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副猪嗜血杆菌喹诺酮耐药分子特征及猪链球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8 13:15

  本文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喹诺酮耐药分子特征及猪链球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5年

副猪嗜血杆菌喹诺酮耐药分子特征及猪链球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

张强  

【摘要】:细菌耐药性是细菌抵抗药物杀伤或抑制作用的一种表型,是制约临床细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其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甚至一些滥用现象也开始频繁出现,这都为细菌耐药性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峻(Aarestrup 2005),细菌的耐药性正在朝着高耐药率,多重耐药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人类公共卫生问题。副猪嗜血杆菌(HPS)和猪链球菌(SS)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的猪传染病病原,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其耐药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本论文对其耐药机制分别进行了研究,主要的成果如下:1、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喹诺酮耐药分子机制研究本研究中,以138株HPS临床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E-test药敏纸条分别检测每株细菌对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MIC值,根据2008年颁布的CLSI标准,判定138株HPS的耐药情况分别为: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为60.1%,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5.8%,并且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菌株对恩诺沙星均表现出了高水平的耐药性。进一步,通过测序分析喹诺酮耐药相关基因DNA解旋酶(Gyr A、Gyr 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 C、Par E)的突变情况,结合各菌株的耐药性,共发现了10个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其中,Gyr A87位点在所有恩诺沙星耐药菌株中的突变率为100%,提示了Gyr A87位点的突变对HPS喹诺酮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Par C73位点的突变,能够协助其它相关突变位点增强HPS对喹诺酮药物的耐受性;甚至,本研究中还首次发现了Par E的耐药相关突变位点(Par E551位点的突变)。为了更加直接的证明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是引起HPS耐受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原因,本研究中,进行了定向点突变实验,分别为:Gyr A(87D→N)、Par C(73S→R)、Par E(551T→A),结果发现这3个位点的突变均能使细菌对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MIC值明显升高,证明了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的突变确实是引起细菌耐受喹诺酮的重要原因。另外,本研究中继续分析了HPS的假设毒力因子与其喹诺酮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HPS的喹诺酮耐药菌株较其敏感菌株,含有更多的假设毒力因子(hhd A、fim B和hsd R),表明在HPS中,喹诺酮耐药性与其假设毒力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一结果不同于以往的任何相关报道,这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使其更加全面和丰富。2、猪链球菌R61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R61是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发现的一株“超级耐药”猪链球菌,虽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部分解释了其耐药机制,但是却并不完善,因此,本研究以R61为研究对象,继续对其多重耐药机制展开了研究。首先,将R61在不同条件下培养(分别添加阿莫西林、氯霉素、头孢噻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四环素,无抗生素添加,以及同时添加上述6种抗生素),待其生长至对数中期时,分别提取其全菌蛋白。然后进一步通过双向电泳分析药物刺激后R61的差异表达蛋白,共46个(大于2倍),其中上调表达蛋白32个,下调表达蛋白14个,并分别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为了进一步探索R61的耐药机制,结合各蛋白的功能及特点,选取可能与耐药性相关的13个蛋白(上调9个,下调4个),分别构建其过表达菌株(上调蛋白构建A7过表达菌株,下调蛋白构建R61过表达菌株)并检测其MIC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SSUR61_0413(β-内酰胺水解酶)和SSUR61_2137(新陈代谢控制蛋白A)基因的上调,以及SSUR61_1509(自溶素)的下调,均能够使细菌对药物的MIC值明显变化。另外,SSUR61_0927(甲基转移酶)基因的上调也能够使A7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明显提升。最终我们发现,R61能够通过诱导β-内酰胺酶产生、增强新陈代谢以及降低自溶素溶解,进而促进其多重耐药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2.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Hong Wu;Claus Moser;Heng-Zhuang Wang;Niels Hφiby;Zhi-Jun Song;;Strategies for combating bacterial biofilm inf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5年01期

2 Shahzad F Haque;Saeedut-Z Ali;Mohammed TP;Asad U Khan;;Prevalence of plasmid mediated bla_(TEM-1) and bla_(CTX-M-15) type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明哲;刘璐;宋晓平;阴明亮;魏拣选;;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对猪链球菌的快速分离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2 唐佳;严琼;焦春堂;;人猪链球菌2型检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09年21期

3 李军,牛钟相;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3期

4 耿艳红,徐军,王兆山,李桂芹;猪链球菌病[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9期

5 卿泰安;颜运秋;黎满香;;湖南省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5期

6 拜廷阳;吴志明;刘光辉;杨增岐;普志平;闫若潜;;猪致病性链球菌的分离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11期

7 陈阳;吴迪;陈雪燕;赵焕灿;扈鸿霞;Cheick A Diakite;方维焕;;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对野生斑马鱼的致病性[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6期

8 李逢慧;罗超;程天印;;猪链球菌2型CPS2J基因PCR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7期

9 王建;鞠龚讷;刘佩红;沈莉萍;徐锋;;猪链球菌灭活苗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08年08期

