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刀菌MCM1基因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20:30
   在真核生物细胞中MADS-box基因通过与其它转录因子互作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在酵母,植物,昆虫,线虫,哺乳动物和低等的脊椎动物中都有MADS-box蛋白的存在。目前,植物的数据库中有上百种MADS-box结构域的蛋白。这些蛋白都具有保守的DNA结合和二聚体化结构域(MADS-box结构域)。目前MADS-box五个家族成员已被发现,酵母中的Mcm1和Arg80,拟南芥中的Agamous,人类中的Deficiens和SRF。赤霉基因组中含有两类MADS-box转录因子,其中之一与酵母的MCM1同源,属于SRF类的MADS-box转录因子(I型),在酵母中MCM1的敲除突变体是致死的;另外一个与酵母当中的Rl M1同源,属于MEF2类的MADS-box转录因子(II型)。Mcm1蛋白在各种生物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新陈代谢,细胞识别和信息素应答。本研究鉴定了禾谷镰刀菌中MADS-box蛋白Fg Mcm1的功能。Fgmcm1突变体的分生孢子产量与野生型相比大约降低了2000倍,突变体不能够产生产孢结构?瓶梗,孢子直接在菌丝顶端产生。Fgmcm1突变体在分生孢子的形态上也有缺陷,77.2±5.6%的分生孢子有1-3个细胞。19.9±1.7%的分生孢子顶端有一个细胞是断裂的,通过(DAPI/Calcoflour)染色发现断裂的分生孢子与顶端是相连的。野生型的分生孢子每个细胞含有单个细胞核,而突变体的分生孢子每个细胞里有多个细胞核。这些观察结果表明Fg MCM1调控瓶梗和分生孢子的发育。有性阶段,Fgmcm1敲除突变体不产子囊壳,这说明Fg MCM1在调节有性生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gmcm1突变体对氧化还原和膜胁迫都降低了敏感性。通过扬花盛期的小麦穗、玉米秆侵染实验证明,Fgmcm1突变体无论在致病性和DON的产量上都严重降低。通过随机插入带有MCM1自身启动子的MCM1-GFP融合片段到Fgmcm1突变体中,获得MCM1基因互补转化子。互补转化子分生孢子形态、产量,DON产量和致病性等方面都恢复到野生型状态。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Fg MCM1-GFP信号无论在孢子还是菌丝中都定位在细胞核。大约50%的Fgmcm1突变体的菌落形态是不稳定的,能够产生菌落形态特别小的菌株MD(例如MD1,MD2),在各种固体培养基中,包括CM,MM和5×YEG都存在类似现象。MD的菌丝宽度是不规则,菌落能够长出类似于扇形的角变菌落,将这些突出的扇形角变菌落重新接种,其生长速度能够恢复到Fgmcm1突变体的状态。在异宗配合的轮枝镰孢菌敲除Fvmcm1突变体,并没有发现菌落形态不稳定的现象。与野生型比较,类似于Fgmcm1突变体,Fvmcm1突变体的产孢率(包括大孢子和小孢子),真菌毒素FB1的产量,均出现显著下降。Fvmcm1突变体的瓶梗也是缺陷的,要比野生型细而长。在萌发条件下,小孢子能够直接萌发产生小孢子,这可能是由于Fv MCM1的敲除导致细胞之间的识别缺陷所引起的。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Fg Mcm1既与Mat1-1-1互作也和Fst12互作,而这两个转录因子对有性生殖都是至关重要的。Fgmcm1 mat1-1-1双突变体的菌落形态是稳定的,生长速度与Fgmcm1突变体相同,而Fgmcm1 fst12双突变体的菌落形态是不稳定的,大约有42.6﹪的Fgmcm1 fst12双突变体能够产生菌落形态生长发育不良的表型。这就说明Fgmcm1突变体菌落形态不稳定的现象可能是由于Fg MCM1的敲除导致与配体位点的基因互作发生变化而引起的。RNA-seq分析表明,相对于突变体Fgmcm1菌株,在生长缺陷菌株MD1中,一定数量的与有性生殖相关的基因在MD1里是上调表达的,这就进一步说明为什么MD1的生长速度是受限制的。与野生型相比较,与致病性、次生代谢和产孢相关的基因在突变体Fgmcm1是下调表达的。综上所述,在禾谷镰刀菌中,Fg Mcm1在调控瓶梗、分生孢子的形成,有性生殖,致病性,次生代谢和细胞识别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432.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禾谷镰刀菌简介
    1.2 轮枝镰孢菌简介
    1.3 MADS-box功能介绍
    1.4 MADS-box蛋白的特征
    1.5 酵母菌的MADS-box蛋白简介
        1.5.1 酵母菌的SRF型MADS-box蛋白
        1.5.2 酵母菌的MEF型MADS-box蛋白功能介绍
    1.6 黑粉菌的MADS-box蛋白功能介绍
    1.7 稻瘟菌的MADS-box蛋白功能介绍
        1.7.1 稻瘟菌的Mig1(MEF型)对致病性的影响
        1.7.2 稻瘟菌的Mcm1(SRF型)对致病性的影响
    1.8 大孢粪壳菌的MADS-box蛋白功能介绍
    1.9 曲霉菌的MADS-box蛋白功能介绍
    1.10 禾谷镰刀菌的MADS-box蛋白
第二章FGMCM1 基因结构及敲除突变体的分析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Split PCR方法构建MCM1 敲除突变体
        2.2.2 野生型禾谷镰刀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
        2.2.3 Fgmcm1 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2.2.4 PH-1 及突变体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FgMCM1 基因及蛋白序列分析
        2.3.2 Fgmcm1 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
        2.3.3 PCR检测所得到的转化子
        2.3.4 Southern blot验证
    2.4 讨论
第三章MCM1 在真菌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3.1.1 材料
        3.1.2 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菌落形态,菌落边缘及生长速度测定
        3.2.2 Fgmcm1 突变体的孢子形态,产孢率及萌发实验
        3.2.3 有性生殖实验
        3.2.4 压力筛选实验
        3.2.5 小麦穗与玉米杆接种实验
        3.2.6 Mcm1 蛋白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及功能恢复验证
    3.3 结果
        3.3.1 突变体的表型观察
        3.3.2 对无性生殖的影响
        3.3.3 突变体Fgmcm1 对压力筛选的缺陷
        3.3.4 突变体Fgmcm1 致病性下降
        3.3.5 亚细胞定位及其蛋白表达
        3.3.6 MCM1 基因对有性生殖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MCM1 对真菌细胞识别调控的作用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1.1 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1.4 培养基
    4.2 实验方法
        4.2.1 RNA提取,纯化及反转录
        4.2.2 酵母双杂的方法验证与FgMCM1 互作基因
        4.2.3 突变体M1M,M2M的获得
        4.2.4 轮枝镰孢菌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
        4.2.5 RNA-seqence测序及实时定量PCR
    4.3 结果
        4.3.1 突变体Fgmcm1 营养生长不稳定
        4.3.2 突变体MD的生长随机恢复
        4.3.3 在异宗配合的Fvmcm1 突变体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4.3.4 酵母双杂验证蛋白的互作
        4.3.5 突变体M1M、M2M的构建
        4.3.6 Fgmcm1 与PH-1 比较基因表达的差异
        4.3.7 qRT-PCR实验与RNA-seq分析
        4.3.8 表达量变化的基因的功能验证
    4.4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裕中,J.D.米勒;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J];真菌学报;1994年03期

