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朝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8 19:32
  宋仁宗朝诗歌不仅是建立宋诗基本风格的时期,也是宋诗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仁宗朝诗歌对于唐代的诗学遗产有充分的学习和借鉴,同时又能革故鼎新、自成风格。宋仁宗朝诗歌可以说是在由唐入宋阶段起着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时期,它为后来宋调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仁宗朝诗坛的发展历程大略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天圣至景祐时期(1023-1038)——诗风转变关键期、宝元至皇祐时期(1038-1054)——诗歌革新兴盛期、至和至嘉祐时期(1054-1063)——诗歌风气定型期。宋仁宗朝诗坛三个历史阶段的诗学崇尚与诗美形态是复杂而多变的。“尚意”、“尚健”和“尚韵味”分别可以代表三个历史阶段最突出的诗学审美取向。 北宋仁宗朝诗坛呈现出多种诗学价值观、多种审美风格体派共生并存的格局。不同风格派别、不同诗学体系、古体与近体、唐音与宋调的矛盾统一、对立消长,既是仁宗朝诗歌的发展动力,也是仁宗朝诗歌革故鼎新的结果。宋仁宗朝诗坛大体上呈现出尚理性与尚情韵、尚平易与尚雄豪、尚雅正与通俗化、尚载道与尚笔力的矛盾统一的多元化审美格局。 在欧、梅、苏等人的所属的宋仁宗朝诗坛上,宋调并没有完全形成,而宋调的真正... 

【文章页数】:3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宋仁宗朝历史背景
    第一节 宋仁宗其人与仁宗朝政治
        一、宋仁宗与仁宗朝
        二、宋仁宗朝政治背景
    第二节 宋仁宗朝思想文化背景
        一、儒学复兴运动
        二、佛老思想的兴衰
        三、尚理思潮
    第三节 宋仁宗朝士风转变
        一、宋仁宗朝士人生存状态
        二、宋仁宗朝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自觉
        三、宋仁宗朝与北宋中期新型文化人格
第二章 天圣至景祐年间(1023—1038)诗坛创作
    第一节 天圣尊韩与尚意的诗学追求
        一、天圣尊韩的文化史与文学史意义
        二、天圣至景祐诗坛对韩诗的承继
    第二节 天圣至景祐诗坛新变
        一、宋仁宗朝诗坛与宋初三朝诗坛
        二、天圣至景祐诗坛创作与宋诗新风
    第三节 创作实绩
        一、京东诗人群体创作
        二、汴京名臣诗歌创作
        三、西京才俊诗歌创作
第三章 宝元至皇祐年间(1038—1054)诗坛创作
    第一节 庆历气象与尚健的诗学理想
        一、知古明道与经世精神
        二、从容自适与治心养性
        三、警时鼓众与讽谕精神
        四、豪纵雄健与气横意举
    第二节 宝元至皇祐诗坛新变
        一、崇尚气格
        二、理性精神的高涨
        三、西昆体的衰落
    第三节 创作实绩
        一、雄深古健之风
        二、温雅舒畅之音
第四章 至和至嘉祐年间(1054-1063)诗坛创作
    第一节 嘉祐唱和与尚韵味的诗学崇尚
        一、自得自乐的内省心态
        二、以诗为乐与以文为戏
        三、古淡平易之诗学理想
        四、诗学宗主的更替
    第二节 至和至嘉祐诗坛新变
        一、谐谑诗、理趣诗的出现
        二、宋诗语言风格的形成
    第三节 创作实绩
        一、古淡疏畅之音
        二、瘦劲老健之音
第五章 宋仁宗朝诗坛的多元化审美形态
    第一节 尚理性与尚情韵
        一、“诗言志”与“诗缘情”
        二、抑情尚理诗美取向的建立
    第二节 尚雄豪与尚平易
        一、“超迈横绝”与“深远闲淡”
        二、平易自然审美风尚的形成
    第三节 尚雅正与尚通俗
        一、“治心养气”、“积学蓄理”与“资谈笑、助谐谑”
        二、“以文为诗”与“以俗为雅”的流行
    第四节 尚载道与尚笔力
        一、因诗见道与语峻体健
        二、“意新语工”与古、近体的均衡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范仲淹诗歌之“清”[J]. 赵毓群.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3)
[2]欧阳修天圣学韩:北宋“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J]. 洪本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3]时带唐风情韵,然已入宋调——谈欧阳修诗歌的诗史意义[J]. 马骥葵.  古典文学知识. 2009(03)
[4]论宋人的“诗人诗”、“文人诗”与“儒者诗”之辨[J]. 祝尚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5]欧阳修十年困守期诗歌与其佛老思想[J]. 马骥葵.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1)
[6]从意象营造到事态叙写——论杜诗叙事的审美形态与诗学意义[J]. 邹进先.  文学遗产. 2006(05)
[7]欧、梅对韩、孟的群体接受及其深层原因[J]. 尚永亮,刘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
[8]论宋代美学[J]. 吴功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9]蔡襄:北宋前期的七绝高手[J]. 陶文鹏.  中国文化研究. 2003(04)
[10]论北宋庆历诗风的形成[J]. 马东瑶.  文学遗产. 2002(02)



本文编号:3704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3704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