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热稳定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1 22:06

  本文关键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热稳定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非晶铟镓锌氧(amorphous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a-IGZO)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s,TFTs)因具有较高的场效应迁移率、优良的大面积成膜均一性、高透光率及可常温制备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被普遍认为是传统的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s)的替代品之一。然而其在器件的制作流程和器件工作物理机制两方面仍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基于N型硅基板的TFT器件的热稳定性研究,深入探讨了TFT的有源层含氧量以及保护钝化层对器件电学特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成功地开发出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基于光刻技术的a-IGZO TFTs,这对于即将量产的a-IGZO TFTs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归纳如下:首先,我们采用射频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硅片上成功的制备出了特性良好的未加保护层的a-IGZO TFT器件,并且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溅射工艺条件中氩气与氧气流量比例对IGZO薄膜及其TFT器件性能,特别是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氧气流量从无到有逐渐增加,IGZO薄膜的沉积速率降低,薄膜表面粗糙度有变大趋势;对应的TFT器件的电学特性在氩气与氧气的流量比为30:1时达到最优化,而后随着氧流量的增大,器件特性明显恶化。研究了四种不同氧流量的器件在298K到398K范围内五中不同温度下器件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器件在高温下,随着氧流量的增加,器件的转移特性曲线都向负漂,而且随着氧流量的增加,这种负漂越明显,这说明随着氧流量的增加,器件的热稳定性变差。其次,我们研究了在30:1的氩气与氧气流量比情况下,加不同厚度保护层a-IGZO TFT器件的热稳定性。经过比较研究,发现保护层厚度变化对器件的电学特性以及温度稳定有具有重大影响。在有保护层的情况下,背沟道与空气中的水、氧隔离,器件在低温下的热稳定性大为改善,而且随着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这种改善作用越明显。但当测试温度超过473K时,各种保护层厚度的器件的转移特性都急剧恶化,分析认为这是由于有源层半导体在高温下本征激发产生了大量本征载流子。我们提出了一个关于保护层厚度与温度对于器件热稳定性影响的定性理论模型,结合该模型和实验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低温下(低于473K)保护层越厚,器件的热稳定性越好;高温下(高于473K),a-IGZO层发生本征激发,器件变得不稳定。上述结论可以作为a-IGZO TFT器件实际应用时选择合适保护层厚度及工作条件的理论依据。最后,我们还进行了基于光刻工艺的a-IGZO TFTs的工艺开发、优化以及热稳定性的研究。实验发现栅绝缘层厚度对器件特性有较大影响,降低绝缘层厚度有利于改善器件的亚阈值摆幅;同时,良好的绝缘层的表面状态对于器件电学特性也有显著改善。实验中还发现在有源层沉积结束后不立即图形化,继续沉积源漏电极层,会形成良好的欧姆接触,避免了因有源层图形化过程残留在表面的污染物而造成的短路现象。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整合制备出了钽电极a-IGZO TFTs并获得了较好的电学特性与热稳定性。
【关键词】:氧化物半导体 薄膜晶体管 热稳定性 氧空位 保护层 本征激发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32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第一章 绪论13-25
  • 1.1 引言13
  • 1.2 薄膜晶体管13-18
  • 1.2.1 薄膜晶体管发展历程13-15
  • 1.2.2 薄膜晶体管工作原理15-16
  • 1.2.3 主流TFT技术16-18
  • 1.3 a-IGZO TFT技术及其研究现状18-23
  • 1.3.1 a-IGZO材料特性19-22
  • 1.3.2 a-IGZO TFT研究热点22-23
  •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23-25
  • 第二章 TFT器件的制作及表征方法25-34
  • 2.1 a-IGZO TFT器件的制备25-29
  • 2.1.1 磁控溅射26
  • 2.1.2 电子束蒸镀26-27
  • 2.1.3 图形化工艺27-29
  • 2.2 薄膜晶体管的特性表征29-33
  • 2.2.1 薄膜的表征29-30
  • 2.2.2 薄膜晶体管器件特性的表征30-33
  • 2.3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不同含氧量的IGZO薄膜及其器件的热稳定性研究34-43
  • 3.1 引言34
  • 3.2 不同含氧量的IGZO薄膜34-37
  • 3.2.1 不同含氧量IGZO单膜的表面形貌35-36
  • 3.2.2 不同含氧量IGZO单膜的氧元素分析36-37
  • 3.3 不同含氧量a-IGZO TFT器件的热稳定性研究37-42
  • 3.3.1 四种TFT常温下的转移特性37-39
  • 3.3.2 四种TFT高温下的转移特性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不同保护层厚度的A-IGZO TFT热稳定性研究43-51
  • 4.1 引言43
  • 4.2 不同保护层厚度的a-IGZO TFT器件制备43-45
  • 4.3 不同保护层厚度的器件的热稳定性45-50
  • 4.4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基于光刻工艺的A-IGZO TFT的制备与研究51-62
  • 5.1 引言51
  • 5.2 基于光刻图形化的五道掩模版a-IGZO TFT制程51-53
  • 5.3 工艺优化53-57
  • 5.3.1 对栅极绝缘层的工艺优化54-55
  • 5.3.2 对半导体材料与电极接触特性优化55-57
  • 5.4 基于玻璃基板的a-IGZO TFT器件特性57-61
  • 5.5 本章小结61-6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2-65
  • 6.1 内容总结62-63
  • 6.2 工作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研究成果72-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卢宗先;咪唑在氮气中的热稳定性及其应用[J];电子工艺技术;1997年02期

