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P的流量监测软件研究与开发

发布时间:2017-08-23 06:27

  本文关键词:基于LSP的流量监测软件研究与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Winsock 2 SPI 流量监测 LSP技术 网络连接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特别是近年来网络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在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局域网中,都存在着人为和自然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威胁。为防范网络给用户带来的各种安全问题,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检测与监控。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应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才能确保网络用户的基本信息得到有效的保障。本课题通过分析当前主要的网络架构模型,对Winsock 2 LSP(分层服务提供者)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认真讨论。课题根据Winsock 2模型在Windows平台上的具体应用,分析了该网络架构体系中数据传输的基本流程,设计出了基于Winsock 2 LSP技术的网络流量监测框架,并完成软件开发工作。论文对课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分析了Winsock 2 SPI(服务提供者接口)框架的研究现状和网络流量监测软件中用到的不同技术和实现方案。论文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软件开发的具体内容。然后,论文对网络流量监测软件进行了需求概述,以及业务流程分析。论文还对该软件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流量监测软件各方面的分析,明确了软件的实现目标和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设计思想、系统功能结构、拓扑结构和体系结构等方面对软件的模块划分和总体架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画出了各个功能模块的用例图和软件模块实现的流程图。通过实际的用例对软件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本文设计出了一套具有实用意义的基于Winsock 2 LSP技术的网络流量监测软件架构和详细实现过程。通过实际测试,基于Winsock 2 LSP技术开发的网络流量监测软件可以成功监测到操作系统中各个进程进行网络通信时的数据流量情况和网络连接情况,并具有限制进程通信速率的功能。
【关键词】:Winsock 2 SPI 流量监测 LSP技术 网络连接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311.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13-17
  • 1.2.1 网络流量监测的研究现状13-15
  • 1.2.2 SPI(服务提供者接口)应用现状15-17
  • 1.3 本文主要工作17-18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系统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介绍19-33
  • 2.1 SPI相关理论19-24
  • 2.1.1 SPI概述19-20
  • 2.1.2 LSP(分层服务提供者)20-23
  • 2.1.3 基于LSP的流量监测23-24
  • 2.2 LSP流量监测系统中的关键技术24-32
  • 2.2.1 基于Winsock2 SPI开发LSP模块24-25
  • 2.2.2 进程通信技术25-27
  • 2.2.3 MFC图形界面开发27-29
  • 2.2.4 UML建模技术29-31
  • 2.2.5 多线程编程开发31-32
  • 2.3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33-42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33-35
  • 3.2 用户现状分析35
  •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35-40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40-41
  • 3.5 本章小结41-42
  • 第四章 系统设计42-51
  • 4.1 系统设计原则和特点42-43
  • 4.1.1 系统设计原则42
  • 4.1.2 系统设计特点42-43
  • 4.2 系统架构设计43-45
  • 4.3 系统功能设计45-50
  • 4.3.1 分层服务提供者模块46-47
  • 4.3.2 数据缓存模块47
  • 4.3.3 数据计算模块47-48
  • 4.3.4 结果存储模块48-49
  • 4.3.5 进程更新模块49-50
  • 4.3.6 界面展示模块50
  • 4.5 本章小结50-51
  • 第五章 系统实现51-64
  • 5.1 分层服务提供者模块实现51-54
  • 5.2 数据缓存模块实现54-56
  • 5.3 数据计算模块实现56-58
  • 5.4 结果存储模块实现58-60
  • 5.5 进程更新模块实现60-61
  • 5.6 界面展示模块实现61-63
  • 5.7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系统测试64-73
  • 6.1 测试环境64
  • 6.2 测试方法64-71
  • 6.2.1 单元测试64-65
  • 6.2.2 集成测试65-66
  • 6.2.3 功能测试66
  • 6.2.4 系统测试66-67
  • 6.2.5 用例测试67-71
  • 6.3 测试结果71-72
  • 6.4 本章小结72-73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7.1 总结73-74
  • 7.2 展望74-75
  • 致谢75-76
  • 参考文献76-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晏家豪;马睿;吴一波;;互联网业务流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和设计[J];邮电设计技术;2006年04期

2 悠然;;各有千秋——两款手机上网流量监测软件试用[J];电子世界;2008年01期

3 谢林枫;郑海雁;;一种调度数据网业务应用流量监测的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4 倪敏;;服务器流量监测技术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36期

5 杨策;计算机网络中流量监测技术[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孙晶红,董晓;运营商互联网流量监测需求探讨[J];邮电设计技术;2005年09期

7 张进;黄霄;邬江兴;;求解流量监测点最优部署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8年09期

8 朱元利;刘云;张春平;;基于软件的流量监测高阶间隔均值算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刘军良;肖宗水;;分布式网络流量监测[J];计算机工程;2008年20期

10 吕元海;;校园网流量监测与分析[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殷泰晖;龚正虎;卓莹;郭陈阳;;分布式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张斌;唐忠伟;宗序梅;葛良;施益峰;;一种基于曲线相似度进行业务流量监测的方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陈爱平;郭华芳;王志平;胡战虎;;GPRS在分水点流量监测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刘芳;霍龙浩;雷振明;;基于探针的网络游戏流量监测方法[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月;孙知信;;MMORPG流量监测与系统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智;;基于Linux的Mrtg校园网流量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孙谦;冯永;赵伟;揭春娟;朱国英;;微小流量监测在压滤机入料控制中的应用[A];2014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实习记者 王洋;游客流量监测系统:解码数字背后的逻辑[N];中国旅游报;2014年

2 记者 康艳 通讯员 赵生华;我市三大水库流量监测系统投运[N];金昌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永川;基于LSP的流量监测软件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沈江涛;流量监测及其在宽带网络上的应用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3 宋钰;基于视频的汽车流量监测方法研究[D];五邑大学;2011年

4 章洪良;流量监测中数据存储处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陈亿舜;分布式远程流量监测系统的实现[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昊;校园网流量监测与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张如意;自发电式注水井压力流量监测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孙蕊;一个面向IPv6的流量监测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0年

9 顾静;电信数据网流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梁涤青;校园网流量监测技术与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3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723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e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