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朝鲜族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使用实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06:32
   中国的朝鲜族大体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由朝鲜半岛移居而来的跨境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地区。中国朝鲜语随朝鲜族移民而来,与朝鲜半岛的朝鲜语具有相同的根源,但在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与朝鲜半岛的朝鲜语不同的独有特征。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及1992年的中韩建交等历史性事件又对中国的朝鲜语产生了进一步影响,逐渐形成了兼容并收、独具特色的语言体系。在以上多方面影响之下,中国朝鲜语方言形成了以下三大特征:一、中国朝鲜语方言覆盖了朝鲜半岛的六种方言;二、中国朝鲜语方言受汉语及朝鲜半岛语言的影响;三、中国朝鲜语的方言区域划分不明确。中国朝鲜语方言研究的历史不甚久远,20世纪80年代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方言调查,对中国朝鲜语方言进行了全面性的系统研究。一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导,一次由延边大学主导,两次调研分别撰写并出版了《中国朝鲜语方言调查报告》和《中国朝鲜语实态调查报告》。此后,鲜有关于中国朝鲜语方言的全面系统研究,关于方言的研究也多集中于某一个地区,并且仅限于词汇、语音、语法的某一部分,全面且系统的朝鲜语方言研究仍旧呈缺乏状态,许多方言资源也亟待发掘及保护。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朝鲜族人口开始前往沿海以及较发达地区工作、生活,朝鲜族居住地面临人口大量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部分朝鲜族村落失去了以往的生机,逐步走向衰落。在此影响下,朝鲜语尤其是方言使用人口逐渐减少、使用频率呈下降趋势,诸多问题都对朝鲜语方言研究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急需通过田野调查来构建朝鲜语方言资料,对朝鲜语方言加以保护和传承。基于以上现状,本文将以除延边地区以外的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为研究对象,统筹并整合田野调查资料,对朝鲜语方言从词汇、语音、语法等三个领域进行相应的描写分析。吉林省散居地区的朝鲜族由朝鲜半岛移居至中国的方式呈现多样性,语言也相应的丰富多样,大致以咸镜道方言、庆尚道方言、平安道方言以及以方言岛的形式存在的京畿道方言和全罗道方言并存,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朝鲜半岛的六大方言区。因此,本文将运用传统方言学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进行系统研究。共时层面上,主要通过对五种方言的比较,阐述相应地区方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特征;历时层面上,结合文献材料,揭示方言的来源以及演变过程。全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绪论。简要概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理论背景和调查设计。第二章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的方言现状。探讨中国朝鲜语的形成历史以及方言分布,阐述形成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15个调查点的基本概况作了相关介绍。第三章吉林省散居地区的词汇使用现状及特征。主要对447个基本词汇以及34个外来词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从两个方面对447个基本词汇的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一是以方言区域为单位,整理出各个方言区域特有的方言词汇,并结合文献材料分析该方言词汇的历史来源;二是以基本词汇的使用分布为基准,汇总出以方言及标准语形态并存的词汇、仅以方言形态存在的词汇、仅以标准语形态存在的词汇。通过以上研究及分析,绘制几个重点词汇的语言地图,以此揭示基本词汇的分布特征。以34个外来词为准,根据方言区域的不同,考察了各个方言区域外来词的使用现状,并分析了外来词的产生原因。第四章吉林省散居地区的语音现状及特征。根据词汇调查结果以及录音资料,对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的语音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录音资料,整理出各个方言的元音及辅音体系,并根据整理出的语音体系,对各个方言区域的语音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考察和整合,阐明了语音现象的来源,并对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的语音特征进行了总结。第五章吉林省散居地区的语法现状及特征。主要从曲用与活用的语法结构以及句式等角度分析语法的使用现状。通过曲用与活用的语法形态,对助词与连接语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句式的考察,研究了适用于不同对象时所使用终结语尾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共时角度分析了各方言区的差异,通过历时角度揭示了朝鲜语方言语法形态的来源,并总结出了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的语法特征。第六章结论。对各个章节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的词汇、语音、语法特征,对吉林省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从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被调查者个人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分析了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后续的研究课题。
【学位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H21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得春;朝鲜语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民族语文;1998年04期

2 许莞悦;金光洙;;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2期

3 金光洙;;中国朝鲜语历史研究[J];中国朝鲜语文;2019年03期

4 李忠辉;;汉至清代朝鲜语译员的设置及活动研究[J];东疆学刊;2017年02期

5 王琳;;初级朝鲜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知识文库;2020年08期

6 王琳;;关于朝鲜语教学中基础阶段的教学法研究[J];知识文库;2020年09期

7 南香伊;;朝鲜语单元音o偏移现象[J];学园;2017年31期

8 齐晓峰;;浅谈朝鲜语翻译中的几个问题[J];民族翻译;2010年01期

9 金光洙;;中国朝鲜语新名词术语分析[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10 太平武;21世纪中国朝鲜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海莲;吉林省朝鲜族散居地区朝鲜语方言使用实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0年

2 吕文浩;朝鲜语俗语的语言文化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3 姚骏;《老乞大谚解》朝鲜语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马英美;改革开放后中国朝鲜语新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5 张成日;朝鲜语西北方言语音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6 裴金梅;解放后朝鲜语敬语形态变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7 张承焕;中国延边地区朝鲜语使用现状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8 许闰星;朝鲜语—蒙古语单元音和韵律特征的实验语音学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9 申美花;[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金海月;朝汉致使范畴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全今;延边地区朝鲜语听者敬语使用变化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2 李洺宇;准书面语朝鲜语语音语料自动标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延边大学;2019年

3 权永敏;基于统计学方法的朝鲜语大数据文本挖掘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4 张明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朝鲜语使用现状分析[D];延边大学;2019年

5 刘星辰;基于深度学习的朝鲜古籍中文种辨识方法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6 郑有植;“感觉·心理形容词+(?)”结合词汇研究[D];延边大学;2019年

7 刘双;大学生朝鲜语学习中迁移现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娄燕;汉语和朝鲜语母语者对英语词重音的感知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9 金丹;基于朝鲜语语料库的人名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延边大学;2018年

10 刘畅;幼儿的朝鲜语单元音发音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9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89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