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5 02:07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

徐淑坦  

【摘要】:如今越来越多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得到了精确测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中,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不仅可以节约新药研发的成本,,而且可以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 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分子对接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子对接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两个或多个分子形成稳定复合物的结合模式。分子对接在理解分子生物功能,预测药物毒性,虚拟药物筛选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蛋白质与小分子的对接。解决分子对接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空间搜索算法,二是打分函数。空间搜索是找出配体小分子在受体蛋白质结合位点附近最优的结合模式。空间搜索需要考虑小分子移动,转动,二面角扭转以及柔性对接中可变残基的空间变化。目前空间搜索有分子动力学模拟,几何匹配以及智能算法。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空间搜索是分子对接的研究重点。打分函数作为评价对接模式好坏的标准,在对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打分函数不仅要能正确评估对接结果,还要能区分不同对接结果之间的差异。目前打分函数主要有基于力场的打分函数,基于经验的打分函数和基于知识的打分函数。影响打分函数的因素有范德华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等。打分函数与空间搜索是分子对接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打分函数作为空间搜索的指引标准,决定了对接结果的好坏,而空间搜索则需要能遍历到全局最优解,同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 目前有很多分子对接软件可供使用,其中既有免费的开源软件,也有很多商业分子对接软件。虽然目前分子对接软件已经有很多,但每年也持续有新的分子对接软件面世。这说明分子对接软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有研究显示,目前主流的分子对接软件的准确率只有70%左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分子对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打分函数的准确性,同时采用更快速准确的空间搜索算法。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与以往打分函数综合所有分子相互作用得到一个总打分值不同,多目标优化是将不同的分子相互作用项作为多个优化目标,同时优化所有的分子相互作用。一直以来,传统打分函数的难点是如何分配不同能量项的权值,得到一个总打分函数。因为打分函数不可避免地受经验影响,要得到准确的权值是非常困难的。通过多目标优化避免了因权值的分配对对接结果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评价对接结果。我们将分子间范德华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以及小分子内部的范德华相互作用作为分子对接优化的多个目标。针对分子对接问题,我们对这些能量项采用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对接的速度。在空间搜索方面,我们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搜索。作为一种进化优化算法,差分进化采用遗传进化的策略优化目标。但与其他进化算法不同的是,差分进化采用差分向量选取行的个体,速度更快更准确,而且差分进化采用实数编码,比遗传算法等采用二进制编码的进化算法计算量更少,速度更快。 在分子对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三维结构,特别是采用进化算法这种群体优化策略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几何分类算法,并将其应用到分子对接中。几何分类算法是一种自顶向下递归的分类算法,以数据集合中边缘的个体为种子节点进行分类。种子节点的选取是根据距离矩阵计算能组成最大几何体的顶点。相比其他分类算法,几何分类算法对数据的处理更具有一致性。我们将几何分类算法应用到分子对接过程中和最终结果分析中。在对接过程中,将当前群体结构分类,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删除冗余的结构,提高了空间搜索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几何分类算法在分类结构数据中有很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对接方法,我们开发了一款具有完整功能的分子对接软件。我们将其与目前主流的分子对接软件在标准测试集上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我们的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分子对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18;TP391.7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槐亮,仲兆明,李诚,沈硕,林治华;基于经验打分函数估算CTL表位肽的亲和性[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葛庆波;罗巧云;王真真;方兆庚;刘述;;ROC曲线分析在评价计算机虚拟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0年10期

3 王希诚;赵晓宇;康玲;李洪林;;一种采用知识打分函数的分子对接方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阮志华,吴玉章,支轶,王惠明,唐艳,林治华,吕燕波;肿瘤血管内皮抗原TEM8的HLA-2.1限制性低亲和性CTL表位预测及改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5 马国光;郭坤元;尚振川;;计算机辅助CDK6抑制剂先导化合物初步设计及化合物活性的测定[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21期

