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对“西安奔驰漏油事件”的报道框架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6 23:15
  当下,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高度重视其生态发展。其间爆发的网络事件,可能威胁社会的稳定,但也促进国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西安奔驰漏油事件”曾一度在网络上大爆发,吸引了大量媒体跟踪报道,是2019年的重大舆情之一。因此,研究相关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框架,明确当下媒体报道方向,对国家治理互联网生态具有实际意义。框架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常被用于新闻报道框架研究。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报道框架优点,并提供整改方向,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三层次框架结构”是分析新闻媒体报道框架的一种方式,源自台湾学者臧、国仁的著作《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一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本文以此为基础,选择《人民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三家媒体机构,以其在公众号、微博和综合类门户网站平台上,对“西安奔驰漏油事件”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高、中、低”三个层面分别对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新闻来源、报道倾向、报道体裁等报道框架构成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比三家媒体在这些要素的差别的基础上,得出它们报道框架的相同与不同。研究结果表明,三家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框架,共同特点表现为...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网络媒体对“西安奔驰漏油事件”的报道框架对比分析


事件影响力指数

媒体,情况,事件


网络媒体对“西安奔驰漏油事件”的报道框架对比分析15图2-1事件影响力指数2.“媒体参与情况”:从网媒平台可以得到央级媒体、财经类媒体、科技类媒体的参与情况。截止2019年10月1日,在知微事见上搜索“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可以看到,本次事件,共有133家重要媒体参与,其中,央级媒体参与度远超过其他两类的媒体,并且科技类的媒体虽然有上榜前三,但是其参与度相较于排第二的财经类媒体都有一定的差距,更别说排第一的央级媒体,因此本文中研究的媒体排除了这一类的媒体,只看重是否属于央级以及财经类媒体。图2-2媒体参与情况3.“舆论潮:用事件最近一小时的热度除以当前所有在更新事件的热度计算得到舆论场占比。可以看到,本次事件在4月14日排名达到整体舆论场的占比峰值,而根据本次媒体报道数据笔者发现,4月14日该事件的话题比较充足,有“揭秘西安利之星老板”、“奔驰女车主不接受道歉现场录音曝光”“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声明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手续服务费”,这些话题充分的吸引了媒体和网民的关注,相关报道的数量非常多。4.根据事件的指标可以看到,平台根据收集到的报道数据将“西安奔驰漏油事件”持续事件定在了12天11小时,这也是前文定义该事件爆发期的依据。在事件爆发期内,平均传播速度为每小时214条相关报道,峰值传播速度为每小时1025条相关报道。

趋势图,趋势图,事件,金融服务


硕士学位论文165.根据事件趋势图可以得到以下信息:1.以单个自然日为计量周期看,本次事件在4月14日到4月17日是一段舆情热度的最高时期。2.以小时为计量单位来看,本次事件的传播峰值是在2019年4月17日上午9点左右,网媒与全局完全一致,微博在4月14日达到最高峰,微信则是在10点左右达到最高峰。图2-3时间趋势图6.根据“媒体观点”可知,网媒报道次数前三的标题分别是第一名是“中消协回应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汽车金融服务费应明码标价”共55家媒体报道;第二名是“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进展:当事双方已达成和解”也有55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第三名是“五问奔驰事件和解后续:其他车主金融服务费能退吗?”有49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可以看到,“金融服务费”被爆出是推高本次事件热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图2-4十大热门标题7.通过以网媒、微信平台数据的标题以及微博平台数据的正文为内容分词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新闻管理与舆论引导问题、趋势分析[J]. 柳斌杰,郑雷.  国际新闻界. 2019(02)
[2]我国党报国内暴恐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近十年报道为例[J]. 胡栓,童兵.  新闻大学. 2018(02)
[3]对官媒新浪微博叙事风格的研究——以人民网官微为例[J]. 宋丽芳.  东南传播. 2017(04)
[4]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以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为例[J]. 曹珊.  新媒体研究. 2016(20)
[5]中美主流媒体对“8.12天津港爆炸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为例[J]. 苏翌暄,陈先红.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框架理论视阈下中央与地方媒体重大灾难事故报道研究——以《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对8·12天津爆炸事故报道为例[J]. 陈梅.  东南传播. 2016(07)
[7]媒体两微一端融合策略研究——基于国内110家主流媒体的调查分析[J]. 向安玲,沈阳,罗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4)
[8]从网络集群行为到网络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性事件及相关研究的学理反思[J]. 董天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02)
[9]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议题结构探析[J]. 官建文,李黎丹,王培志.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02)
[10]“框架”概念再辨析——兼论近年国内外的框架研究[J]. 杨璀璀,蒋忠波.  新闻爱好者. 2015(05)

硕士论文
[1]媒介融合视域下党媒“两微一端”的话语框架[D]. 杨婷婷.北京交通大学 2019
[2]网络媒体对“8·12天津港爆炸”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D]. 臧敏.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网络媒体突发性公共事件专题报道框架研究[D]. 张凤霞.大连理工大学 2017
[4]框架理论视域下网络事件传播特征研究[D]. 管晶.武汉理工大学 2017
[5]中国大陆与台湾报纸“赴台个人游”报道的框架分析[D]. 马雨晴.东北师范大学 2014
[6]中国近年网络事件特点及传播特点研究[D]. 莫雪芳.广州大学 2011
[7]央视近十年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研究[D]. 李倩.山西大学 2010
[8]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D]. 何翔.新疆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73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573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4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