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分布特征与适应性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7 21:18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称壶瓶山保护区)地处湖南省石门县,与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地理位置在北纬29°50’~30°09’和东经110°29’~110°59’之间。总面积66568公顷,其中97%为集体林。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以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由于保护区内97%的森林属于集体所有,因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长期以来,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缓和矛盾,但是,保护管理成效缺乏系统评估,双赢机制的建立尚未实现。保护与发展矛盾的长期存在成为我国南方集体林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型野生动物的特点,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收集方法,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系统收集了壶瓶山保护区日常工作中的野外巡护、监测数据,分析壶瓶山保...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集体林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现状
        1.2.2 保护空缺分析与系统保护规划的应用现状
        1.2.3 红外线相机在自然保护区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1.2.4 野外巡护监测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1.2.5 参与式的威胁因素分析方法应用进展
        1.2.6 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进展
        1.2.7 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1.3 研究区域概况
        1.3.1 壶瓶山保护区基本情况
        1.3.2 社区人口统计数据
        1.3.3 管理目标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内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壶瓶山保护区兽类动物分布特征分析
    2.1 数据收集方法
        2.1.1 监测点与野外巡护监测路线
        2.1.2 巡护监测方案与数据采集
    2.2 数据处理方法
        2.2.1 物种相对丰富度分析
        2.2.2 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2.2.3 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
        2.2.4 监测站点间物种组成的差异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兽类动物分布特征
        2.3.2 兽类动物区系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壶瓶山保护区鸟类分布特征分析
    3.1 数据收集方法
        3.1.1 数据收集区域
        3.1.2 样线设置
        3.1.3 数据采集
    3.2 数据处理方法
        3.2.1 鸟类种类多样性分析
        3.2.2 均匀度指数分析
        3.2.3 遇见频次
    3.3 研究结果
        3.3.1 物种组成及优势状况
        3.3.2 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季节性差异
        3.3.3 优势种分析
        3.3.4 重要物种监测结果
        3.3.5 不同季节的鸟类群落组成
        3.3.6 区系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类动物分布特征分析
    4.1 数据收集方法
        4.1.1 监测点与野外巡护监测路线
        4.1.2 巡护监测方案与数据数据采集
    4.2 数据处理方法
        4.2.1 物种相对丰富度分析
        4.2.2 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4.2.3 Beta多样性指数分析
        4.2.4 监测站点间物种组成的差异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两栖爬行动物分布特征
        4.3.2 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红外线相机监测的鸟兽分布特征分析
    5.1 数据收集方法
        5.1.1 监测点的选择
        5.1.2 红外线相机的安装与维护
    5.2 数据处理方法
        5.2.1 照片整理与统计
        5.2.2 多样性指数分析
        5.2.3 相对丰富度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物种多样性
        5.3.2 相对丰富度
        5.3.3 各监测样点差异性比较
        5.3.4 野生动物日活动节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壶瓶山保护区威胁因素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威胁因素收集与排序
        6.1.2 威胁影响范围分析
        6.1.3 管理对策分析
    6.2 研究结果
        6.2.1 威胁因素清单
        6.2.2 威胁因素排序结果
        6.2.3 威胁因素的综合分析
    6.3 保护管理趋势与对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壶瓶山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优化研究
    7.1 分析方法
        7.1.1 保护优先区确定方法
        7.1.2 人为干扰程度分析
        7.1.3 功能区优化方法
    7.2 研究结果
        7.2.1 保护优先区与人为干扰区
        7.2.2 优化方案
        7.2.3 效果检验
    7.3 本章小结
        7.3.1 原有范围与功能区划的局限
        7.3.2 范围与功能区优化后的影响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主要结论
    8.2 创新点
    8.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及其影响研究[J]. 田书荣,李子杰,康祖杰,廖庆义,李迪强.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2)
[2]基于威胁因素的集体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分析——以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田书荣,刘超,桂小杰,李迪强.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2)
[3]基于人为压力和保护优先生境分析的云南省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J]. 胡金明,杨飞龄,刘锋,邱成,左潇潇.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4]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黄河流域湿地优先保护格局[J]. 郭云,梁晨,李晓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5]自然保护区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探析[J]. 田仁桥.  绿色科技. 2018(10)
[6]利用红外相机对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的初步调查[J]. 于桂清,康祖杰,刘美斯,陈振法,邓忠次.  兽类学报. 2018(01)
[7]近20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综述[J]. 代万,李春叶,周顺福,王有兵.  林业调查规划. 2017(06)
[8]国家公园功能分区探讨[J]. 唐芳林,王梦君,黎国强.  林业建设. 2017(06)
[9]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以吉林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为例[J]. 李海萍,李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06)
[10]自然保护区分区方法的解析与比较[J]. 张娜,周静波,郑志元.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05)

博士论文
[1]气候变化压力下青藏高原系统保护规划研究[D]. 朵海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硕士论文
[1]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护管理体系研究[D]. 黄志伟.华南农业大学 2016
[2]自然保护区集体林管护模式比较研究[D]. 冉小慧.兰州大学 2016
[3]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与评价研究[D]. 孟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4]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我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及空缺分析[D]. 郭柳琳.山西大学 2015
[5]东北林业系统保护地规划的空间布局研究[D]. 付励强.东北林业大学 2015
[6]社区居民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参与研究[D]. 曲笑含.北京林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87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3687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