2 刘伟峰;陈月霞;孙志英;;PVDF热稳定性的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3年04期

3 宋海云;史铁钧;邹燕;;锡掺杂量对介孔氧化锆材料相结构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7年04期

4 屈新萍,茹国平,李炳宗,C.Detavernier,R.Van Meirhaeghe;Ni/Pd/Si固相反应及NiSi热稳定性增强研究[J];半导体学报;2002年11期

5 赵昕;张万荣;金冬月;谢红云;付强;张东晖;刘波宇;周永强;;改善多指HBT热稳定性的非均匀指间距技术[J];微电子学;2011年04期

6 林俊鸿;程贤u&;吴耿云;;聚吡咯热稳定性的改善及其在电容器中的应用[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8年12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彤;吴文健;张学骜;钱斯文;;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热稳定性改进技术研究进展[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彭朝荣;陈竹平;汪秀英;周雪梅;;LDPE/EEA复合体系电热性能的研制[A];第6届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逸民;龚云卿;戴华;;稀土对三元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家明;褚霞;刘正平;钟锡畅;;离子掺杂效应对二氧化锆热稳定性的影响[A];2001’全国机动车排气和工业废气催化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天蛋;陈红光;陈航榕;汪霖;施剑林;;La掺杂对Pd/γ-Al_2O_3催化膜热稳定性的改性[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袁春红;王锡昌;陈舜胜;曲映红;福田裕;今野久仁彦;;几种主要淡水鱼肌球蛋白异构体的热稳定性和功能性的季节变化[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向翠丽;邹勇进;褚海亮;邱树君;徐芬;孙立贤;;壳聚糖-二氧化硅生物相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李宁;陆翠云;许冬生;韩毓旺;;氧化铌负载对HZSM-5热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杨伟;崔春翔;孙继兵;李林;吴瑞国;;Sm_3(Fe,M)_(29)(M=V,Cr)化合物热稳定性的研究[A];2005年中国固体科学与新材料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5年

10 刘向荣;王彩霞;王俊红;;配合物RE(C_(10)H_9N_2O_4)_3·nH_2O的热稳定性及抑菌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桂鹏;聚酰胺6,聚碳酸酯/热稳定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熊焱松;半导体纳米晶超晶格结构的化学调控及热稳定性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3 游淳;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特征的关联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田健;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李才明;β-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在枯草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热稳定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平;多硝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涂承君;耐高温AgAl-Al_2O_3金属陶瓷薄膜制备、热稳定性及其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晓萌;红芸豆清蛋白的提取及功能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武志峗;基于定向进化方法改进卤醇脱卤酶HheC的热稳定性[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王亚莉;钯负载型二氧化硅材料的热稳定性及水汽稳定性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6 张梦如;植物细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PX1)的热稳定性改良[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单彬;高品质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工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8 顾艳哲;不溶性硫磺的制备及热稳定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9 黄卓笑;表面深滚处理对钛、镍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及其热稳定性[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0 苗森;基于生鲜马乳加工特性的稳定因素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热稳定性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84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f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