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年博

发布时间:2016-11-10 08:26

  本文关键词: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996年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罗天祥  

【摘要】:作者在自己多年从事森林生物生产力研究中积累的大量研究数据和有计划补充布点调查测定的基础上,全面搜集和整理了我国近二十年来的森林生物生产力测定数据共668块标准地以及98个树种/林分类型的1285条乔木不同器官生物量相对生长经验方程、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连清调查固定样地4507块、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森林经理调查以及各种林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积累的树干解析木共180个树种的1616株;同时,根据我国主要地貌特征和季风气候特点,以全国近1000个气象观测站/观测点累年平均的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全国八大地区建立了温度和降水的地理空间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取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结果: 1.建立了我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系列。我国不同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深受水热气候条件的影响。由于不同森林类型存在明显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差异,导致其生物产量随水热环境变化的格局模式复杂多样,即不同森林类型在其分布区内对水热条件的敏感性程度各异。寒温性云冷杉林的生物生产力与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关系是一种复合曲面函数,总的趋势是随水热条件的改善林分生产力提高,其递增速率在不同的水热组合环境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寒温带和温带的落叶松林,其生物生产力随温暖指数和年降水量的变化呈双曲面的函数递增。温性油松林生物生产力随降水量增加而递增,随着各种热量指标(年均气温、温暖指数和潜在蒸散量)的增加而递减,在水热分布空间上呈现一种独特的复合曲面。华山松、黄山松和高山松等温性山地松林,其生物生产力在水热分布空间上呈现一种双曲面的递增函数,其函数式与落叶松林相类似。亚热带的杉木人工林,其生物生产力在水热分布空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1996
【分类号】:S718.5;S711
【目录】:

  • 致谢2-3
  • 中文摘要3-6
  • 英文摘要6-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生物生产力研究综述14-32
  • 第一节 国内外生物生产力研究概述14-15
  • 第二节 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基本概念15-16
  • 第三节 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测算方法16-18
  • 第四节 生物生产力区域尺度的研究方法18-30
  • 第五节 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的科学问题30-32
  • 第二章 研究方法32-45
  • 第一节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32-33
  • 第二节 具体方法介绍33-45
  • 第三章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各论45-181
  • 第一节 寒温性针叶林45-71
  • 第二节 温性针叶林71-97
  • 第三节 温带针阔混交林97-98
  • 第四节 暖性针叶林98-143
  • 第五节 落叶阔叶林143-162
  • 第六节 亚热带三种主要阔叶林162-178
  • 第七节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178-181
  • 第四章 中国森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各论181-206
  • 第一节 我国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比较181-184
  • 第二节 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空间格局184-190
  • 第三节 我国森林生物生产力的水热分布格局190-192
  • 第四节 国内外主要气候生产力模型的验证和比较192-196
  • 第五节 中国森林总生物产量及其地理分布196-20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206-209
  • 主要参考文献209-223
  • 作者简介223-225
  • 附录Ⅰ225-230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炳桥;钟全林;马玉珠;卢宏典;靳冰洁;李曼;郑媛;程栋梁;;林分和气候因子对中国天然林根冠比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6年02期

    2 张岩;韦振锋;黄毅;;1999-2012年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固碳释氧量测评[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1期

    3 余超;王斌;刘华;张龙;杨校生;修珍珍;;1994~2013年安徽省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变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S1期

    4 孙庆龄;冯险峰;刘梦晓;肖潇;;武陵山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遥感模拟与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10期

    5 刘坤;曹林;汪贵斌;申鑫;曹福亮;;基于3-PG模型的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LAI估算[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9期

