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6-11-11 17:21

  本文关键词: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年

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探讨

董坤哲  

【摘要】:藏猪是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古老地方猪种,对高海拔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藏猪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是长期人工及自然选择作用下形成的,其遗传学机理非常复杂,需要多个基因协调发挥作用。本研究采用猪的全基因组SNP芯片对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猪(3000米)、中等海拔高度的大河猪(2000米)以及平原地区的五指山猪(200米)进行分型。基于群体遗传学原理对生活在高原地区的猪种与平原猪种高度分化的基因组区域进行扫描,对显著差异的拷贝数变异区域进行鉴定并运用基于单体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藏猪基因组中的基因互作模式进行探索,同时采用RNA-seq技术对藏猪和平原猪(东北民猪)肺部基因表达模式进行比较,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系统的理解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通过比较藏猪、大河猪与五指山猪基因组上的高度分化区域,共鉴定了12个(CCBE1,F2RL1,AGGF1,ZFPM2,IL2,FGF5,PLA2G4A,ADAMTS9,NRBF2,JMJD1C,VEGFC和ADAM19)藏猪特异、6个(OGG1,FOXM,FLT3,RTEL1,CRELD1和RHOG)大河猪特异,以及6个(VPS13A,GNA14,GDAP1,PARP8,FGF10和ADAMTS16)两个猪种共同的适应性基因。功能分析表明藏猪特异性适应性基因主要涉及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大河猪特异性的适应性基因主要涉及DNA氧化损伤修复,而二者共同的适应性基因则主要参与血液循环、DNA修复和能量代谢等过程。对生活在不同海拔高度的三个猪品种基因组的拷贝数变异区域进行分析发现,拷贝数变异区域与不同猪种间高度分化的基因组区域没有重叠,表明拷贝数变异主要发生在中等或小程度分化的基因组区域。5个与稳态过程相关的基因,包括CIDEA、ABCG1、IL6ST以及两个人类的同源基因SLC9A9和NHLRC2,所在的拷贝数变异区域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可能与高原猪种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相关。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温度适应、能量代谢、低氧应答、肺部功能及心血管系统发育。以藏猪和五指山猪为研究材料对全基因组两两非关联位点进行互作检测,共筛选到5,834对显著的基因互作对子(FDR0.001),FST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大都处于低等或中等程度分化。以此构建基因互作网络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互作网络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两个生物网络的标志性特征。同时,基于泊松分布共检测到87个高连通度的hub基因,功能分析表明其中的13个(ADRB1,RFC3,CDK7,NRG1,ISL1,RAG2,FLT1,NOX4,NDUFA12,SCNN1B,TGFBI,MYC和CDCP)具有与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功能。前期生物学实验表明这13个基因中的8个(NOX4,TGFB1,CDCP1,FLT1,MYC,CDK7,RFC3和NGR1)都参与机体内最重要的氧浓度调节通路-缺氧诱导因子通路。对藏猪和民猪肺部转录组研究共检测到了28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91个基因(67.97%)在藏猪肺部表达下调,而只有90个基因(32.08%)在藏猪肺部表达上调。表明高海拔环境中,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对上调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藏猪中上调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肺组织发育、血管系统以及炎症反应,表明藏猪很可能通过这些基因的下调与上调维持着肺部及血管的损伤与修复之间的平衡。同时,将差异表达基因与藏猪基因组上正选择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只发现了6个共同基因(RGS2,SCD,TLE2,SLCO4C1,CXCL13和PRCP基因),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并不是完全由正选择作用到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上驱动的,有可能是通过反式作用方式进行调节或者是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发挥作用的。同时,这6个基因几乎都具有与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相关的功能,可作为候选基因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对正选择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表明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度都较小,提示是微效基因作用形式。综上,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大量基因。这些基因大部分属于微效基因,其中与低海拔猪种高度分化的基因可能主要通过改变蛋白质结构或通过反式作用方式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而很多中等甚至低程度分化的基因,例如HIF通路基因,则可能通过与其他基因互作以生物网络的方式影响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特征,部分低程度分化基因(如稳态过程相关基因)则可能通过改变拷贝数发挥作用。在高原环境下,藏猪肺部大部分基因的表达被抑制,但与肺部组织发育、血管系统以及炎症反应相关的部分基因表达上调,从而维持肺部和血管在高海拔极端环境中的损伤与修复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关嵩;钱桂生;;低氧肺血管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概况及展望[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苏明华;陈华伟;温佳林;王志刚;寇星灿;;高原鼠兔心肺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1992年03期

