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基纳米结晶薄带GMI磁传感器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29 22:00

  本文关键词:一种铁基纳米结晶薄带GMI磁传感器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磁场测量技术是研究磁现象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高灵敏度的弱磁场测量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上天”可测量宇宙磁场、为卫星与航天器定姿;“下海”可用于探测船只潜艇;“入地”可进行石油矿藏勘探;在日常生活生产中还可以应用在材料无损探伤等诸多领域。巨磁阻抗(GMI)效应的发现,为空间磁场探测又提供一种新的选项。采用非晶丝或纳米结晶材料可以制备不同形态的磁芯,通过这些磁芯制作具有GMI效应的磁传感器,在尺寸、功耗和灵敏度等方向均有进步,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打破欧美等国在高灵敏度磁强计上的垄断地位、促进我国高灵敏度弱磁探测技术和微型化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基于GMI效应的磁强计。本论文主要就GMI效应基于Fe基纳米结晶的巨磁阻抗效应传感器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前期的论文调研,解释了GMI效应的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进行磁场测量的原理,得出采用GMI效应进行高精度磁测是可行的,提出了磁场测量的设计方案并搭建出了整个磁强计的测量系统装置,并对GMI磁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灵敏度等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对不同软磁材料的对比分析,本文最终选择Fe基纳米结晶薄带作为敏感元件的材料,非晶薄带一般比的纳米结晶各向异性要低约一两个数量级;非晶材料的最佳频率将比纳米晶大得多;它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很小且几乎没有磁后效效应。考虑到空间结构的紧奏型和稳定性,本文设计了通过纵向激励的方式来作用于敏感元件,以Fe基纳米结晶薄带为磁芯,建立了纵向激励的薄带磁芯磁化模型,通过仿真不同元件材料参数和激励信号参数,选择最佳激励信号和材料参数。硬件电路部分提出了从电路设计、元件选择、抗干扰和电磁兼容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静态标定实验测试数据表明。激励信号频率为k H100z的条件下,开环灵敏度为V012.0n Tm/,阻抗变化率高达%29,线性度小于%2。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设计的巨磁阻抗磁强计可以测量?6n T5000的磁场,且性能良好。
【关键词】:巨磁阻抗效应 磁传感器 弱磁测量 铁基纳米结晶薄带 高灵敏度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注释表11-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引言12-16
  • 1.2 基于GMI磁传感器研究现状16-20
  • 1.3 GMI磁传感器的应用20-22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标22-23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23-24
  • 1.6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基于GMI效应的理论研究25-32
  • 2.1 GMI效应的的产生机制25-27
  • 2.2 GMI效应的测量方法27-28
  • 2.3 GMI效应的实验研究28-31
  • 2.3.1 GMI效应与驱动电流频率的关系28-29
  • 2.3.2 GMI效应与不同驱动方式的关系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GMI材料的特性研究32-41
  • 3.1 不同材料的软磁特性的分析研究32-33
  • 3.2 不同材料制备和GMI效应研究33-38
  • 3.2.1 Co基丝33-34
  • 3.2.2 非晶带材34-37
  • 3.2.3 Fe基纳米结晶薄带37-38
  • 3.3 提高材料GMI效应的热处理方法38-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GMI传感器的总体设计41-56
  • 4.1 GMI传感器的总体设计方案41-42
  • 4.2 基于Fe基纳米结晶薄带GMI效应模型建立42-46
  • 4.3 传感器敏感元件的设计46-54
  • 4.3.1 材料磁化参数的设计46-49
  • 4.3.2 传感器元件参数的设计49-54
  • 4.4 材料表面粗糙度的设计54-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电子学部分设计56-64
  • 5.1 信号发生电路56-57
  • 5.2 峰值检波电路57-60
  • 5.2.1 电路工作原理57-59
  • 5.2.2 同步检波电路59-60
  • 5.3 滤波及放大电路60
  • 5.4 电源电路设计60
  • 5.5 元器件的选择60-62
  • 5.5.1 电阻61
  • 5.5.2 电容61-62
  • 5.5.3 硬件抗干扰措施62
  • 5.6 电磁兼容设计62-63
  • 5.7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实验调试及性能标定64-70
  • 6.1 GMI磁强计技术特点与相关性能指标64-65
  • 6.2 GMI磁强计的标定实验65-68
  • 6.2.1 实验原理65-66
  • 6.2.2 实验设备66
  • 6.2.3 实验步骤66
  • 6.2.4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66-68
  • 6.3 本章小结68-70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70-72
  • 7.1 总结70
  • 7.2 未来工作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7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桥;谢文杰;陈果;唐新峰;;退火对熔体旋甩p型Bi_2Te_3薄带微结构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7期

2 ;电气和电子工程用材料科学[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0年02期

3 李林;王永刚;;高速淬火HfV,ZrV薄带的TEM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86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丽敏;周振新;方威;倪兴涛;;金属薄带疲劳性能测试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2 刘艳;张成伟;;双带法金属薄带凝固过程的流场与温度场耦合[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3 郑申白;顾立业;刘友柱;张立生;;热轧薄带生产的关键技术[A];2010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4 李运刚;梁精龙;唐国章;蔡宗英;;Fe-6.5wt%Si薄带的制备技术与发展[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5 刘东辉;吕德文;王玉彬;路艳萍;;邯钢CSP热轧薄带的生产经验[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6 李林;王永刚;;高速淬火HfV,ZrV薄带的TEM观察[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7 袁建光;赵伟杰;龚少腾;刘相华;王国栋;;热轧薄带技术的开发和实践[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8 邹汉昌;乔垎;张茂才;高学绪;包小倩;周寿增;;ZrB_2掺杂对Nd_2Fe_(14)B/α-Fe系纳米复合永磁薄带磁性能的影响[A];2004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高秀华;齐克敏;崔玉新;邱春林;白光润;李四军;;轧制方式对取向硅钢薄带冷轧织构的影响[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热轧薄带路漫漫[N];世界金属导报;2001年

2 记者 常宗华;大钢推出不锈钢超薄带[N];中国冶金报;2002年

3 刘友存 编译;直接浇铸薄带钢的Castrip工艺[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明波;双辊薄带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和参数表征[D];重庆大学;2001年

2 何先勇;硅钢薄带凝固过程及组织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崔大田;中温共晶焊料薄带制备及其相关基础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乃夫;掺杂Fe对高Mn含量NiMnGa合金薄带相变与磁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3年

2 洪陆阔;铁碳合金薄带气—固反应脱碳温度与气氛控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毛伟;一种铁基纳米结晶薄带GMI磁传感器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詹利江;Si,Fe,Cu,Nb添加对多元Sm_(12)Co_(60-70)M_(28-18)薄带磁体的结构与磁性影响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伟;双辊铸轧薄带厚度及生产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6 周浩;TbCu_7型Sm-Co基薄带磁体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乔实;NiTiHfCu合金薄膜和薄带的显微组织与马氏体相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戊;Ni-Mn-Sn(Co)磁制冷薄带材料结构相变及磁性能表征[D];上海大学;2014年

9 韩丹;添加Hf及CNTs的TbCu_7型Sm-Co基薄带磁体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10 李晓星;Sm(Co,M)_7(M=Ti,,Hf,Cu)型薄带磁体的结构与磁性能[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一种铁基纳米结晶薄带GMI磁传感器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75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d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