6 夏冬辉;尚永辉;李华;;分子对接研究β-受体阻滞剂及其类似物毛细管电泳手性识别机理[J];分析化学;2011年03期

7 ;PARM: a New QSAR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7年11期

8 王嵩;赵熹;郑清川;黄旭日;孙家锺;;Exendin-4中13号残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08期

9 唐赘,陈凯先;全新药物的设计方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5年01期

10 骆兆文,来鲁华;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药物分子设计[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莹;黄常康;周璐;来鲁华;;新型磷脂酶A2抑制剂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管鑫;乔园园;王秋长;;INNO-406衍生物分子对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刘敏;曾涛;徐开阔;包小源;孙华志;刘燕茹;;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分子对接构象搜索策略[A];第26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B辑)[C];2009年

4 Zhenfeng He;;Constrained Silhouette Based Evolutionary K-Means[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分册)[C];2013年

5 刘杰;王任小;;对基于分类的蛋白-配体亲合性打分函数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书艳;单点氨基酸多态性与疾病相关关系的预测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沈杰;药物ADMET理论预测方法开发和靶向雌激素受体的药物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雅琴;整合素抑制剂RGD环肽的合成、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谢晓芸;几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冯金红;基于结构生物学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类抗癌药物的发现与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朱小飞;病原体Clostridum difficile的乙酰辅酶A合成通路中某些关键金属蛋白的基因克隆、重组表达与纯化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姚向阳;牛蒡子苷元抗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锦莲;有机配体靶向DNA G-四链体的分子模拟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9 李林;蛋白质—蛋白质对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吕永琴;新型功能化整体柱的制备、应用和分离识别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超楠;计算机辅助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宪强;组胺H_2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和新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发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黄雪蕾;草酸氧化酶的催化及固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许柚;毒蕈碱受体和细胞色素酶与配体结合的计算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牛瑞娟;P450酶系中两类重要蛋白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闫玉莲;整合素拮抗剂分子对接及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梁超雁;三种3位脱氧糖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寅晖;分子模拟在抗HIV-1和H5N1病毒新药发现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淑媛;新型酪啡肽的设计、合成、筛选及构效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石会娜;神经氨酸酶突变H1N1流感病毒的抗药性预测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纯莲,王希诚,赵金城;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对接并行演化设计[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贞双;李超林;;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31期

3 郭权;卢桂艳;王希诚;;基于预测模型优化的药物分子对接网格[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郭权,王希诚,李纯莲;药物分子对接中应用网格的研究与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年12期

5 郭权;王希诚;;药物分子对接网格研究与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帆;刘艾林;;分子对接应用与研究进展[A];药学发展前沿论坛及药理学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廖莎;白芳;李洪林;;金属特异性打分函数设计[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张圣虎;高士祥;;酚类化合物与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孙清;时国庆;邓乾民;;利用分子对接软件预测PFOA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丽娜;苏莉;张晓昀;黄晓燕;单志杰;翟红林;;关于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分子对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欣;胡燕;崔一然;张冰;刘小青;;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辛热药药性表达研究[A];第四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专辑[C];2013年

7 范春雷;田男;胡林峰;钱颖;沃兴德;;基于固醇调控通路胆固醇竞争结合靶点的新药筛选与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康玲;药物分子对接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正夫;药物分子对接优化算法及在云平台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徐淑坦;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纯莲;药物设计中分子对接优化设计的算法和软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郑清川;蛋白质结构及分子对接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尹玲;新型肽脱甲酰基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金亮;新型非肽类小分子Caspase-3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活性检测与分子对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庞小东;蛋白质和配体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小肽抑制剂设计方法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继龙;几类重要蛋白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相关抑制剂的改良[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新奕;药物设计中半柔性分子对接优化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燕茹;进化算法在分子对接中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需;分子对接多目标优化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阮钶茵;异构网格环境下分子对接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长英;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分子对接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赵琦;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小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李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分子对接和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李禹;人类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的模拟分子对接[D];浙江大学;2012年

9 赵晓宇;药物分子对接的优化模型与算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廖莎;金属特异性打分函数及分子对接软件的设计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的分子对接算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75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