3 俞红贤;藏羊肺组织形态测量指标及其与高原低氧的关系[J];四川畜牧兽医;1999年04期

4 王金惠,善亚君,从玉文,吴岚军,苑晓玲,赵振虎,王升启,陈家佩;人体肝癌细胞急性低氧及低氧习服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生理学报;2003年03期

5 江家椿,嘎玛仁增,何玛丽;不同海拔高度西藏高原牦牛若干血液生理常值的比较[J];畜牧兽医学报;1991年01期

6 张勤文;不同海拔地区牦牛的肺组织形态学比较[J];中国兽医科技;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君;魏登邦;魏莲;齐新章;朱世海;饶鑫峰;;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细叶的结构特征[J];动物学报;2008年03期

2 徐贤华;彭华生;胡猛;肖欣荣;王万华;何晓英;;电压门控性钾通道亚型Kv2.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和恢复中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21期

3 后显华;陈建;罗勇军;刘福玉;杨晓红;袁志兵;徐刚;陈德伟;高钰琪;;RNA干扰沉默STIM1表达对低氧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汲广东;李名友;周莉;桂建芳;;斜带石斑鱼囊胚期胚胎和尾芽期胚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克隆[J];动物学研究;2006年05期

5 孙克勤,牟信兵,朱琴;平原人急进高原突发高原肺水肿的电镜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98年04期

6 蒋瑾;蒋宁;仁青多吉;;高原肺水肿的X线表现征象与发病时间和病理的关系[J];高原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7 胡明军;邓霄禹;江明锋;;高原哺乳动物低氧感受器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9期

8 张勤文;李莉;俞红贤;荆海霞;常建军;魏青;林伟山;;不同海拔地区牦牛骨骼肌组织结构比较[J];动物医学进展;2013年06期

9 方莉;王传博;李泽庚;尹婷婷;;中西医对COPD肺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10 杜晓华;刘霞;王海芳;刘英;;一日龄牦牛肺脏超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广琴;多羔和单羔奶山羊发情期卵巢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鉴定及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浩;藏鸡高原低氧适应生理机制及其杂交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袁青妍;牦牛血红蛋白的基因克隆和同源模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董宏彬;藏、汉族骨髓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廖继承;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 de Winton, 1889)种群分化及其环境适应[D];兰州大学;2006年

6 张更谦;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标记物及其差异基因筛选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邓柏林;旋毛虫感染诱导的SP2/0骨髓瘤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春燕;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养殖种群死亡原因及其生命生理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晓霞;不同年龄段牦牛与成年黄牛肺微血管构筑特征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10 董辉;巨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生物学特性及其相关基因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颐捷;三七总皂甙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11年

2 金永;毛囊细胞特异表达胸腺素β4基因转基因绒山羊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后显华;STIM1在缺氧性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4 葛付超;氟西汀对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5-HTT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D];青海大学;2011年

5 薛乾;大通牦牛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发育学研究[D];青海大学;2011年

6 柳东阳;牦牛和绵羊肺脏实质内微静脉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7 魏青;不同发育阶段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显微结构的研究[D];青海大学;2007年

8 王晓君;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氧传输系统部分特征的比较[D];青海大学;2008年

9 齐新章;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心脏对低氧的适应机制[D];青海大学;2009年

10 朱世海;高原鼢鼠、高原鼠兔的骨骼肌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D];青海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易斌;钱桂生;白莉;王关嵩;;缺氧致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Akt mRNA表达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贾荣莉;移居高原小尾寒羊与藏羊肺组织形态学比较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3 胡祖禹;江家椿;韩行赟;张佑仁;余广海;曾群辉;何玛琍;谢后清;濮洁;;西藏高原藏鸡及白色来航鸡的一些高原生理特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84年01期

