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9:18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论坛 舆论危机 政府 应对


【摘要】:网络伴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不知不觉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公众参与政治生活开启了一扇门。越来越多的公众在网络平台上了解国家事务、关注民生实事、谈论公共事件、表达利益诉求,来自网络的声音重要性逐渐凸显。政府需要注重倾听公民在网络平台发出的声音,而通过搜集网络民意解决问题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与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眼下,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但社会管理体制还留有许多空白与漏洞,社会突发事件以及恶性事件发生率较高,对社会造成的破坏力影响巨大且深远。网络论坛从起源到发展,其特点和功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与传统媒体舆论的互补和互动中,网络论坛中的舆论必将对整个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成为有别于其他网络形式的重要舆论阵地。通过对网络论坛中的舆论发展和传播规律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社会各种矛盾的不断升级,公权力的实际使用与公民意识的觉醒构成的冲突,随时有可能形成舆论危机。网络论坛中的舆论一旦形成危机,凭借其即时性、互动性、爆炸性、非理性等特点,将对社会安定形成威胁,阻碍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给党和政府造成巨大的负面效应。本论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现状,提出了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突发事件转化成为危机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主要原因。同时,就地方政府如何将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防控措施与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相结合,改良网络论坛引导和参与格局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以促使网络论坛舆论危机“化危为机”,提升地方政府的战斗力。
【关键词】:网络论坛 舆论危机 政府 应对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导论8-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选题意义8-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9-11
  • 1.2.1 国外研究动态10
  • 1.2.2 国内研究动态10-11
  • 1.2.3 研究述评11
  •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方法与创新点11-13
  • 1.3.1 基本框架11-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3.3 创新点12-13
  • 第2章 地方政府及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理论阐述13-29
  • 2.1 地方政府及其职能的定义13
  • 2.2 网络论坛的界定13-17
  • 2.2.1 网络论坛的定义与发展13-14
  • 2.2.2 网络论坛的分类与特点14-15
  • 2.2.3 网络论坛的功能15-17
  • 2.3 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形成的界定17-23
  • 2.3.1 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定义17-18
  • 2.3.2 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传播规律18-20
  • 2.3.3 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传播的特点20-23
  • 2.4 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产生的原因23-26
  • 2.5 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负面效应26-29
  • 2.5.1 扰乱社会安定26-27
  • 2.5.2 干预司法公正27-29
  • 第3章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现状分析——以X市产妇死亡事件为例29-37
  • 3.1 当前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所取得的成效29-31
  • 3.1.1 加强了对网络论坛舆情的监控力度29-30
  • 3.1.2 建立了网络舆情应急处理制度和机制30
  • 3.1.3 开始着手营造和引导网络论坛主流强势舆论30-31
  • 3.2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时存在的问题31-34
  • 3.2.1 信息获取差异31-32
  • 3.2.2 把关思想缺乏32
  • 3.2.3 反应节点滞后32-33
  • 3.2.4 应对方法单一33-34
  • 3.3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存在问题的成因34-37
  • 3.3.1 相关管理法规空缺34
  • 3.3.2 缺少有效应对机制34-35
  • 3.3.3 信息发布方式不够完善35-37
  • 第4章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的对策研究37-47
  • 4.1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遵循的原则37-38
  • 4.1.1 真实原则37
  • 4.1.2 即时原则37
  • 4.1.3 全面原则37-38
  • 4.1.4“三近”原则38
  • 4.2 健全网络论坛中舆论危机各个阶段的应对38-44
  • 4.2.1 健全潜伏期的监控机制38-41
  • 4.2.2 健全初发期的疏导机制41
  • 4.2.3 健全明显期的沟通机制41-43
  • 4.2.4 健全平息期的稳定机制43-44
  • 4.3 完善优化地方政府参与引导机制44-47
  • 4.3.1 加强舆论危机调研分析44-45
  • 4.3.2 通过官网、媒体传递信息45-46
  • 4.3.3 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发声46
  • 4.3.4 借助“舆论领袖”的引导46-4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战凯;;浅谈学校网络论坛危情防治[J];学理论;2009年32期

2 陈世武;;论网络论坛传播的的特点及产生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3 杜世友;;微博环境下青少年网络论坛应用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王天意;;网络牢骚的疏导及控制[J];红旗文稿;2004年24期

5 丁小文;;关注网络论坛舆论 引导青年网上行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范琦;;提升军营网络论坛效能途径管窥[J];知识经济;2009年13期

7 黄元章;;试论网络论坛对公民意识培养的影响[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谢静;曾娇丽;;网络论坛:社区治理的媒介——“官民合作”网络运作模式的初步探索[J];新闻大学;2009年04期

9 余保刚;;网络论坛环境下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长白学刊;2010年03期

10 李晓方;;网络论坛中公民交往行为分析——基于协商民主的理论视角[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邵秀凤;程葳;孟红;;网络论坛中隐含规律挖掘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NCIRCS-2005)论文集[C];2005年

2 陈友;程学旗;杨森;;面向网络论坛的突发话题抽取[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谭广鑫;;网络论坛在建构科技期刊学术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对“体育在线论坛”(tiyuol.com)的考察[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卢家银;孙旭培;;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静;网络论坛浮沉录[N];中国经营报;2012年

2 陈奕奕 何志武;网络论坛和报纸评论的互补互动[N];中华新闻报;2004年

3 张南;南海通过网络论坛听民声解民困[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4 绍兴县委党校 俞鸿;增强网络论坛监督功能的几点思考[N];绍兴日报;2009年

5 《金华日报》地方新闻中心 贾永亮;网络论坛当握紧话语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6 金立新 张建峰 潘均;网络论坛有黑手 使用“黑话”要谨慎[N];中国国防报;2014年

7 唐洪文 孙习杰;如何利用“网络论坛”做营销?[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8 陈松 夏野萍;发挥网络优势 为民排忧解难[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9 政治学博士,供职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 尹冬华;让“在地议题”双向畅通[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鹏;探寻疏导民意的最短路径[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2 吴承荣;骨干通道上的网络论坛通信信息监测和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武;网络论坛的思想表达及规制途径[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娟;论网络论坛中的舆论形成与舆论引导[D];武汉大学;2005年

3 庾虎;网络论坛对公共领域发展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7年

4 翁方珠;论网络论坛中的非理性表达及引导[D];湘潭大学;2011年

5 郁君;我国网络论坛的本土化趋势及发展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6 孙煦;基于公共领域目标的网络论坛建设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刘珂言;网络论坛投资者关注、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亚琴;网络论坛的公共话语权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9 阮东光;基于ASP.NET的综合BBS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杨刚;基于电视传媒平台的协商民主制度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1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771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1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