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21:40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从伦理的视角剖析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有助于全面、深刻理解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及马克思学说的阶级立场和道德追求。马克思没有系统阐述过自己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批判以及关于共产主义道德只言片语的阐释当中。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正值人类交往的空间结构由分散孤立的地域交往向整体的世界交往发展。马克思在针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以及对社会各种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交往观,主张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去分析、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分工、交换问题,吸收了康德实践理性的合理内核,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交往观和费尔巴哈的交往观,形成了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涵盖了一切社会关系以及在这种社会关系下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主体性、客体性、客观性、能动性以及社会历史性的特征。从交往的基本属性、交往的社会结构以及交往的范围分别可以把交往分为: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经济交往、政治交往和文化交往;地域交往和世界交往。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出发,对在此...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缘起
    1.2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目的
        1.2.2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理论意义
        1.2.3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4.1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思路
        1.4.2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方法
    1.5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1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马克思交往理论伦理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1 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1.2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凸显
        2.1.3 近代工人运动的发展
    2.2 马克思交往理论形成的理论来源
        2.2.1 亚当·斯密的交换以及分工理论
        2.2.2 康德的实践理性基础
        2.2.3 黑格尔的交往观
        2.2.4 费尔巴哈的交往观
第三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哲学基础
    3.1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
        3.1.1 交往概念的界定
        3.1.2 交往形式的划分
        3.1.3 交往的特征
        3.1.4 对唯物史观形成的作用
    3.2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人性论基础
        3.2.1 交往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
        3.2.2 交往表征着人的社会本质
        3.2.3 交往自由是类本质的应然规定
        3.2.4 “交往异化”的道德判断
    3.3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实践论基础
        3.3.1 马克思对“实践”的理解
        3.3.2 基于在实践基础上的交往
        3.3.3 唯物史观视域下交往的功能
    3.4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价值论基础
        3.4.1 劳动价值论基础
        3.4.2 “两个和解”的伦理诉求
        3.4.3 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理想
        3.4.4 坚持经济尺度与伦理尺度相统一
第四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伦理意蕴:基于历史发展向度
    4.1 “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交往伦理
        4.1.1 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的依赖性”交往
        4.1.2 “人的依赖性”阶段中的伦理主体分析
        4.1.3 基于“人的依赖关系”的交往伦理
    4.2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交往伦理
        4.2.1 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的依赖性”交往
        4.2.2 世界交往的价值分析
        4.2.3 基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交往伦理
    4.3 “自由个性”阶段的交往伦理
        4.3.1 实现“自由个性”的现实条件
        4.3.2 马克思理想的交往形式——真正的共同体
        4.3.3 基于“自由个性”的交往伦理
第五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伦理意蕴:基于社会结构向度
    5.1 马克思的经济交往伦理思想
        5.1.1 对资本主义经济交往中伦理主体异化的批判
        5.1.2 对资本主义拜物教的批判
        5.1.3 对资本主义经济交往中虚假性自由与平等的批判
    5.2 马克思的政治交往伦理思想
        5.2.1 马克思政治交往伦理的主体承载
        5.2.2 对资本主义政治关系的批判
        5.2.3 马克思政治理想的道德内涵
    5.3 马克思的文化交往伦理思想
        5.3.1 文化交往同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的关系
        5.3.2 对资本主义形成的世界性文化交往的价值分析
        5.3.3 对资本主义文化交往的批判
第六章 马克思交往伦理思想的贡献
    6.1 马克思交往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
        6.1.1 对哈贝马斯交往伦理思想的影响
        6.1.2 对经济伦理、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研究的意义
        6.1.3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贡献
    6.2 马克思交往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6.2.1 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适用性
        6.2.2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
        6.2.3 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价值指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中国表达[J]. 皮家胜,邓喜道.  广东社会科学. 2020(04)
[2]马克思机器大工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韩保江,李娜.  改革与战略. 2020(06)
[3]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立场、治理理念和构建方略[J]. 李维意.  广西社会科学. 2020(04)
[4]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杨峻岭,吴潜涛.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
[5]马克思自然观的三个维度及现实意义[J]. 于冰.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
[6]附录中的思想遗珠——解读马克思《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J]. 张岩冰.  理论月刊. 2020(01)
[7]以实践为基础的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马克思生态道德哲学的内在逻辑[J]. 陈倩倩,张晓东.  山东社会科学. 2019(12)
[8]马克思晚年笔记中的交往作用思想研究[J]. 王晓红.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9]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研究述论[J]. 刘勇,吴佳华.  长白学刊. 2019(06)
[10]论世界交往的空间效应——基于马克思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现代性批判视角[J]. 李维意.  哲学研究. 2019(10)

博士论文
[1]马克思伦理经济思想研究[D]. 李文娟.吉林大学 2020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著作中的伦理思想[D]. 韩小敬.中共中央党校 2018
[3]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研究[D]. 蒋谨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
[4]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的当代阐释[D]. 侯志水.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马克思《穆勒评注》中交往异化思想探析[D]. 吴翠花.山东大学 2020
[2]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及其在新时代的价值[D]. 莫珂璐.浙江大学 2020
[3]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及其当代发展[D]. 陈秋坤.华东师范大学 2019
[4]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交往研究[D]. 解镇荣.中央民族大学 2016
[5]马克思的交往思想[D]. 李真.山东大学 2015
[6]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交往研究[D]. 秦银萍.北京邮电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705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705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