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量子点、超晶格光电特性及调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1 21:32

  本论文研究了耦合量子点体系的光电性质与操控以及超晶格中电流的自振荡行为,内容包括条件光子辅助输运,双光子辅助输运的耦合,光子激发与隧穿输运的关联,超晶格中电流的自振荡动力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子点体系中几种不同动力学研究,包括了本论文的第二,三,四章。第二部分为超晶格中电流的自振荡研究,为论文的第五章。 首先,基于一个真实的三量子点模型,构造了一个条件光子辅助输运系统。该系统通过对一个量子点中电子的光学激发去控制另一对量子点间的光学辅助输运电流。系统的条件动力学行为由输运电流的峰与谷很好地表现出来。这些输运电流的峰与谷反映出双电子的相干激发和捕获。这个结果提供了一条可行的双电子光学操控方案并可由输运电流谱信号进行检测。 接着,对两个耦合的光子辅助输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由四个量子点组成的两条光子辅助输运通道,通过量子点间的隧穿耦合起来。四个量子点的能级及量子点间的隧穿进行了精心设计,并由此计算了各个输运电流和驱动场及隧穿耦合强度的关系。两个光子辅助输运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隧穿电流很好地表现出来。结果表明这种耦合的电流输运具有类似于经典电桥的电流特征。这种特性可用于微电路和纳米光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与制造。 然后,研究了由两个量子点组成的光学量子点组同另外两个量子点组成的隧穿量子点组通过静电耦合成一个关联系统的动力学行为。静电耦合将作拉比振荡的电子与作隧穿的电子关联起来。这种关联可以通过隧穿电流谱显示出来。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ΩR=Tc时,两电子的关联达到最强,并且两电子同时完成它们的动力学过程。这样就使得只须用一个光学信号,就可以达到同时操控两电子的目标。这种结果对于设计双量子比特门很有借鉴意义。 最后,研究了超晶格中顺序隧穿电流的自振荡行为。利用一个双洛仑兹型的电子漂移速度模型和全电流微分方程,数值求解了超晶格中的顺序隧穿电流谱,得出自振荡电流同相关参数的关系,作出了自振荡电流的频率谱与辐射谱,说明了提高频率谱与功率谱的办法。重要的是,本文得出的自振荡电流的频率位于亚太赫兹范围,这对设计一些用于甚高频辐射的元器件有很深远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471.1
【目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格索引
插图索引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耦合量子点中条件光子辅助输运
        1.2.2 四量子点中耦合双光子辅助输运
        1.2.3 量子点中的拉比振荡与量子隧穿关联动力学
        1.2.4 超晶格中自振荡辐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耦合量子点中条件光子辅助输运
    2.1 引言
    2.2 模型与计算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耦合量子点中双光子辅助输运动力学
    3.1 引言
    3.2 模型与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量子点3,量子点4能级相同:平衡情况
        3.3.2 量子点3能级略高于量子点4能级:非平衡情况
        3.3.3 T_c的测量
    3.4 小结
第四章 耦合量子点中拉比振荡与量子隧穿关联动力学
    4.1 引言
    4.2 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
    4.3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超晶格中自振荡辐射研究
    5.1 引言
    5.2 模型与方程
    5.3 自振荡简要分析
    5.4 计算结果
        5.4.1 振荡电流与各参量的关系
        5.4.2 自振荡电流的频率谱与辐射谱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论文工作总结
    6.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文瑾;聂光军;;量子点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2013年05期

2 李静;王建军;陈贵锋;;新型纳米太阳电池研究进展[J];电源技术;2013年08期

3 岳文瑾;聂光军;;CuInS_2量子点的合成及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J];材料导报;2013年17期

4 杨文星;陈爱喜;白艳锋;陆加伟;;Coherent Single-Electron Transfer in Coupled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Driven by a Few-Cycle Pulse[J];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4年08期

5 管秋梅;;CdSe@CdTe核壳II型量子点掺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4年10期

6 张文翔;王林均;周萍;万中全;;TiO_2纳米棒光阳极的制备及性能改进[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5年07期

7 Lu Sun;Chun Jiang;;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doped glass as spectral co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4年01期

8 赵红菊;张宁;魏磊;;垂直磁场下量子环的电子态[J];价值工程;2014年30期

9 张旭;张林;;耦合腔光力学系统的绝热理论及其计算方法[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5年04期

10 张金中;石建英;;量子点在太阳能转化过程中的应用[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研;半导体量子点结构的光学及输运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邓宇翔;耦合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张平;耦合量子点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量子动力学[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1年

4 李华;耦合量子点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于慧;介观系统中的自旋极化输运[D];山西大学;2007年

6 宋红岩;纳米结构中的交流响应隧穿[D];上海大学;2009年

7 韩宇;嵌有量子点分子的AB干涉器中电子及自旋性质[D];东北大学 ;2009年

8 袁斌霞;硫化铁系光电材料的绿色合成工艺及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申小娟;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10 刘朝红;特殊形貌二氧化钛基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连军;边耦合T型量子点系统的全计数统计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2 黄丽;低维介观体系物理特性的格林函数方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3 杨晓东;介观体系的电子输运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谢月娥;量子线及量子点阵列中的电磁输运性质[D];湘潭大学;2006年

5 贺泽龙;四终端耦合量子点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尹海涛;三终端耦合量子点体系电子输运性质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孙士洋;太阳能电池前电极的制备及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沈洪磊;量子点敏化TiO_2光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9 钟克菊;含时双势垒的量子泵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晓敏;新型水溶性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4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94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