    6 于健;罗春旺;徐倩倩;孟盛旺;李俊清;刘琪璟;;长白山原始林红松径向生长及林分碳汇潜力[J];生态学报;2016年09期

    7 张小敏;张秀英;朱求安;江洪;李新会;程敏;;中国陆地自然植物有氧甲烷排放空间分布模拟及其气候效应[J];生态学报;2016年03期

    8 王亚慧;王文瑞;王伟伟;;中小尺度荒漠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及其价值评价——以宁夏沙坡头保护区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9 耿君;涂丽丽;吕春光;阮宏华;田庆久;瞿子晶;李平;田德山;吴国训;王磊;;基于RIA技术的中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在线估算与查询系统设计[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10 裴凤松;黎夏;刘小平;夏庚瑞;;城市扩张驱动下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动态模拟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建军;康永祥;马长欣;姚正阳;;陕西省森林固碳增汇功能评估[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振亚;基于RS和GIS黄河内蒙古段十大孔兑综合治理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2 吴国训;江西省森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碳储量估算[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孙雅辉;内蒙古大青山景观格局及其森林碳汇功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胡有宁;延安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董利虎;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李彩红;水源地生态保护成本核算与外溢效益评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周靖靖;刺槐林叶面积指数特征及其遥感影像反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欧光龙;气候变化背景下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模型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杨潇;内蒙古大青山主要森林植被生产力与碳储量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10 郭丽娟;东北东部森林碳循环过程的集水区尺度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婷;基于LiDAR和OLI多光谱数据的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郭屹;湖南省马尾松林生物量动态特征及其对龄组结构变化的响应[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雷;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结构和树木生长随海拔的变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肖湘;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遥感估算[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5 张莎;基于长时间序列多源遥感数据的河北省植被NPP时空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德坤;西藏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的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郭纯子;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碳储量估算[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冯源;基于CBM模型云南普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王俊鸿;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10 侯绍梅;基于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健康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天祥,,温远光;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J];自然资源学报;1996年01期

    2 邹春静,卜军,徐文铎;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2期

    3 罗天祥,卢琦,黄承标,黎洁娟;限制因子作用律在杉木林高生长水热优化模式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资源;1995年01期

    4 温远光,元昌安,刘世荣;广西杉木林气候生产力模型及分布的研究[J];自然资源;1994年06期

    5 刘世荣,徐德应,王兵;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Ⅱ.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摸拟[J];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04期

    6 温远光,刘世荣;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4年04期

    7 吴立勋,徐世凤;杉木、檫树混交林光合生产力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4年01期

    8 Brian H.Walker;刘金勋;杨修;;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从景观到区域范围的效应[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4年01期

    9 Steven W.Running;Thomas R.Loveland;Lars L.Pierce;田学文;吕克解;;一种用于全球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的遥感植被分类方法[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4年01期

    10 Berrien Moore Ⅲ;B.H.Braswell Jr.;刘文新;;地球的新陈代谢:了解碳循环[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梅;;当梦想遭遇现实——看《理智与情感》中的女性抉择[J];作家;2015年10期

    2 左靖;;解析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中女性意识的转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26期

    3 席美云;;《理智与情感》婚姻理念及女性心理意识[J];作家;2014年08期

    4 刘燕飞;;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语用中的文学价值[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2期

    5 杨富刚;;解析《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06期

    6 闫俊玲;闫俊茹;;简·奥斯丁与张爱玲共通点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7 闫俊玲;;简·奥斯丁运用讽刺手法表达婚姻观——简析小说《傲慢与偏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8 闫俊玲;庞艳茹;;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爱情与金钱并重[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9 闫俊玲;;浅谈简·奥斯丁及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观其婚姻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9期

    10 孙萍;;《理智与情感》中简·奥斯丁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高校校园文化对女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张丽曼;当代女大学生爱情道德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蔡静;女大学生价值取向及教育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侯潇姝;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朱敏源;我国当代女大学生性犯罪问题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6 杨丽萍;女研究生择偶价值观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申红艳;90后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史莉朝;中国农村女大学生婚恋观分析[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9 江传英;当前女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10 王芳;当代大学生婚恋观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晓赛;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郑吉;重大生态工程固碳计量方法研究及在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应用[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张胜;湘中丘陵区4种森林生物量及分配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霞敏;;从浪漫走向世俗的新型女性——《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的性格分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张帆;简评奥斯丁的小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小立,李学斌,廖少琳;亚热带丘岗区几种冬种作物生物生产力的初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9年01期

    2 李文华,罗天祥;中国云冷杉林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J];生态学报;1997年05期

    3 高嵩;;不同模式退耕还林地上净生物生产力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7期

    4 谢小立;亚热带丘岗区主要作物生物生产力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年05期

    5 方华,孔凡斌;苏南丘陵火炬松幼林生物生产力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06期

    6 杜占池;我国不同类型人工牧地生产力的比较研究[J];四川草原;2004年03期

    7 袁春明,郎南军,孟广涛,方向京,李贵祥,温绍龙;头塘山地圣诞树人工防护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与生物生产力[J];云南林业科技;1998年02期

    8 余树全;;柏木人工林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9 赵士洞,罗天祥;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方法[J];资源科学;1998年01期

    10 温达志,杨思河,姜波;柞蚕林生物生产力和干物质转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星宇;王生福;李开枝;黄良民;谭烨辉;黄小平;刘华雪;;大亚湾基础生物生产力结构及潜在渔业生产量评估[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环境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天祥;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鸿;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

    >福建农林大学

    相关作者

    >王俊鸿 >罗天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年博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东北林区主要树种及林分类型生物量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69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