4 贾荣莉;高原藏羊肺组织学结构及特点[J];中国兽医科技;1997年02期

5 俞红贤;藏羊肺组织形态测量指标及其与高原低氧的关系[J];中国兽医科技;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藏猪[J];中国农业信息;2005年09期

2 余先琼;张鏸予;帅素容;尹公鹏;杨显彬;刘明刚;;亚丁藏猪生长发育研究初报[J];四川畜牧兽医;2007年08期

3 李洪涛;张新风;吴清洪;刘运忠;任丽华;顾为望;;高原藏猪在亚热带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年01期

4 段诚中;;探秘天堂里的猪宝——藏猪[J];猪业科学;2008年02期

5 强巴央宗;张浩;纪素玲;凌遥;王强;占堆;;藏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与分析[J];中国畜牧杂志;2008年21期

6 龚建军;吕学斌;陈晓晖;曾凯;杨雪梅;梁艳;;藏猪生长发育性能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年02期

7 占堆;土登达杰;;藏猪本品种选育研究[J];西藏科技;2009年06期

8 张浩;强巴央宗;彭俊飞;杨涛;达娃卓玛;吴常信;;藏猪肥胖基因多态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8期

9 吕学斌;邹方东;赵森林;王高超;张宇;应三成;曾凯;龚建军;;藏猪种质资源细胞遗传学研究[J];四川动物;2009年06期

10 李云南;;乡城县藏猪资源的保护及建议[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诚中;;探秘天堂里的猪宝——藏猪[A];养猪三十年记——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养猪30年文集(1978-2007)[C];2010年

2 吕学斌;刘锐;龚建军;何志平;陈晓晖;曾凯;梁艳;;藏猪种质特性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志娟;王丽娜;李治中;束刚;王松波;朱晓彤;高萍;江青艳;;放牧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藏猪的习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强巴央宗;辜雪冬;刘志成;杨涛;张浩;;藏猪激素敏感脂肪酶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赵中权;帅素容;李辉;刘海峰;蒋忠荣;;藏猪RYR1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锐;吕学斌;;藏猪CAST基因SNP与肌纤维性状的关联性分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齐莎日娜;陈金永;郭荣富;余冰;陈代文;;藏猪与三元杂交猪β-defensin基因表达的差异[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中权;帅素容;李平;甘万华;高鹏;;藏猪雌激素受体(ESR)基因PvuⅡ多态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宝玉;强巴央宗;吴克亮;辜雪冬;张浩;;藏猪肝X受体(LXRs)基因多样性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倩君;姚娜;关伟军;马月辉;;OE-PCR合成藏猪obese基因编码序列及Leptin的原核表达[A];第十二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兵 陈建兵 益西贡布;[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杨晓 记者 黄先明;[N];四川日报;2006年

3 ;[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记者 刘全洲;[N];拉萨晚报;2011年

5 记者 盛利;[N];科技日报;2013年

6 徐家志;[N];西藏日报;2006年

7 记者 江芸涵;[N];四川日报;2013年

8 尕玛多吉;[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9 记者 周华;[N];甘孜日报(汉文);2010年

10 陆仲璘研究员;[N];中国畜牧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坤哲;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探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杨会强;藏猪β-珠蛋白基因与其低氧遗传适应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应三成;藏猪几个重要遗传特性基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赵叶;不同猪种抗病毒相关模式识别受体基因表达差异及维生素D的抗病毒作用与机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健;藏猪行为学观察及规模养殖工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张鏸予;甘孜藏猪生长发育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丽焕;藏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活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谢鸿观;藏猪白细胞介素-4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靖闻;甘南州藏猪遗传多样性及起源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景;基于猪60K芯片数据鉴别藏猪的高原适应性选择信号[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7 时新春;西藏林芝地区藏猪群6种传染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8 甘佳;四川藏猪微卫星多态性及其在世代间的变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普布次仁;藏猪生产性能及行为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杨涛;藏猪MHC-DQB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西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藏猪高海拔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7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