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相控阵雷达工作模式分析与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05:39

  本文选题:机载相控阵雷达 切入点:工作模式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电子侦察是电子战的先导和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利用的情报为电子战提供支援,从而提高电子战能力,已成为现代电子战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空间运动平台间的对抗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机载相控阵雷达工作模式识别问题。拟从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机载相控阵雷达四种典型的工作模式进行仿真和分析,并采用深度神经网络对不同工作模式的信号特点进行学习和识别,为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雷达基本工作原理,建立机载相控阵雷达模型,并根据不同的运动场景对雷达的典型工作模式进行仿真和分析。仿真涉及相控阵雷达边搜索边跟踪、搜索加跟踪、多目标跟踪、单目标跟踪四种工作模式;通过仿真产生不同雷达工作模式下侦察机截获的脉冲描述字,为后续工作模式的分析和识别提供基础。2、针对雷达天线扫描特性分析容易受到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层次建模的信号幅值拟合方法。该方法对脉冲描述字进行脉冲等级、脉冲组等级、工作模式等级建模,有效克服了漏脉冲和虚假脉冲对信号幅值拟合的影响。3、提出基于去噪自动编码器的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方法,并深入分析了深度神经网络中隐含层数、节点数、噪声注入比例等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识别效果。通过实验对基于去噪自动编码器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自适应地提取到信号中区别不同工作模式的本质特征,而且对噪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为雷达工作模式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4、针对去噪自动编码器训练耗时长的缺陷,研究了基于边缘去噪自动编码器的工作模式识别方法;并对结合SVM和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方法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分类正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边缘去噪自动编码器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算法能有效地识别出雷达不同的工作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特征表达能力,而且能有效降低分类错误率。
[Abstract]:In 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radar , a new method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of airborne phased array radar is proposed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58.92;TN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洁,王炳如;《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出版发行[J];现代雷达;2001年S1期

2 ;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系列专著 《空间探测相控阵雷达》出版发行[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8期

3 何子述;金林;韩蕴洁;严济鸿;;光控相控阵雷达发展动态和实现中的关键技术[J];电子学报;2005年12期

4 邵正途;朱和平;郭建明;彭飞;;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在反导预警系统中的应用[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S2期

5 杨红超;张伟;余方利;韩振铎;;相控阵雷达多目标数据处理仿真实现[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年04期

6 陈立;潘谊春;郑凯;;相控阵雷达的发展[J];舰船电子工程;2009年05期

7 李争;郭宜忠;张鑫;秦义;;一种远程相控阵雷达作战效能评估模型[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马玉凤;相控阵雷达[J];上海航天;1984年02期

9 楼加渔;;新型机载相控阵雷达[J];航空电子技术;1983年02期

10 童小玲;光导纤维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庆宇;;相控阵雷达搜索的优化方法[A];四川省电子学会雷达与火控、电子线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1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王帆;赵锋;肖顺平;;防空反导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建模仿真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季明刚;张友益;;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资源综合调度算法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杨非;牛长流;臧淼;;相控阵雷达的信号识别分析[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吴在东;肖海红;;二维相控阵雷达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实现[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义春;朱旗;龚晨;;锥体共形相控阵波束控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陶晓瑛;钟剑锋;;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密封设计研究[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学林;项鑫;黄广炎;冯顺山;;钨球破片对相控阵雷达典型部件的侵彻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牛岩;刘洪;吴海东;;对某相控阵雷达的脉冲卷积干扰效果分析与仿真[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C];2014年

10 马利华;;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罩结构设计[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琳 刘江平 宋丽娟;现代海战防空“千里眼”:舰载相控阵雷达[N];解放军报;2005年

2 伍冀陆;“阵风”的新RBE2雷达[N];中国国防报;2011年

3 楼宏高 口述 吴天 袁强 整理;说说我掌控的“相控阵”[N];中国国防报;2011年

4 吴腾奇;漫谈相控阵雷达技术[N];中国国防报;2014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亦天;《汉和》:歼-10“雷达革命”[N];中国国防报;2012年

6 水生;为什么相控阵雷达天线不用转动?[N];中国国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郑莹莹;电子科大打造智能“车联网”世界[N];成都日报;2014年

8 巴丁;建造信息化航母:国防科技面临的新挑战[N];学习时报;2011年

9 刘江平 刘建安;扫视海空的“神眼”[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晓金;“戈”号航母简介[N];中国船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斌;相控阵雷达资源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周文辉;相控阵雷达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程婷;相控阵雷达自适应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江朝抒;机载相控阵雷达地面低速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丁霄;基于方向图可重构技术的相控阵大角度扫描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何俊;相控阵馈电网络中的无源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忠传;毫米波宽带相控阵数字单脉冲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伍洋;射电望远镜天线相控阵馈源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廖羽宇;统计MIMO雷达检测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茜;MIMO雷达检测与估计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斌;相控阵雷达搜索技术研究及其仿真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2 王哲;数字相控阵雷达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赵宇;相控阵雷达资源优化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闫敏;极化相控阵雷达波束形成与极化合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曾祥东;相控阵雷达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王永兵;频控阵阵列参数优化设计及其目标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刘安龙;二维相控阵典型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悦辰;相控阵雷达资源调度研究及干扰效能评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展红英;相控阵雷达系统实时任务负载分配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单奇;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9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679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