2 袁汉博;赵立忱;蔡敏莺;单迎富;李克昌;;麦胚凝集素对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作用的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3 傅雪琳,何平,张志胜,张乐庆;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代谢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水;王敏;张从宇;;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成熟胚脱分化与再分化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2013年04期

5 马其云;袁越;匡开源;史士英;;人工培养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提取分离[J];上海农业学报;1993年02期

6 邢槿;崔百明;;AtEDR3介导拟南芥对小麦禾谷镰刀菌的作用[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闫海霞;杨丽荣;薛保国;段立清;孙虎;全鑫;;禾谷镰刀菌降解毒素基因Tri10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1期

8 于钦亮;马莉;刘林;杨静;苏源;王云月;朱有勇;李成云;;禾谷镰刀菌基因组中含寄主靶向模体分泌蛋白功能的初步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01期

9 吴经纶;孙冰;王玉琴;孔海明;焦瑞身;;麦类赤霉病菌毒素的研究——Ⅱ.禾谷镰刀菌的固体、液体培养产毒研究[J];微生物学报;1981年03期

10 郭新梅;陈耀锋;李春莲;任慧莉;;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苗MDA含量和SOD、PAL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倩;禾谷镰刀菌MAT交配型位点基因在有性生殖和致病性中的不同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翠;禾谷镰刀菌MCM1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侯瑞;禾谷镰刀菌AREA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静柏;禾谷镰刀菌类群、转抗体融合蛋白小麦及转抗菌肽水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武爱波;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力鉴定、毒素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6 纪莉景;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瞿波;中国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尼泊尔、欧美菌系的比较[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刘小平;基于分子生物网络的表型相关基因识别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9 樊平声;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抗药性群体演变及DON毒素产生规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闫海霞;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及其降解基因Tri101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明杰;禾谷镰刀菌拮抗菌的筛选及抑菌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2 杜晓昱;禾谷镰刀菌产毒分析及其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刘海青;农杆菌介导的禾谷镰刀菌的遗传转化及转化子性质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洪滨;禾谷镰刀菌磷脂酶C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恒;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樊飞宇;小麦赤霉菌FgSWI6基因调控功能以及致病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温云平;江淮流域禾谷镰刀菌基因型分析及其产碱性蛋白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全宽;禾谷镰刀菌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征分析以及小麦靶蛋白初步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马星霞;禾谷镰刀菌及其杂交子代分离群体的致病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10 张大军;禾谷镰刀菌TEP1基因敲除及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89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2889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