬冷地区武汉市典型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使用清华大学开发的DeST-C能耗模拟软件,在其他建筑参数不变,仅修改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空调用能模式的情况下,对建筑模型的冷热负荷进行全年逐时模拟。并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求解保温层的经济厚度。通过研究,推荐使用外保温体系,间歇运行的(考虑容忍温度)空调模式工况,更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经过模拟计算保温层厚度40mm时达到最佳经济厚度,运用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得出回收期约为4年左右,回收期短,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增加围护结构外保温更有利于提高空调房间的人体热舒适感,值得在夏热冬冷地...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的严峻形势
        1.1.2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2.2 外墙保温对建筑节能及经济性的影响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建筑节能和外墙保温研究现状
        1.3.2 国内建筑节能和外墙保温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我国的气候分区特征及建筑能耗特点
    2.1 各个气候分区简介
        2.1.1 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
        2.1.2 严寒地区的建筑能耗特点
        2.1.3 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
    2.2 寒冷地区
        2.2.1 寒冷地区的气候
        2.2.2 寒冷地区的建筑能耗特点
        2.2.3 寒冷地区的建筑节能
    2.3 夏热冬冷地区
        2.3.1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
        2.3.2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能耗特点
        2.3.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
    2.4 温和地区
        2.4.1 温和地区的气候
        2.4.2 温和地区建筑能耗特点
        2.4.3 温和地区建筑节能
    2.5 夏热冬暖地区
        2.5.1 夏热冬暖地区气候
        2.5.2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能耗特征
        2.5.3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
    2.6 各个气候区域外墙传热系数具体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墙体保温体系的优缺点探讨及浅析
    3.1 外墙内保温体系
    3.2 外墙夹芯保温体系
    3.3 外墙内外混合保温体系
    3.4 外墙外保温体系
    3.5 外墙自保温体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夏热冬冷地区(武汉市为例)办公建筑外墙保温优化设计
    4.1 模型选址及基本设定
        4.1.1 模型建立
        4.1.2 房间基本参数设定
        4.1.3 空调系统选定及作息时间设定
        4.1.4 空调用能模式
        4.1.5 房间通风
    4.2 能耗模拟及分析
        4.2.1 建筑外墙传热原理及传热方程式
        4.2.2 外墙传热系数与保温层厚度的关系
    4.3 能耗模拟及数据结果
    4.4 不同保温层厚度能耗结果分析
    4.5 不同间歇运行模式能耗结果分析
    4.6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外保温节能效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夏热冬冷地区办公建筑外保温经济效益分析及对人体热舒适影响
    5.1 全生命周期成本公式
    5.2 经济厚度计算公式
    5.3 经济回收期的计算公式
    5.4 计算结果与讨论
    5.5 墙体外保温对人体热舒适性PMV的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94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boshibiyelunwen/394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