10 郝春燕;王利勤;王晶钰;;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雪;孙洋;刘军;祝令伟;何永聚;冯书章;;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蛋白E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健;拜廷阳;闫若潜;赵明军;盛敏;吴志明;;猪链球菌9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腾;;2型猪链球菌病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优质畜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闵成军;刘亚彬;;猪链球菌的致病性[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鹏;刘军;何永聚;冯书章;;猪链球菌2型新毒力基因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先富;潘秀珍;韩明月;王长军;唐家琪;;2型猪链球菌ZnuA蛋白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7 陈国强;唐泰山;邓碧华;张敬友;张常印;陆承平;;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基因的检测[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德保;田春梅;任冬梅;;2008-2010年我院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A];2012年“河南省宣传贯彻执行新规范 确保医疗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车伯琛;;携NDM-1超级细菌引发院内感染的临床分型及论治——从戾气角度对类似感染干预的临证探索[A];全国温病论坛暨温病临床应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TANG Jing;LIU Gaolin;;A three-year survey of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microorganisms from a Chinese teaching hospital[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军;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分子致病机理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姚琦;青蒿琥酯增加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及相关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郑峰;Rgg转录调节因子对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毒力与代谢的调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赵岩;Ⅳ型分泌系统在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引发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李冉;猪链球菌感染猪脾脏的表达谱研究及新型亚单位疫苗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曼莉;猪链球菌2型感染宿主后宿主表达谱的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汪洋;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致病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韩先干;猪链球菌2型LuxS/AI-2型密度感应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尉研;猪链球菌2型二元调控系统2148hk/rr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欧瑜;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蛋白的检测及其基因片段的克隆与表达[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慕小凤;猪链球菌2型IgA1 protease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冯晓丹;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05ZYH33二元信号转导系统CiaRH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董瑞萍;唾液酸与2型猪链球菌致病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秦跃红;2型猪链球菌srtBCD基因簇菌毛样结构蛋白SSU2101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张振苹;黄河口地区致病性猪链球菌分离鉴定与主要毒力因子的PCR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红娜;猪链球菌2型srtBCD菌毛簇基因功能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7 朱秀菊;高强度聚焦超声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宋洁;中国猪链球菌2型强致病株体内诱导表达基因的筛选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方圆子;猪链球菌噬菌体SMP裂解酶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及活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唐晓萍;上海地区生猪屠宰产品中猪链球菌2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两种人兽共患病病原的调查[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iels HФiby;Oana Ciofu;Helle Krogh Johansen;Claus Moser;Peter Фstrup Jensen;SФren Molin;Michael Givskov;Tim Tolker-Nielsen;Thomas Bjarnsholt;;The clinical impact of bacterial biofil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乾学;王大成;吴永魁;夏志平;邓旭明;;鸡沙门菌恩诺沙星耐药性风险评估[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02期

2 雷连成;细菌的耐药性(Ⅱ)[J];中国兽药杂志;2002年12期

3 高光;畜禽食源性细菌耐药性与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禽业导刊;2003年04期

4 覃春红;林居纯;陈雅莉;马驰;张辉建;;四川地区鸡源沙门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家禽;2010年04期

5 陈燃;段会会;陈慧来;金丹;胡春霞;;绍兴市售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1期

6 林居纯;覃春红;赖婧;舒刚;吴聪明;;食品动物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检测[J];中国兽医杂志;2012年12期

7 李楠;郝镯;李忠义;李树民;钱军;李吉平;;野鸟粪便中细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14期

8 邹立扣,王红宁;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9 吴志明;段建成;周全玲;;河南省畜禽几种主要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10 李楠;刘文森;徐静;刘琳娜;李吉平;万家余;孙玉成;高宏伟;;猪场环境中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尚旭明;王海燕;;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2 李羲;;肺癌耐药性检测与克服耐药性策略[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健源;李传友;程君;;应用改良的耐药性检测法观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动态变化[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叶卫红;刘翠银;;268例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A];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分析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第五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春光;张铁;韩伟;翟向和;李清艳;吕建存;;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监测[A];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肖二辉;石娜;陈永平;;2003-2008年我院细菌耐药性变化的分析[A];2009香港-北京-杭州内科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管婧;卓超;苏丹虹;李红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及基因分型分析[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8 杨华;胡忠义;;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2006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郭瑞林;苏冰;王小华;任忠良;张晓雪;;咸阳地区医院细菌感染发生率与耐药性监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10 谷海瀛;;Helicobacter pylori分离培养鉴定分型及耐药性检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韩喜琴;[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3 赵喜明;[N];中国医药报;2004年

4 于海源;[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刘影;[N];中国经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苏齐鉴;广西HIV-1耐药性及关联因素研究与主要流行株亚型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贾峥;HIV-1表型耐药以及基因型耐药的检测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王秀英;葡萄提取物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强;副猪嗜血杆菌喹诺酮耐药分子特征及猪链球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民;不同来源乳酸菌的耐药性分析及药敏性乳酸菌的应用[D];扬州大学;2008年

2 王彩萍;细菌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耐药性的热动力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庆福;氟苯尼考残留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D];西南民族大学;2006年

4 刘旻;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及耐药性检测和同源性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文燕;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离与耐药性筛查[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张光莉;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7 魏清宇;山西省北部地区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8 寇芮;动物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杨坤;我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毒株耐药性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10 扈本荃;反义硫代寡核苷酸逆转MRSA耐药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喹诺酮耐药分子特征及猪链球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7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b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